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羞神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薦羞神明”全诗
博硕肥腯,薦羞神明。
祖考来格,享于克识。
如闻謦欬,武燕以宁。
分类:
作者简介(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四迎俎奏丰安之曲》杨亿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四迎俎奏丰安之曲》
朝代:宋代
作者:杨亿
丽碑割牲,以炰以烹。
博硕肥腯,薦羞神明。
祖考来格,享于克识。
如闻謦欬,武燕以宁。
中文译文:
美丽的碑刻割下祭祀的牲肉,用火炉烹煮。
丰满而肥美的肉块,献给神明。
祖先的考验,得到了克制的认可。
仿佛听到了神明的喘息声,武燕国因此安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通过奏乐来迎接祭祀中的重要环节——奏丰安之曲。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这一场景,展示了宋代社会中的宗教仪式和文化风貌。
诗的开头写到了割下祭祀的牲肉,并用火炉烹煮,表达了祭祀的庄严和肃穆。随后,诗中出现了"薦羞神明"的词句,薦指的是献祭,羞则表示珍馐美味,意味着将丰盛的食物献给神明,以示敬意。
下文提到了"祖考来格,享于克识",表达了祖先的考验和克服困难后的认可,说明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和受到的重视。最后一句"如闻謦欬,武燕以宁",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武燕国因为这样的祭祀仪式而获得了平安和宁静。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宋代祭祀仪式的盛况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祭祀仪式的敬畏之情,表达了对神明和祖先的尊重,以及祭祀仪式对社会稳定和平安的重要作用。
“薦羞神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ài cháng yuè zhāng sān shí shǒu qí sì yíng zǔ zòu fēng ān zhī qū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四迎俎奏丰安之曲
lì bēi gē shēng, yǐ páo yǐ pēng.
丽碑割牲,以炰以烹。
bó shuò féi tú, jiàn xiū shén míng.
博硕肥腯,薦羞神明。
zǔ kǎo lái gé, xiǎng yú kè shí.
祖考来格,享于克识。
rú wén qìng kài, wǔ yàn yǐ níng.
如闻謦欬,武燕以宁。
“薦羞神明”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