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遍十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光明遍十方”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āng míng biàn shí f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光明遍十方”全诗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杜门人笑我,不知宥天游。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杜门人笑我,不知宥天游。
闭门的人们嘲笑我,不明白追求天道的行旅。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光明照耀整个天地,虽然距离很近,但我的眼界却受限于狭小的九州之内。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广泛传播、普及。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竹竿和木杖常随身携带,为何还要回到老家?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老聃,即老子,白发苍苍之年;青牛是指传说中的老子乘坐的神牛,去了西周。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未能得到关尹的欢喜,怎能追寻到他的足迹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辙对于追求天道、开拓眼界的思考和渴望。他被人们嘲笑为守在家中不知天下大事的人,但他意识到光明和智慧遍布整个世界,而自己却局限于狭小的封建九州之内。他认为一旦这种观念和追求形成,就会传播开来,通达于世。诗中提到竿木常自随,表示他随身携带着行走的工具,暗示他不愿停留在狭小的九州,而是希望扩展自己的眼界。接着,他引用了老子和西周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追求的敬仰和向往。最后,他提到不遇到关尹的欢喜,表示他追寻智慧的足迹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和寻求机遇。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追求的思考和对古人智慧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开拓视野、追求智慧和超越封建束缚的渴望。它展现了诗人的思想触角和对自由思考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学问和超越传统的风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光明遍十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nǐ gǔ jiǔ shǒu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dù mén rén xiào wǒ, bù zhī yòu tiān yóu.
杜门人笑我,不知宥天游。
guāng míng biàn shí fāng, zhǐ chǐ lòu jiǔ zhōu.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cǐ guān yī rì chéng, gǔn gǔn tōng fǎ liú.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gān mù cháng zì suí, hé bì fǎn gù qiū.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lǎo dān bái fà nián, qīng niú qù xī zhōu.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bù yù guān yǐn xǐ, lǚ jī shuí néng qiú.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光明遍十方”平仄韵脚

拼音:guāng míng biàn shí fā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光明遍十方”的相关诗句

“光明遍十方”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光明遍十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光明遍十方”出自苏辙的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