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云南工艺美术的传承的论文(云南民间木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选这个题目的

0 2023-11-30 11:51 论文大全

1.云南民间木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选这个题目的意义

云南木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起源很早。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花纹,许多是用刻着花纹的木拍拍上去的,那木拍上的模纹就是最原始的木雕作品。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铜房子模型和铜鼓上的船纹上可以看出,二千多年前,木雕已用于建筑和实用品,工艺十分精美。

至南诏、大理国时期,木雕技术水平已很高,大量用于建造宏丽的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建筑,许多地区(尤其是白族地区)历代都有大批专门从事房屋建造及其雕刻装饰的能工巧匠,还出现了“木匠提举”一类褒奖高明木匠大师的誉称。传说元代曾有一些被称为“滇工”的木匠被选入京城参加修建皇宫御苑。

直至今日,大理、剑川、鹤庆木雕仍然名扬海内外。除白族外,云南汉族、纳西族、傣族也有令人钦羡的木雕技艺传统。

云南民族木雕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承与锤炼,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具有很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准,是云南工艺美术中一颗引人注目的明珠。

2.如何看待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重要资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

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

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这里,悠悠古韵与勃勃生机是有机结合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教育化、网络化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一套具体的做法和合适的路径。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五四以来在文化方面总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从近百年来的文化讨论来看,一些相同的主题几乎过几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传统——重建传统——再批判传统——再重建传统里兜圈子。

结果是,在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犹豫彷徨了。要从娃娃抓起,从最基础的典籍着手,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规范做起,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现代化。

这里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生活化。

逐步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成为日常生活规范。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

社会化。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教育化。使中华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

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 网络化。

要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具体分析。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坚持——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必须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

3.工艺美术论文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旅游市场开拓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 开拓。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 旅游市场 市场经济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曾被比喻为华夏文化闪光的明珠,它生动质朴、刚健 清新,饱含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气质,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堪称“绝活”。 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它的生产陷入了困境。

面对市场经济 增 长方式的转变,许多工艺美术品生产单位和研究单位面临经济艰难的局面,产 品积压滞销,人才流失,工厂改行,是“绝”?是“活”?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但规范的市场竞争也是平等的,民间工艺美术能否走出困境 ,能否经受住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考验,笔者认为唯有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有大 潮,下定深化改革的决心,解困之中路是能够找到的。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民间工艺美术异彩纷呈,品种十分复杂,是否都能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并 继续传承下去?这里存在一个选择问题。所谓选择,就是依据市场规律的尺度进 行筛选,或改进提高。

我们以往讲继承、挖掘、整理的多,而在市场意识、竞争 意识方面比较薄弱,现在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社会文化的基本成份之一,在发展道路上,要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离不开经济基础。

其实,古往今来,民间工艺的发展主体,它是基于各 族人民强烈的实用的需要,亦是以经济为基础。无论是生活实用品,居住建筑, 家具装饰,乃至宗教性物品,大多寄托着各族人民的功利意念;或为了个体、家 族或社会群体生存与生活的满足。

因此,谈发展民间工艺,首先要讲经济效益, 社会、企业、个人均有效益,事业就容易成功,目标才会实现,这个目标就是为 繁荣社会经济服务,为美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二、强化市场行为,研究发展对策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分布面广,地方性、群众性比较强,生产主要靠手工作业,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频繁,生产批量小,品种多,不利于形成规模生产 ,现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企业造成大幅度滑坡,凡规模较大企业,问题也 就越多,因为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便于管理、灵活易变、“船小好掉头” 、适应性强的优势。

因此,为增强企业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力度。同时还应支 持和鼓励个体经济,农村经济,以及不同形式的经济协作体的发展,以适应市场 经济的大趋势,只有这样,民间艺术之花才能长开不败。

强化市场行为,须以市场为导向来制订企业战略及产品策略,简单的原则是 “生产能销售的产品,而不是相反”,为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应在品种 上求新,质量上求优,成本上求低,服务上求好,研究发展对策时,可重点研究 提高新产品竞争力的策略,例如抢先策略、紧跟策略、最低成本策略、提高质量 策略与周到服务策略等,而树立市场尺度观念,则要树立面向国际国内二个市场 的大市场观念。 三、沟通销售渠道,优选销售方法 “商场犹如战场”,产品的销售如同打仗,打仗是为了攻占军事目标,产品 销售的目标是为了争夺某一市场或某一阶层的用户。

产品实施销售战略时,若遇 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要么淘汰自己产品;要么设法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或者 另辟市场,争取新的客户,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民间工艺美术品因有自身的经营特点与市场环境,选择适宜的销售方法尤为 重要。

产品销售是企业的命脉,成功的销售能使企业起死回生,低劣的销售会使 企业陷入困境。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经验,介绍几种销售方法,供企 业或生产者在制订民艺产品销售策略时作为参考。

(一)方便销售法: 民间工艺品如进入旅游市场,要方便旅游者的购买,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和动 机,设立方便购买的销售点,如选择旅游景点、住地、用餐点等处销售。服务要 尽量热情周到,以方便选购、咨询、售后服务等,或为方便洽谈订货,可设立接 待室,休息室,陈列室等。

在条件许可时,也可提供方便去生产地参观选购物质 特色工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使消费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以此来吸引顾客。 (二)信誉销售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民间艺术有鲜明的手工技艺传承性,销售现场结 合制作演示,会提高顾客对产品的信誉与兴趣。

如条件成熟,顾客能亲临生产企 业或作坊参观,更是推销产品的好方法。信誉销售的其他方法,还有举办各种展 销会,通过现场宣传介绍,从而提高产品的信誉度。

(三)引导销售法 这种销售采取主动出击,积极寻找顾客来发展生意,它与以往陈旧的“蜘蛛 推销法”不同,蜘蛛在墙角结网,静候飞虫光顾,是一种消极等待的方法。 而引 导销售法则采用积极主动的办法,针对用户的需求与心理,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 途径,“投其所好”开拓产品销路。

例如现在民间工艺品的外销策略,采取引导 销售法是较好的手段。 (四)访问销售法 访问销售法有多种办法,一种是由企业领导亲自出面向上层代表人物推销的 ,叫“顶层作战法”,另一种则由专职人员找用户、经销商、有关单位进行“扎 根串连”推销商品的叫“底层作战法”。

再一种是在一定范围内,由近到。

4.艺术硕士论文 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1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源与人类起源是同步的,自人类开始有意识之后便去改造自然,随对于工艺美术而言,我们按照工艺来划分大致为三种工艺:传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创造活动,所有这些生活包括器物方面的发展都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对于每种工艺都依据其自身发展变是为了不断提高设计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审美因素化和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可因而也是多方面的,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材料之美、工艺以罗列如下: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 60年代;60年代后期至 之美和鉴赏之美都罗列其中。我们一直把工艺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80年代;80年代末至 90年代。

在 3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内,伴随着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大量廉价工艺品和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中国传统美术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商品竞争中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处于明显的劣势。

随着辛亥革命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统的宫廷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工场由惨淡萧条最后彻底解体,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开始自己在民间组织起工厂、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在社会中才传 中的一个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很多方面都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它是伴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

民间工艺美术在最初就应该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线,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周围地区,有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已经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致。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

1956年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单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学、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都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术院校陆续设立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并出现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业余教育。

新型学院式教育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旧社会以师徒方式相传的单一陈旧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扩大和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成为工艺美术组织系统中人才最为集中、技艺力量最为雄厚的研究兼生产部门。同时我国很有影响的基本美术类杂志如《工艺美术通讯》和《装饰》杂志的创刊,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阵地。

很多的美术名家如王朝闻、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沈从文、沈福文、张光宇、罗叔子等人曾先后发表了一些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社会作用、本质规律和分类特征等方面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对推进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倾斜,曾经显现了重组的趋势。

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待,原来的灵活多样形式和市场流通领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业模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整顿,将工艺美术品原有手工业的特点予以极大地调动,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现的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却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步壮大起来。

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类艺术设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公众媒体面前,并且广泛运用于大范围的经济领域。工艺美术也因此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论文网。

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在多种学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学科的发展。 2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工艺美术不单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对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它也是我们向世人炫耀的一个资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者觉得有些狭隘,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于当前美术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为了让我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欣赏。

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慢慢沉淀的产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东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当代进行发展,创新,甚至改进。传统工艺美术对于设计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一种适应性,是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

这种适应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现阶段美术发展的创新和改进,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着传统中那种优秀的以精神内核为主的东西不变。

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是积淀着的民族精神品质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5.跪求一篇艺术品的论文2000字以上

汉字,最美的文字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

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

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时界上最美的文字。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

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

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

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

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

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

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它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

《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徜徉在中华文字的长河中,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和独特之美;独居一雅室,挥毫泼墨,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紫砂壶鉴赏与辨伪 宜兴紫砂壶和中国的景瓷早已是天下闻名了!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

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

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可塑性好。以紫泥为例,它的液限为33.4%,塑限15.9%,指数为 17.5%,属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

制作时粘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单独制成,再粘到壶体上后可以加泥雕。

6.求一篇“中国民间文化”的论文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

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将自己与之疏离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反省自己与民间世界的关系,正视自己与民间的距离。我们并不主张一种新的民粹主义,主张知识分子重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实际上,主张知识分子应关怀民间和具有民间意识,与主张将知识分子消弭于民间并非一回事,也决不等于“媚俗”。一个清醒地认识到并同时拒守着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和民间社会之间距离的知识分子阶级,恰恰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也只有当知识分子清醒地意识到了其与民间的距离时,他才会认真地去了解和理解民间,毕竟,民间社会虽然是历史的本体,但民间历史仍有待于知识分子去书写,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所不可推托的文化使命。

对外开放,在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也回过头来更仔细地审视自己,文化史研究因此而兴。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浑沌一体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织成物,存在着地域、民族、阶级、职业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别,其中,阶级差别是文化差别的重要原因,不同的阶级,由于其经济力量、社会地位、历史传统和教育机会的不同,而承当和依循着不同的文化,在古代中国,我们大致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统治阶级、知识阶级和平民阶级文化,三种文化无疑都对整体的民族文化有所贡献,问题是,在三者中,何者应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因而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承当并作用于人的,如果文化丧失了对人的作用,就不再是活生生的文化,而成了仅供游人观赏的文物古董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是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承当的,因此,在民族人口中占主体的阶级的文化,自然就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也就是说,文化史研究固然应关心统治阶级和知识阶级的上层文化,即所谓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但更应该关注民众的下层文化,即民间文化。只有民间文化而不是别的,才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首先应该是民间文化史。

如果我们承认无论过去和现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永远是民众,承认民众是历史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时承认,要理解我们这个民族,要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就首先要理解民众,理解民间的历史和精神,而民间精神和历史只能保存于民间文化中,在气象万千的民间文化中,蕴含了民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寄托了民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惟有理解了民间文化,才算真正切中了我们民族的命脉,聆听了我们民族的心声。如果说,民间文化是一条汇纳百川的浩浩巨流,那么,帝王豪杰、文人精英的文化只能是这一巨流偶或激起的浪花,甚或只是虚浮的的泡沫。

将民间文化确立为文化史的主体,有着实践的和理论的意义。 其实践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一个民族的变革,主要是人的变革,而首要的自然是展占其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大众的变革,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一切文化侧面的变革,而欲求自新,必先温古,即认识民族主要是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

人们不是常说要现代化首先要了解国情么?而中国亿万民众的文化-精神传统与现状,就是最大的国情。民间文化以及它所陶冶凝炼的民间精神,直接关乎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的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不过,本文所关心的主要是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民间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迫切要求文化研究对民间文化的关注,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当代学术界的“文化热” 虽历久不衰,但热点却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什么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嘉乾朴学等等,主要是一些思想史问题,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虽也不乏默默的工作者,但其成果却未能在学术界激起应有的反响,民间文化仍处在学术视野的边缘,学术关注的焦点仍是思想史,而人们却是在文化史的名义下谈论思想史问题的(只要翻检一下时下流行的几份精英学术刊物,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于是,文化史被归结为思想史,而思想史又被顺理成章地简化为哲学史、经典著述史。

思想史固然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如知识分子通常所相信的那样,是文化史的主要部分,更不能以思想史取代文化史。 首先,就文化形态学而言,思想在文化整体结构中,只是最表面的层次,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文化整体结构的“上层建筑”。

按其存在形态,文化现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事情层。指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涌现着和消失着的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诸如送往迎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等,文化的这一层次以具体的行为的形态而存在,说穿了,就是生活本身。

第二,制度层,即引导人们的具体行为、制约人们的生活实践的规范或模式,包括生活方式、交际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等等,它们使人们的行为。

7.急求:民间工艺美术设计论文的题目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特点及发展(我这还有范文也发给你吧)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特点及发展 【摘 要】 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工艺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

民间工艺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工艺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但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工艺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工艺美术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工艺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

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工艺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此淋漓尽致的体现充分表明了民间工艺美术的独有的创作特点。一、随意性的创作特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

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

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

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什么就画什么"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

"爱什么就画什么"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二、圆满完美的造型的创作特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

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工艺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

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民间工艺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工艺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

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工艺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

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的创作特点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

8.云南工艺美术学校的学校环境

学校南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莲花池畔,北校区毗邻云南民族大学,校园风景优美,育人氛围浓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并已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98人,其中:高级讲师、讲师59人,拥有工艺美术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师执教严谨,辛勤耕耘,确保大专、中专的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在校学生人数1200余人,41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全省各地。

9.求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毕业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从历史方面,从历史中的某个时期,室内的,室外的,技术的,美学的,市场的,发展前景的等等,很多立足点你都可以写。

从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艺术的发展史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艺术形成的思想与文化背景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的艺术手法与特点,剖析了我国园林山石造景现状以及现代园林环境中山石造景艺术的风格与特点。提炼中国园林叠石掇山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叠石掇山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对现代园林山石造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在新形式下中国当前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

我的毕业论文中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二)“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三)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四)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五)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视觉传达是当代新兴起的一个学术概念,视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传达则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从大的方向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装饰设计等

10.在现代社会,对于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代表精英文化传承的典籍文物与代表民间文化传承的生活习俗,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流经千年而积淀丰厚、传之久远。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更负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使得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从陶瓷、丝绸到今天涵盖整个生产生活领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忽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加剧,这一切都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体制还有待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亟待建立,支持行业发展的投入政策、税收政策还有待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特征在于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产品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制作的技艺与知识却积淀在人的身上,其中绝大部分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框架中来。同时,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

继承与创新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与机制是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保障是基础、建立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的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加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是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5 个方面,概括和论述了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的发展时期的主要任务。他最后指出,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云南工艺美术的传承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