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坛在此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瑶坛在此山”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áo tán zài cǐ shā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瑶坛在此山”全诗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它描述了作者在柱山上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对道德和自然的赞美和敬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柱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自然和长寿的思考和敬仰。

首先,诗中提到了一个"先生",他是见过尧帝(古代中国的名君)之心,与作者一同前去"九有"(九有亦为传说中的仙境)。这暗示了作者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上的升华,希望能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地。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定,表现出社会的治理有方。而作为一个士人,作者在这个繁华世界中找到了心灵的安静之地——安林薮。这是一种对个人自我修养和心灵归宿的渴望和追求。

诗的最后部分强调了道德的价值和名声的长久。它说道,道是自然的重要,而名声则具有无穷无尽的寿命。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德的原则和准则,暗示了作者对道德行为的重视和尊崇。

整首诗通过描绘柱山的奇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自然的崇敬之情。柱山被描绘为道的象征,人们对其心怀敬畏。诗中的景物描写含有神秘色彩,给人以超凡出世和宁静安详的感觉。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道德和自然的思考和追求,蕴含了崇尚道德和回归自然的哲学观念。它通过描绘柱山景象,表达了对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向往,并突显了道德的价值和名声的长久。这首诗提供了人们对道德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并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宁和道德的高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瑶坛在此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àn juàn tán xià zuò zài zhù shān shàng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

xiān shēng jiàn yáo xīn, xiāng yǔ qù jiǔ yǒu.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sī mín jì yǐ zhì, wǒ dé ān lín sǒu.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dào wèi zì rán guì, míng shì wú qióng shòu.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yáo tán zài cǐ shān, shí zhě cháng huí shǒu.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瑶坛在此山”平仄韵脚

拼音:yáo tán zài cǐ sh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瑶坛在此山”的相关诗句

“瑶坛在此山”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瑶坛在此山”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瑶坛在此山”出自刘禹锡的 《善卷坛下作(在柱山上)》,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