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生死向中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百年生死向中州”出自宋代张耒的《齐安行》,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ǎi nián shēng sǐ xiàng zhōng zhō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百年生死向中州”全诗

《齐安行》
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
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
土冈瘦竹青复黄,引水种稻官街旁。
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哳来湖湘。
使君丽谯涂垩赭,门狭不能行两马。
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谷谷黄鸦鸣。
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八九病。
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齐安行》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齐安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州楚国分三户,
黄州是楚国的一部分,分为三个户籍。
葛蔓为城当楼橹。
葛蔓作为城墙上的楼橹(指挥船只的标志),守卫着这座城市。

江边市井数十家,
江边市井有几十家。
城中平田无一步。
城里的平地田地一步都没有。

土冈瘦竹青复黄,
土冈上瘦弱的竹子时而青翠,时而发黄。
引水种稻官街旁。
河水被引到官街旁边的田地里种植水稻。

客樯朝集暮四散,
客船的帆早晨聚集,傍晚四散。
夷言啁哳来湖湘。
方言各异的人们聚集在湖湘之间。

使君丽谯涂垩赭,
官员穿着美丽的丝织袍服,涂抹着红色和赭色的颜料。
门狭不能行两马。
门口太窄,无法通过两匹马。

满城蛙噪乱更声,
整个城市满是青蛙的嘈杂声。
谷风谷谷黄鸦鸣。
山谷中吹来的风声,黄鸦在鸣叫。

最愁三伏热如甑,
最令人担忧的是炎热的夏季如同蒸锅一般。
北客十人八九病。
北方来的客人中有十个有八九个生病。

百年生死向中州,
百年的生死徘徊在中州(指中原地区)。
千金莫作齐安游。
不要用千金去作齐安的游玩。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黄州的景象,展现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对比。黄州的农田荒芜,城市街道狭窄,人们生活贫困。诗中还提到了方言各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展示了黄州地区的多样性。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现实境况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世间繁华的思考,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生命,不要轻易追求虚浮的享乐。整首诗词以质朴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冷酷和人生的无常,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百年生死向中州”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í ān xíng
齐安行

huáng zhōu chǔ guó fēn sān hù, gé màn wèi chéng dāng lóu lǔ.
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
jiāng biān shì jǐng shù shí jiā, chéng zhōng píng tián wú yī bù.
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
tǔ gāng shòu zhú qīng fù huáng, yǐn shuǐ zhǒng dào guān jiē páng.
土冈瘦竹青复黄,引水种稻官街旁。
kè qiáng cháo jí mù sì sàn, yí yán zhāo zhā lái hú xiāng.
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哳来湖湘。
shǐ jūn lì qiáo tú è zhě, mén xiá bù néng xíng liǎng mǎ.
使君丽谯涂垩赭,门狭不能行两马。
mǎn chéng wā zào luàn gèng shēng, gǔ fēng gǔ gǔ huáng yā míng.
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谷谷黄鸦鸣。
zuì chóu sān fú rè rú zèng, běi kè shí rén bā jiǔ bìng.
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八九病。
bǎi nián shēng sǐ xiàng zhōng zhōu, qiān jīn mò zuò qí ān yóu.
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

“百年生死向中州”平仄韵脚

拼音:bǎi nián shēng sǐ xiàng zhōng zhōu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百年生死向中州”的相关诗句

“百年生死向中州”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百年生死向中州”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百年生死向中州”出自张耒的 《齐安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