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出入凡十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会同出入凡十日”全诗
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乾,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渡桑乾冰欲结,
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乾风始和,
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
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
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
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乾,
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
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乾上,
欲话白沟一惆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奉使契丹北渡桑乾的情景。首先,作者描述了北渡时桑乾地的寒冷,冰欲结,他内心对天空的穹庐下三尺深的雪感到畏惧。接着,南渡时风温和,冰开始开裂,易水上波澜起伏。然而,作者还未到达目的地,穹庐上的雪已经落下,形成坚硬如磐石的白色。作者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十天,但食物腥膻酸薄,难以入口。他提到羊修乳粥的质量不佳,沙场和风隧也不适合作为客人停留。最后,胡人送他离开时,作者不忍离去,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和好的关系,回到中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他北渡桑乾的经历。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北方严寒环境的恐惧和对南方温暖气候的向往。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食物和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胡人送别的依恋和对长期和好的期望。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北方异乡的感触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对比和转折,使得整首诗词既有北渡时的寒冷与畏惧,又有南渡时的温暖与期待,以及对胡人友好送别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词揭示了苏轼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感受,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友好关系和中原家园的珍视之情。
“会同出入凡十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shí jiǔ dù sāng gān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běi dù sāng gān bīng yù jié, xīn wèi qióng lú sān chǐ xuě.
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nán dù sāng gān fēng shǐ hé, bīng kāi yì shuǐ yīng shēng bō.
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qióng lú xuě luò wǒ wèi dào, dào shí jiān bái rú pán tuó.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huì tóng chū rù fán shí rì, xīng shān suān báo bù kě shí.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yáng xiū rǔ zhōu chà pián rén, fēng suì shā chǎng bù yí kè.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xiāng xié zǒu mǎ dù sāng gān, jīng pèi yī fǎn wú yóu hái.
相携走马渡桑乾,旌旆一返无由还。
hú rén sòng kè bù rěn qù, jiǔ ān hé hǎo yī zhōng yuán.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nián nián xiāng sòng sāng gān shàng, yù huà bái gōu yī chóu chàng.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会同出入凡十日”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