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案焚香上策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赭案焚香上策时”出自宋代王珪的《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ě àn fén xiāng shàng cè sh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赭案焚香上策时”全诗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

分类: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头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王珪 翻译、赏析和诗意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是宋代文臣王珪的诗作。这首诗是王珪应诏前往金门草圣题诗的三首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王珪描述了自己早晨接到皇帝的诏书后,迅速赶往皇宫,被赐予御笔,在赭案前焚香写下对国家时事的明智建议。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王珪的忠诚和聪明才智。他以朝廷的角度写诗,强调朝廷应该接纳才华出众的人才,以应对国家的安危。他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并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官员的荣耀。王珪曾多次来到皇宫,享受皇帝的宠爱,这也是他能够自由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奉诏金门草圣题,
平明趋过殿西墀。
宫床赐笔宣名早,
赭案焚香上策时。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王珪应诏前往金门草圣题诗的情景。整首诗意味深长,展现了作者的忠诚和聪明才智。王珪是一位重要的宋代文臣,他应诏前往金门,象征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视。他在早晨匆忙赶往皇宫,并在宫床上受赐御笔,表明他早早就被皇帝传召,以表明他的名声和才华。当他站在赭案前,焚香写下对国家时事的明智建议时,他展示了自己深思熟虑和为国家着想的智慧。

这首诗抒发了王珪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他提到了朝廷应该吸纳才华出众的人才来处理国家的事务,以确保国家的安危。这体现了王珪作为一位文臣的职责和使命感。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的光荣和自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示了王珪作为一位文臣的荣耀和聪明才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赭案焚香上策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èi zhào kǎo zhì kē chéng hú wǔ píng nèi hàn sān shǒu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fèng zhào jīn mén cǎo shèng tí, píng míng qū guò diàn xī chí.
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
gōng chuáng cì bǐ xuān míng zǎo, zhě àn fén xiāng shàng cè shí.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cháo lùn zhǐ yīng shōu jùn jié, huáng xīn fēi bù jiān ān wēi.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yù táng cí kè chéng ēn jiǔ, jǐ dù céng lái zuì yù zhī.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

“赭案焚香上策时”平仄韵脚

拼音:zhě àn fén xiāng shàng cè shí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赭案焚香上策时”的相关诗句

“赭案焚香上策时”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赭案焚香上策时”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赭案焚香上策时”出自王珪的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