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山尚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秋暑山尚烦”全诗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送迟赴登封丞》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迟赴登封丞》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嵩阳山登高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嵩阳山登高的情景为主线,表达了作者与同行者们的欢愉和对友人的送别。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表达了作者曾经在嵩阳山的经历,时值秋天,阳光明媚,正值重阳节。作者在清晨邀请同行的客人,一同举杯登高,共享快乐。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这两句描述了徒步登山的辛劳,藤鞋的磨损和生出的茧子。但辛劳之后,俯瞰河山的壮丽景色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描绘了夜晚时作者与同行者们翻山越岭的情景,以及仰望星空的感叹。封坛土是指土封的酒坛,土被消耗殆尽意味着同行者们的努力和奋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表达了下山时双脚疲惫不堪,但对再次攀登山峰的渴望。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此句表现了远望时云雾缭绕、山峰隐约可见的景象,给人以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邀请,尽管暮年将至,仍然希望能够再次相聚,共同游山玩乐。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这两句是对友人的称呼,吾儿指的是友人的字辈,性静默表示友人为人沉默寡言。丞邑是指友人所在的地方。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这两句表达了秋季和夏季登山的不便之处,而冬天的雪景则使山峰显得瘦削清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这两句赞颂了春天山中的美景,表示春天是最适合游览观赏山景的季节。安舆即迎父则是指作者准备好马车,迎接父亲一同游山。
整首诗词以描绘山水和友情为主题,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写以及对山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词中也融入了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整体氛围平和宁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友情为情感纽带,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秋暑山尚烦”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chí fù dēng fēng chéng
送迟赴登封丞
xī wǒ guò sōng yáng, qiū gāo rì chóng jiǔ.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chén yāo tóng háng kè, gòng jǔ dēng gāo jiǔ.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téng xié shēng pián zhī, yī lǎn hé shān fù.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fēng tán tǔ xiāo jǐn, zhōng yè mén xīng dǒu.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xià shān shuāng zú fèi, yù shàng zhī nán yòu.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huí shǒu yān yún zhōng, yǐn yuē jiàn yán xiù.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wèi lǎo yuē lái yóu, hé yì qī shí hòu.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後。
wú ér xìng jìng mò, chéng yì shān lù kǒu.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qiū shǔ shān shàng fán, dōng xuě shān fāng shòu.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chūn shān lì yóu guān, ān yú jí yíng fù.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秋暑山尚烦”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