走亲访友孩子的礼仪

0 2024-01-14 11:3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寒假之际,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在礼仪方面孩子怎样做

走亲访友:走,拜访、探望。到各个亲戚朋友家拜访。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我国民间各地的传统习俗,各地的风俗不同,时间安排和礼仪也有差异。在我国河南民间,正月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有新婚者,初二走新亲;无新亲者,初二走舅家,初三、初四回娘家为一般之常礼。谚语有句有“初二外甥初四客”。如果不走亲贺年,便为失礼;新女婿偕新娘走年下亲戚讲究礼品,一般多为枣糕,或称枣花,有重一斤左右的也有重十斤的,多用大床单相裹。接待走年亲的客人,均以过年所备食品相待,对于新亲,还要请陪客。在安阳一带走亲拜年的外孙要在姥姥家抢”枣山”,抢得“枣山”以寓万事如意。

平常朋友间的互相拜访,不属于走亲访友,只是礼节上的往来应酬。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

满意请采纳!

2.走亲访友应注意的礼节

走亲访友,人之常情.一次理想的拜访,不论时间长短,双方都应该是 轻松愉快的,均感到是一种友情的享受或有所收获.要获得做客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懂得做客的礼节,讲究做客这种社交活动的艺术.做客应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的下 午或平日的晚饭后为宜.应尽量避开吃饭,午睡,主人家最忙碌的时间.如 果晚上访友,不要去得太晚,更不要在主人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主 人及家人的休息.到达主人家,不能破门而入.即使是夏天,房门是敞开的,也要以其他 方式(按门铃或敲门框)使主人知道有客人来访,听到主人招呼后再进门.进屋后,见了主人家里的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要与之一一打招呼,微 笑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候.进屋之后不要贸然就坐.如果有人引你到客厅稍候主人,要站着等候,待主人出来说"请坐"后再坐下.如果主人是位长者,自己不能先坐,待长 者坐下后再坐下.如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先在一旁坐一会,不要随意打断人 家的谈话.主人递茶点烟时,要站起来,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来.吸烟者 要尽量克制,能少吸则尽量少吸;若主人不吸烟,则不吸为佳.在朋友家里,要注意举止彬彬有礼.即使来往频繁,非常熟悉的朋友,也理应不过于随便.若是知己至交,彼此性情相随,脾气相合,双方毫不介 意,自然可以随意一些,这都另当别论.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平常邻居,朋友"串门",大多数情况下,三日不见,五日见,只是假日,饭后,随意看看走走而已.要是这样的话,逗留时间更不能太久.一般是应邀喝些饮料,聊两句家常,逗留几十分钟到 一小时是最适宜不过了.如果双方关系亲密,兴致又好,可多谈些时间.但 千万不要拖得太久,宁愿和对方在兴趣最浓的时候分手,也不要拖到彼此兴 趣索然的时候.但有些老友之间,不尽兴不散已成惯例,那就另当别论.此 种情形,时间已是次要问题,整日不休,通宵达旦,也不乏其人.如果遇见对方心不在焉,或是心情不太好,精神不振,谈话则适可而止,及时告辞为好.若尚有事情必须与对方商量或向对方请教,那就开门见山表 明来意,不可东拉西扯,拐弯抹角,浪费时间.你说明来意之后,对方若明 确表示愿意现在和你交谈,则谈下去;如果对方仍表现淡漠,则坚决"刹车",有话只能改日再谈了.如果走亲访友时带着孩子,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礼节,要会称呼主人家 里所有的人.不要让孩子在屋里乱跑,吵闹,不要让孩子随意翻动主人家的 抽屉,柜子,器皿,更不能让孩子随便讨要主人家的糖果,玩具等物品.但 孩子毕竟是孩子,万一孩子做错了事或失态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诱导他 改正错误,并向主人致歉.切不可在主人面前对孩子大声训斥,厉声责骂,甚至殴打孩子,惹得孩子大哭大叫,使主人尴尬,四邻不安,这是十分失礼,失态的.在主人家里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东走西逛,随意参观主人没有邀请你 去的房间.尤其与外宾来往,要注意不要随意侵犯别人的"个人领地".在 西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可随便出入他人房间.客人只可坐在会客室 内,不可不经邀请而擅入主人的卧室和厨房.走亲访友还应注意守时守约,一旦约好,应准时到达,不要让对方久等.如有特殊情况误了时间,应尽可能及时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走亲访友,还要讲究告辞礼节.告辞之前,不要显出急着要走的样子,以免使主人误以为你待得不耐烦了.一旦提出告辞,只要不是主人诚意执着 地挽留,就应该起身,向主人道别,对主人的家人及在坐的其他朋友致意道 别.如主人送你出门,你要走出几步,或在街巷拐弯处,回过身来说"请回",或"请不要送了,谢谢",或"请留步",或"好了,再见".不可把人家 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昂首而去;也不能和送行的人说个不休,让人 家陪你没完.如果人多的聚会,宴会时要早走一步,不必大声道别,以免惊动所有的 人为你送行.只要悄然地向主人告辞,并表示歉意.如果被其他客人发现,可以轻声地个别道声"再见".总之,提前告辞不能引人注目,以免使其他 人以为他们也该走了,而煞了风景,影响人家的兴致.如果给亲友带来礼物,告辞之前把礼物拿出来,向主人说明表表心意,劝说主人留下.。

3.春节走亲访友的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仪,善交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大家都有在此时跟随家人走亲戚的经历,这经历可能很愉快,也可能令人生厌,但无论如何,与亲戚的交往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种人际交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亲属观念比较重,一般情况下,亲属交往比朋友交往更密切和频繁。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亲属关系,乃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方面。新春佳节,走亲访友、家人聚会,这些事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很多传统礼俗。只有懂得和掌握这些礼仪,才能在拜年的时候显得大方得体、彬彬有礼。那么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都有哪些礼仪呢?

一、外出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再走亲访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新年,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而已。

拜年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是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二、接待客人

每年春节将近,每人都会到亲戚朋家做客,同时亲戚朋友也会来到自己家里聚一聚。如果已约定好聚会地点安排在你家,就务必帮助家长提前打扫整理好家中环境,并准备好茶叶、香烟、酒水、糕点、水果等,做好恭迎客人的准备。

当客人在约定时间敲门而至时,主人要马上开门迎接,简短问候之后,然后把客人引到室内客厅入座。主人待客时,态度要随和、亲切,不让客人产生拘束不安的感觉。与客人交谈时,可以适当开一些玩笑,调节下气氛,并拿出一些这个年龄段比较爱吃的零食和饮料款待大家。客人要走时,要婉言表露挽留之意,待客人起身后再相送。切莫不可客人一说要走,就马上站起来,一副很急切的样子,客人会产生误会的。

结论: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他人接触的好时机。所以我们要明白春节拜年的礼仪:不应该在晚上、或上午过早时去拜年,应该说一些“吉利话”。在家中接待客人时,要准备客人爱吃的点心。对待客人态度要平和,要尽量让客人不感到拘束感。

都是我们该注意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拜年的礼节和待客的礼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4.春节走亲访友孩子应该注意什么礼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间节日。

国人有着浓厚的过节情结,尤其是在这团圆的盛大日子。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并非毫无道理的。

随着过节气氛的浓郁,春节礼文化兴盛起来。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至十五大家什么事情也不必做,走亲访友才是正事儿。

那么,2015年春节送什么最能让人满意呢? 送父母 要让父母穿的暖和,可以送父母保暖内衣、羽绒服、棉被,寒冷的冬天,老人穿上儿女送的物件,心里会倍加温暖;要让父母沟通便捷,可以送爸妈手机,考虑到父母年岁大了,儿女出门在外,手机就成了连接亲情的纽带;要让父母保持身体健康,可以送保健品、血压仪、针灸器等,健康是父母晚年最大的幸福;要让父母感觉到团圆,你回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了。 送爱人、孩子 爱人、孩子距离上太近了,反而容易忽视为他们准备礼物。

一份别出心裁、精心准备的礼品,肯定会让他们喜出望外的喔。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期所需送礼。

你是最了解自己妻儿的人,在春节来临之前摸清楚他们最想要什么,并且在一个合适的场合送给他们,你在妻儿心中的形象肯定会瞬间倍增喔! 送领导 很多人送领导礼物都有功利意识,但切忌太势利。也就是说,你平时就应多联络感情、打好关系,不能等用到人家时再去送礼,这样是最愚蠢的行为。

送领导礼物有三个要求,一是要高雅,例如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画邮票,就不失为最高雅的礼物;二是要考虑他的爱好,如果他明明不喜欢字画,你却送了,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三是要考虑到创新,如果你送的礼物是大家都想到的,那么你的礼物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四是聪明人不会当着众人的面送礼。 送普通亲友 对于普通亲友,可以送一些过年需要的年货,如传统食品,年糕、点心、烟酒、各种烤鸡烤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如何塑造一个懂礼仪

不愿打招呼春节带孩子外出,不论对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上一声。

可有时孩子就是“金口难开”。这大过年的,多让人扫兴啊。

孩子年纪小,面对陌生人与陌生环境会紧张,有的需要慢慢熟悉后才会叫人。对大一点的孩子,要跟他说明,可以迟些叫人,但不能不叫。

不妨给孩子设定一些条件,比如不叫人,就不能玩,以此作为推动力。不过如果孩子死活不肯叫人,就不要强求了,更不能打骂,否则只会造成尴尬。

当面拆红包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不能当着赠送者的面拆红包或者礼物,否则会让别人不好意思。 孩子不懂事,万一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拆开了红包,父母要懂得解围。

有些老一辈的人比较讲究,所以遇到老人给孩子红包时,要提前告诉他们不能当面拆礼物。孩子都有好奇心,有时很想看看里面是什么。

可以引导孩子主动问客人能不能拆。 饭桌上撒野孩子爱玩,连在饭桌上的机会都不放过。

怎样才能让他们老实点呢?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歪着坐、侧着坐都很难看,父母要在一旁及时纠正。 最好能给孩子备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这样他们能吃得自在一些。

还有一点要让孩子明白,当着这么多人吃饭的时候不能吹饮料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更不要直接用手抓菜。因为节日的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不能让他一个人的小动作影响别人吃饭。

6.春节走亲访友有哪些基本礼仪

春节礼仪-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 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7.要走亲访友的礼仪

走亲访友别忘教拜年礼仪

新春将至,小宝宝们也要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去啦!不过,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经告诉年幼的孩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拜年小使者”呢?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胡育提醒家长,出门前,您别忘了给孩子先上一堂礼仪课。

别只教孩子讨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胡育在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时发现,或许出于好玩的心态,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喜欢教孩子学说这样的“祝福”。殊不知,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讨压岁钱”或是吃喝玩乐,而忽略了节日的真正含义。她建议父母,抽时间跟孩子讲讲“年”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庭团圆,也寄托着对来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过年,孩子们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些敬意。

学会分享莫攀比

亲友聚会,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少同龄伙伴。互相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新玩具高级,甚至为此争争吵吵……这些镜头,可不应该成为新春即景。家长不妨准备一些诸如橡皮泥之类的玩具,供几个孩子共同完成,学会合作,或是鼓励孩子们交换玩具,分享快乐。对幼儿来说,身体素质发育尤为重要。因此,您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约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谁能先学会游泳,学会打球,或是添了别的什么体育技能。这样的比较,可比争一样玩具有意义的多。

餐桌礼仪要注意

新春佳节,聚餐频繁。家长们可得注意了,别认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宠爱,成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参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样要注意餐桌礼仪。您得提醒孩子,别只顾着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别忘了给长辈们夹夹菜;敬酒时,也可以举起饮料杯,送上祝福;想离席去旁边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许,并和同桌的长辈们打个招呼。别忽视了这些细节小事,它们将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陆梓华

出门前的准备工作

打招呼

1岁:此时宝宝多半还不太会说话,所以事先教他们看到人要叫人,抱拳作揖等。

2岁以上:可以教孩子说“恭贺新年”“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收红包

2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别人给他时,要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宝宝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们说好不要马上拆红包。

接受糖果巧克力

宝宝虽然听大人讲过不能吃太多糖果巧克力,但还是不能控制。所以,大人要自己控制,并讲清楚如果拿太多这些东西,就要剥夺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或东西。

特别提醒

1.别让热情的大人亲宝宝的小脸,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2.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空气质量不好的公共场所,比如大型超市、百货公司等。

8.如何教孩子走亲访友餐桌礼仪呢

宝宝就餐时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声喧哗,或者边玩边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

告诉宝宝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到临座。宝宝落座后,应等待其他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开吃。

宝宝不能在碗或盘子里乱拨,够不着的菜可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横在桌子上自己够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咀嚼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出怪声。

如果宝宝感冒(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不能对着餐桌或别人咳嗽、打喷嚏等。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宝宝口味,都不能评论菜的味道不好,那样会使主人难堪。

9.走亲访友的礼节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习俗始于古代,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古时又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贺年是平辈相互施礼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解放前,好多地方还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礼俗:无论在道路巷陌,还是家里屋外,只要遇到长辈,就要跪下来磕头拜年。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既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有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但拜年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礼物也应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此外还应注意节俭。比如,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走亲访友孩子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