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3篇发表英语教学论文是宣传员小编为您分享的英语论文发表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 篇一
关键词:大纲;标准;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以后,迅速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力普及国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今后几年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逐步取代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标准》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纽带,也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催化剂”。面向21世纪的英语教育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系,因为优质的英语课程标准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实施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
一、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syllabus)是指对一门课的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描述(Nunan,1988;Richards et a1.,2000)。
Dubin和Olshtain(1986)认为,课程标准(curriculum)是对教学总体目标的广泛描述,它所表述的文化教育理念可适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同时它反映出当今国家和政治的发展主流,形成国家在语言及语言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这段时间里,我国的外语教学全面学习苏联,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直到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等一整套的东西都搬了过来。这一阶段我国外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教条主义机械照搬的不足,学习苏联外语教学的先进经验同我国的实际结合不够,影响了学习效果。
我国的英语教学大纲是沿袭苏联教育模式的结果。毕业论文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还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明确的量化标准,甚至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和各内容所占的课时数。大纲曾经对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其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它虽然有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等优点,但对第一线的英语教学工作规定得太细太死,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硬性的、机械的。它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发挥教学创造性,使教材的编写难以充分发挥其特色与个性,无法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系,是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大纲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对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对达到这一素质的手段和过程则不做硬性的规定。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有弹性的。用“标准”取代“大纲”,有利于真正实现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给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标准的国际化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改革,与国际接轨。《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顺应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适应了大中小学英语教育“
一条龙”的需要。
二、标准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与多元智力理论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影响力颇大。其核心观点是: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教学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它主张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它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社会性以及内在驱动的学习等。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硕士论文它倡导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情境驱动的评价、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确立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以及以社会建构与协商的意义为标准的评价。
在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建构主义对我国英语教学至少有以下启示:探索积极主动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任务型教学,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而参与学习的过程;把教学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强调学习的步骤、方法和过程;外语教学要富有教育性,外语教学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
(二)多元智力理论
《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在这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相一致。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关系能力、自然观察者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医学论文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是: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多元智力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了教师角色和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教学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主旨;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
三、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与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
美国教育部1996年出台的部级课程标准
《外语学习标准:为2l世纪做准备》(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Preparing for the 21 st Century),标志着美国外语(如法语、德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等)教育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今天的外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美国制定的外语学习标准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和借鉴。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与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的显著区别在于后者没有词汇表和语法项目表。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强调交际沟通是外语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懂得“如何、何时、为何对谁说什么”(knowing how,when,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才能达到有效交际沟通的目的。过去,大多数外语课堂都强调“如何(语法)”和“什么(词汇)”两个方面,尽管它们的确重要,但是现在外语学习的组织原则是“交际”,它强调“为何”、“对谁”、“何时”(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文化层面)。所以在承认语法和词汇是交际基本工具的前提下,掌握和提高能与目标语使用者进行有意义地得体地交际的能力和方法已经成为今天外语课堂的主要目标(赵中建、贾爱武,2002)。因此,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只规定通过学习外语,学生能用外语做什么,而不规定通过学习哪些词汇和语法才能用外语做事情,因而也就没有词汇表和语法项目表。
美国的外语教材大多使用原文,而非简写本。这些教材,有的是教师自己选编的材料,有的是音像视听材料,有的是课本和相关辅助练习册,还有原文文学作品或其它阅读材料。由于教材的选编不受词汇表和语法项目表的约束,美国的外语教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四、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议
我们应当从战略高度全面科学地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吸收世界各国的长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系。
《标准》取代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后,中、小学英语教学将成为一个整体,然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依然不连贯,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收获不大。因此,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取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学的英语课程标准应当借鉴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编写,使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相互衔接,形成“一条龙”。
(一)建议取消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
应该肯定,我国《标准》中的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对于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标准》中的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只是英语学习基础阶段的拐杖,而不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笔者认为,我国将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不妨借鉴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也取消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总的来看,取消这两个表,利大于弊;保留这两个表,弊大于利。
大学大纲在语法方面有80%是在基础教育中已经出现的,没有在大学大纲中重复出现的必要。大学大纲换了一些术语,职称论文使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徒然增加了困难。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应该取消语法项目表。
一种教材要100%覆盖通用词表,绝非易事,复旦大学等院校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词汇覆盖了通用词表的87.55%(顾惠民,l994)。即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全部词汇,在以大纲词汇表为命题依据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仍然有可能遇到生词。
由于教材编写受到大纲所附词表的词汇限制,教材失去了真实性(authenticity)。我国学生平时所学的课文都是经过了改写的,因而他们学习了多年英语后仍然不能读懂英文原文。
笔者主张取消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个表束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只有取消这两个表,才能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加自由地发展。这将有利于实现教材多元化;有利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有利于师生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与潜在能力;有利于对评估体系和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其善莫大焉。
许多学英语的人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法和掌握了大量单词,就等于学好了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语法项目表和词汇表的潜在影响。
当然,大学大纲中的这两个表,决不是一无是处。如果要保留下去的话,也仅供师生参考,而不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依据,从而消除这两个表对大学英语教学业已存在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多元化,更多使用原文
由于摆脱了大纲所附词汇表的制约,大学英语教材可以大量使用原文,保证了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大学英语教材也将变得各具特色,而不再是千人一面,干部一腔。要使教材多元化,使学生觉得学习有用途,老师觉得有教头。注意开发适合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英语教材,从长远看,尤其是开发适合不同学校需要的网络教材,使教材更加个性化、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材多元化将是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将使我国英语教学呈现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翘首盼望更加适用的生动新鲜的英语教材问世。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
在新形势下,我国外语评价标准应当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从关注结果转向过程,从重视共性转向个性。评价标准应当多元化,英语论文评价方法和手段也应当多样化;学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期中、期末考试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应当相结合,听力、口试与笔试应当相结合。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将不断向前推进,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我们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系,迎接我国英语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ming:Preparing flor the 21st Century [Z ].Yonkers,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Inc.1996.
Dubin—F.& E.Olshtain. Course Design:Developing Programs and Materials for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05.
Nunan,D. Syllabus Desig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Richards,J.R.;J.Platt&H.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顾惠民.教材与大纲新词表[J].外语界,1994,3:40-41.
发表英文论文 篇二
朱邦芬院士所说的“史无前例”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诸如伪造数据、资料或结果,在科研材料、设备或研究过程中作假,窃取他人的思想、方法、成果或文字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出现,甚至呈现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仅举两个例子――去年5月,英国大型医学学术机构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在其所属刊物上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
今年9月,美国知名网站“抄袭监察”(Plagiarism.Watch)通过其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顺藤摸瓜发现,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家英文论文造假公司与一家巴西SCI杂志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该网站的报告甚至建议:中国政府、大学和机构、出版商应该采取措施,阻止“中国研究滑向深渊”。
比例如此之高、数量如此之多、手段如此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在我国“史无前例”,恐怕在全球也是“史无前例”。
如何遏制“史无前例”的学术不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治乱须用重典,诚信建设要有“牙齿”。
诚哉此言。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以论文论英雄”的制度缺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名硬实软、缺少“牙齿”。虽然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文件上,雷声大雨点小;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所谓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人员多为兼职,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以至于“零容忍”沦为“零作为”。此外,相关文件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有威慑力的惩戒措施。
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要想早日遏制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像反腐败那样,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在国家和单位层面上,建立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并让其有职有权、有人有位、有责有钱,不尽责就追责,以切实担负起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使命;在制度建设上,建立重典,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给出可操作的细节,使调查过程有效率,处罚结果有震慑力。
官员腐败不除,误党害民;学术造假不禁,科技难强。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科研产出上看,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催生了大量的垃圾论文乃至假论文、假成果,致使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乏善可陈;从科研资源上讲,财政经费来之不易、数量有限,学术不端行为浪费了有限的经费,糟蹋了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学术不端行为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扼杀了学术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有百弊而无一利。
发表英文论文 篇三
(一)英国文学史及其特点
英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不乏经典的文学著作。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盎格鲁—萨克逊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现代主义阶段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其时代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恢弘灿烂的英国文学。英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文学发展又经历了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现在,英国文学还在不停地发展,不断地产生新的具有极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目前,英国文学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英国文学的发展,它对英国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对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美国文学史及其特点
由于在历史上美国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英国文学文化对美国文学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文学一直模仿英国文学,很少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但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打响,美国人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日渐突出,美国文学开始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不断发展,独立出来。随着美国的强大,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国意识开始突起,在文化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文学家和富有美国精神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给美国文学的繁荣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美国文学开始发展成为能够与英国文学并立,能够代表美国人个性特征,能够反映美国主体意识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美国文学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雄踞世界第一,美国文学开始经历新旧文学的激烈争斗,并受到实验主义的深刻影响,发展更为个性化。现在,很难说美国文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美国文学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主义”或者“思想”,美国文学也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学评论是和文学相伴而生的,文学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文学评论的发展。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文化精神的艺术展现,而英美文学评论者以文学分析为基础,不断地剖析英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出文化差异对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揭示其中的规律等,对文化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必须研究英美文学的发展史。
二、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虽然都讲英语,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同的,自从美国被英国统治之后,美国人民被迫地接受了英国的语言文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即使美国人民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语言文化,但与英国本土的文化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英国语言文化和北美大陆的印第安土著语言文化接触后,为了适应北美大陆的发展需求,产生了许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是英国英语中所没有的,这个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英语就产生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不同,必将影响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在承载着传承和发扬本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使命。评论家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中必将用到自己本国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本身就含有特定的含义,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英国语言和美国语言的差异必将造成文学评论的不同,这是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既然是衍生就注定有一些本质的东西和英国英语是保持一致的。但衍生并不等于复制,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还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后,它的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文化的变化又加深了语言的变化。美国英语形成之后,就对文学评论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文学的评论语言更为张扬,评论者敢于大胆地表露自己的观点态度,美国文学的评论语言更显突破和创新,语言张狂,稍有顾忌,这在语言形式上与英国英语相比就有较大的不同。美国文化追求自主、突出,在文学评论中的语言使用也能深刻地体现出这种文化精髓。
(二)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是在继承和反叛中不断挣扎,正如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一样,为了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苦苦挣扎,在这一阶段,英国的文学评论似乎也出现了这种徘徊,为了继承和反抗的问题苦苦挣扎。对于17~18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而言,无论是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评论还是在荒诞的创造手法上,都体现了英国文学评论的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的纠结与冲突。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经历重大转变,英国文学评论家对于先前的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对于传统评论标准有了新的认识,这时的英国文学评论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内容和思想上都有一些新的突破。但在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顿以外,基本上没有一个具有很强实力和影响力的评论家,他们大多畏首畏尾,继承有余,创新不足。至今,伊格尔顿在文学评论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之后,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方向朝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方向发展,英国的文学评论也在不断地对以前的文学理论成就进行纵向的和横向的重新审视和研究,开始慢慢地建构起新的、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而美国文学评论和美国文学的发展一样,即使从英国文学评论中发展出来,具有英国文学评论的一些特征,但自从美国独立之后,美国文学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一样善于突破,不断地打破传统,敢于表达新观点,书写新内容,美国文学评论在不断的突破中获得新的发展与进步。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英国文学评论虽然也有发展,也有创新和突破,但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显得畏首畏尾,不够彻底。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文学评论就像英国文学一样,为了保持英国文化原有的“纯正血统”而不愿或者是不敢突破。虽然,英国文学评论在厚重的历史中吸收了很多营养,能够产生一些中规中矩的评论,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少有创新和突破。英国文学评论读之使人感觉犹豫不决,缺乏突破力度,使人感觉评论的力度总是不够,评论总是不够精准;英国文学以及英国文学评论虽然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优秀的文化和精神源泉,但这种厚重的历史优良的文化传统也对英国文学评论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他们在创新道路上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思想认识,加大对文学理论的创新。这样英国文学评论就显得较为陈旧,缺乏突破与创新和新鲜度。美国文学评论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极大,特别是美国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学评论的不断发展,最终,美国文学评论发展成为开放性的文学评论。美国文学评论虽然在英国文学评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在历史的不断推进中,美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文学评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像英国文学评论那样有很沉重的历史文化负担;因此,它能够轻装上阵,不断地突破传统,不断地创新与突破,获得大力的发展。美国文学评论在吸收欧洲大陆文学和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文学的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可以综合应用各种理论,把各种文学评论中的精华部分借用过来,并不断地融合创新,这样,美国文学评论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能够不断地突破和进步。美国文学评论的视角是世界的视角,全世界的文学评论的优秀理论和成就都可以借鉴过来供自己所用,美国文学评论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结语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3篇发表英语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英语论文发表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