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城百雉拥高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颓城百雉拥高秋”全诗
此道门人多未悟,尔来千载判悠悠。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牟》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中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牟指的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牟县。
诗词原文:
颓城百雉拥高秋,
驱马临风想圣丘。
此道门人多未悟,
尔来千载判悠悠。
中文译文:
颓败的城池被百鸟所占据,高秋时节,
我驱马来到风景如画的圣丘。
这条道路上的门徒们大多未能领悟,
千年来,评判依然悬而未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颓城百雉"形容了城池的破败景象,而"高秋"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作者驱马来到风景如画的圣丘,借景抒发了自己对于宏大历史背景下人们对道路和真理的追求的思考。然而,他指出,这条道路上的门徒们大多未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而千年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评判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城池的颓败景象和时光的流逝。通过对"中牟"这个地名的引用,诗人将自己的思考与历史和现实相联系,展现了对于人生的沉思和对于道路和真理的追求。诗中的"风想"一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独立思考和对于圣丘这个象征性地点的向往。最后两句"此道门人多未悟,尔来千载判悠悠"则表达了对于门徒们未能真正领悟真理的遗憾和对于历史长河中判决一直未能做出的感叹。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对于景物的描绘和对于人事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索和感慨。
“颓城百雉拥高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ōng mù
中牟
tuí chéng bǎi zhì yōng gāo qiū, qū mǎ lín fēng xiǎng shèng qiū.
颓城百雉拥高秋,驱马临风想圣丘。
cǐ dào mén rén duō wèi wù, ěr lái qiān zǎi pàn yōu yōu.
此道门人多未悟,尔来千载判悠悠。
“颓城百雉拥高秋”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