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我近知墙下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我近知墙下路”全诗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竹窗》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竹窗》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竹窗红苋两三根,
山色遥供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
能将屐齿记苔痕。
中文译文:
竹窗上挂着几根红色的苋菜,
远处山色为水边的门户增添美景。
唯有我近距离了解墙下的小径,
能够清晰地记录下踩在苔藓上的鞋履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静谧的景象,窗前挂着几根红色的苋菜,远处是壮丽的山色,这一切都为水边的门户增添了美丽的景色。然而,诗人王安石将注意力聚焦在墙下的小径上,他是唯一能近距离了解这条小径的人。诗人通过这条小径走过,留下了屐齿踏在苔藓上的痕迹。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窗、苋菜、山色和小径,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清幽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体验,他独自一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小径的美妙之处,并将这种美妙通过屐齿在苔藓上的痕迹永久地留存下来。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细致的描写,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对细节的关注。诗中融入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平凡事物中的美感的追求和珍视。整体上,这首诗给人以宁静、清幽的感受,引发人们对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微小之美的思考和赞美。
“只我近知墙下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ú chuāng
竹窗
zhú chuāng hóng xiàn liǎng sān gēn, shān sè yáo gōng shuǐ jì mén.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zhǐ wǒ jìn zhī qiáng xià lù, néng jiāng jī chǐ jì tái hén.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只我近知墙下路”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