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其岑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求其岑鼎”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qiú qí cén dǐ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求其岑鼎”全诗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作者简介(左丘明)

左丘明头像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后说近是。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注释
1、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
2、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柳下惠,一称柳季。
3、以……为:把……当做。
4、国:此指极珍贵的珍宝。
5、信:诚信。
6、破:破坏。
7、全:保全。
8、难:困难。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赏析

  大丈夫言而有信,一言九鼎。现代人早就认识到,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原则,他们将狡狤视为人的恶习之一。本文正说明这个道理。

  确实,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得不使自己与社会兼容,而这纷纭复杂的社会包含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依靠种种社会规范来维系这些关系,使社会得到正常的健康发展。如果都像鲁君那样言而无信,这个社会也就不可能成为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人与之间就除了互相欺骗以外,不存在任何关系。因此,做人须讲信用,无论统治者或被统治者,都应明白这个道理,朝令夕改乃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尔虞我诈是人际关系淡漠的结果。但愿这种状况不复存在。至于柳季将个人表现置于国家之上,显然不太妥当。

“求其岑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qí gōng lǔ, qiú qí cén dǐng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xī qí gōng lǔ, qiú qí cén dǐng. lǔ hóu wěi xiàn tā dǐng ér qǐng méng yān.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qí hóu bù xìn, yuē:" ruò liǔ jì yún shì, zé qǐng shòu zhī.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 lǔ yù shǐ liǔ jì.
”鲁欲使柳季。
liǔ jì yuē:" jūn yǐ dǐng wèi guó, xìn zhě yì chén zhī guó, jīn yù pò chén zhī guó, quán jūn zhī guó, chén suǒ nán" lǔ hóu nǎi xiàn cén dǐng.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求其岑鼎”平仄韵脚

拼音:qiú qí cén dǐng
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求其岑鼎”的相关诗句

“求其岑鼎”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求其岑鼎”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求其岑鼎”出自左丘明的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