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明气已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川明气已变”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春游南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 míng qì yǐ bi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川明气已变”全诗

《春游南亭》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作者简介(韦应物)

韦应物头像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春游南亭翻译及注释

翻译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春游南亭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春游南亭创作背景

  《春游南亭》作于约建中四年(783)早春,当时作者春游南亭,被南亭风光诱人、生机活泼的春天景象所感染,便写下了这首诗。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川明气已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ūn yóu nán tíng
春游南亭

chuān míng qì yǐ biàn, yán hán yún shàng yōng.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nán tíng cǎo xīn lǜ, chūn táng quán mài dòng.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jǐng xù tīng qín xiǎng, yǔ yú kàn liǔ zhòng.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xiāo yáo chí guǎn huá, yì kuì zhuān chéng chǒng.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川明气已变”平仄韵脚

拼音:chuān míng qì yǐ biàn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川明气已变”的相关诗句

“川明气已变”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川明气已变”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川明气已变”出自韦应物的 《春游南亭》,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