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香径又欲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砚池香径又欲平”全诗
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题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写的一首诗,描写了灵岩寺的景观和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思索。
诗中的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指的是吴馆娃宫中的灵岩寺,作者在题诗时根据灵岩寺的具体位置和景观进一步描述了它的状况。娃宫屟廊已经倾斜,砚池和采香的小径也都有些残破。其中的“屟廊”指的是斜屋檐,而“采香径”指的是修行者或游客采集香草的小径。
诗的第一句“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表达了作者来到灵岩寺,发现它已经破败,又即将衰败的心情。诗中的“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草木已经绿好,几百年来如同徒然而过,空有明亮的月光。
接下来的两句“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描写了作者自己,尽管年纪已经老去,但仍然心怀思绪,游历各处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两句“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表达了作者对于悲伤和古老的怀念,他的悲伤和古老的爱恨化为了音符,成为了一首悲切的曲子,凉州的情意在其中流淌。然而,从当时到现在,歌吹之声已经消逝无踪。
整首诗通过描述灵岩寺的景观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对于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对于古老岁月的怀念之情。通过描写破败的寺庙和渐行渐远的音符,诗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让人产生对于光阴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砚池香径又欲平”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líng yán sì sì jí wú guǎn wá gōng, míng xiè láng yàn chí cǎi xiāng jìng yí jī zài yān
题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
wá gōng xiè láng xún yǐ qīng, yàn chí xiāng jìng yòu yù píng.
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
èr sān yuè shí hé cǎo lǜ,
二三月时何草绿,
jǐ bǎi nián lái kōng yuè míng.
几百年来空月明。
shǐ jūn suī lǎo pō duō sī, xié shāng lǐng jì chǔ chù xíng.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jīn chóu gǔ hèn rù sī zhú, yī qǔ liáng zhōu wú xiàn qíng.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zhí zì dāng shí dào jīn rì,
直自当时到今日,
zhōng jiān gē chuī gèng wú shēng.
中间歌吹更无声。
“砚池香径又欲平”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