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翁听不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我是老翁听不畏”全诗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冬夜闻虫》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冬夜闻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冬夜晚,我听到了虫鸣声,
这声音让我陷入了对秋天的思念之中。
不明白为何这声音使人愁绪满怀,
我这老翁听了也不畏惧,
但年轻人们却不要倾听白居易的忧虑。
诗意:
《冬夜闻虫》这首诗探讨了作者在冬夜听到虫鸣声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思考。在冬天的夜晚,本应该是寂静的时刻,然而虫鸣声却打破了宁静,让作者回忆起秋天的景象并产生了思念之情。作者注意到虫鸣声所带来的愁绪,并不理解为什么这种声音会令人感到忧愁。虽然作者年事已高,但他并不害怕虫鸣声的影响,他希望年轻人们不要被这种忧虑所困扰,不要听从他这位老人的担忧。
赏析:
《冬夜闻虫》以寒冷的冬夜为背景,通过虫鸣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虫鸣声成为了作者对秋天的回忆和思念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季节的留恋之情。诗词中的愁绪是一种情感的映射,作者对虫鸣声愁绪的产生感到困惑,这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界声音的感知和情感的复杂性。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们,不要因为听到他这位老人的愁虑而产生忧虑,表达了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对他们未来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夜和虫鸣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怀念和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悟。
“我是老翁听不畏”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ōng yè wén chóng
冬夜闻虫
chóng shēng dōng sī kǔ yú qiū, bù jiě chóu rén wén yì chóu.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wǒ shì lǎo wēng tīng bù wèi, shào nián mò tīng bái jūn tóu.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我是老翁听不畏”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五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