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形成性评价,宣传员整理分享了9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篇一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发展历程 基本理念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2-01
1 形成性评价的形成过程
1.1国外研究历程
从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它历经了从学业评价――教育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发展过程。1897年,美国教育家莱斯(T.M. Rice)曾对3万名小学生进行了拼写测验,评价领域将此视为评价研究的开端。在19世纪-50年代,以泰勒为首的学院跟踪调查组对“八年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八年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以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替代测验testing的观念被广泛地接受。泰勒本人也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是教育评价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教育家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如“目标游离评价”“应答评价”等等的评价方式。也就在这一时期,1967年,美国著名的评价专家斯克里文(Michael Se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理念: 指出评价的两种功能是持续的改进方案,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方案效果。1969年,美国评价专家布鲁姆(Bloom)将形成性评价移植到了学习评价的领域。他认为传统的测验支队学生进行了评判和分类,但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生提供反馈和纠正。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形成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之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Bachman(1981),Long(1984), Richards(1984).20世纪90年代开,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作用上。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形成性评价。1998年,著名评估杂志Assessment in Education 创办促进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著名的学者有Black&William。
1.2国内研究历程
国内的学业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随后我国积极开展评价和试点工作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0年)中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基本理念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这两个概念都是由斯克里文于1967年提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这是我国学者陈玉琨所给出的定义。英国评价改革小组对形成性评价给出的定义是“形成性评价就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判断学习者现今的学习状况,决定学习者该努力的方向和如何达成目标的一种过程”(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d interpreting evidence for use by learners and their teachers to decide where the learners are in their learning, where they need to go and how best to get there).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多进程的评价机制,它不仅是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其本质特点就是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教学与学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既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可以客观的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与不足。
3 形成性评价实施困难的原因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却是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形成性评价概念本身的误解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在众多的文献中的使用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人们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分析就有很多误解。有人认为所有的课堂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有人却认为只有当课堂评价具有形成性目的时才是形成性评价。也有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工具,而有人反对说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将这些观点结合在一起,学者Bennet(2011)认为,形成性评价既不是测试也不是过程,而是过程和方法的有机融合。由于形成性评价多种不一的概念和对形成性评价本质的各种理解导致了各种困惑。很多教师只对终结性评价非常熟悉,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实施形成性评价较为陌生和困惑。
3.2教学资源不公平
从客观角度来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开发新的教学工具,改变以往的教学实践,这在教学资源不公的环境下是十分了困难的。
3.3教师的原因
在真正的评价实践中,教师们还是倾向于简单易于操作的形成性评价。
3.4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尽管在教育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使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还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该文件并没有明确说明教师该如何使用形成性评价,这也导致教师们对形成性评价无计可施。
4 结语
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迅速,在不同的时期,其研究重点各不一样。不论怎样,要抓住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来促进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分析各类信息,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反馈,以改进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育研究,2003(2).
[2]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管理与评价,2013(3).
[3]任丽洁。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2(10).
形成性评价 篇二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骨科;护理教学;效果
传统护理教学的理论授课方式比较单一[1],学生一味接受知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对传统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进行分析,由于教学水平、条件等因素限制,带教老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为学生直接讲授课堂知识,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良,对于学生而言,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因此,临床对如何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诸多尝试。本文以我院骨科实习生为例,分析形成性评价在其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进行,抽取此时间段骨科实习生68名,依据奇偶平分法划分实验组(34名)与参照组(34名);资料显示,实验组年龄区间为18-22岁,平均年龄(20.35±0.14)岁;参照组年龄区间为19-21岁,平均年龄(20.47±0.08)岁。数据计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参照组运用传统形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平时与期末成绩进行总结性评价。实验组运用形成性教学形式,具体内容为:(1)设计教学方案:调查骨科护理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课程[2],将不同工作情境当成若干个任务;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导入典型任务,完成具体护理内容,并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到骨科体验护理流程,最后书写任务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2)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首先由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3-5],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测试、课前作业完成情况等;其次,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考试成绩等;最后,由工作情境中的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等。1.3观察指标。(1)学生成绩:主要有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两科,每科总分为100分;(2)教学效果:由带教老师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值越高就说明授课效果越好。1.4统计学意义。数据用SPSS18.0分析;计量(xˉ±s),t检验;计数(n,%),χ²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对两组护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十分重视骨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流程进行完善,可有效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临床分析发现,利用正确评价方法,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准确评价,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同时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工作中,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否掌握本学科知识评价标准是出科考试成绩,导致实习生对出科考试内容过分关注,不关注平时知识积累,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动力缺乏,导致理论不能全面结合实践,不能对实习生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真正反映。临床分析得出,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又称过程性评价,可利用多种形式,对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获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进行及时强化,将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调整,该评价活动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可促进其成长。分析得出,骨科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若应用形成性评价,可行性较高,利用问卷调查等办法,可研究护理临床教学效果。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骨科疾病种类繁多,其护理内容也比较繁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能力[4],这就对骨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总结性评价教学法在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指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案,其以单元测试的形式进行,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计划。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与传统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不再单一讲解知识,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了解护理流程与内容,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另外,形成性评级以学生为主体[5],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贯穿于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提升考试成绩。相关性文献报道,将形成性评价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高效可行,可取得理想应用效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重视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情景模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师生互动,从多个方面,尽量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等。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在微信群里,将预习内容、案例以及方法、难重点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有利于学生预习,确保学生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应大概了解学习内容,根据学号,将学生分组,组织情景演练,完成角色扮演,对于各组学生来说,应将护理计划制定,根据计划,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临床医生,在结束演练之后,各个小组应开展自评活动,带教老师应点评学生模拟情况,在点评中,鼓励学生为主。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确定学生掌握大概流程以及护理知识,临床应安排学生见习,对于每组学生来说,由一名临床医生或者带教老师负责临床护理教学,详细告知学生护理难重点,对学生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重点强调患者注意事项。在课后交流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带领学生返回教室,共同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点评学生表现,要求学生将学习报告工作完成。在完成以上流程之后,组织学生考试,考核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价学生教学内容。临床总结得出,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高年资主管护师是带教老师,在学生入科之前,带教老师应集体备课,根据实习考核大纲要求以及目标,参照骨科临床教学特点,将带教方案以及教学计划制定,严格执行,分析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涉及临床知识考核、学生出勤率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等,成绩中,学生出勤率占比10%,带教老师在带教期间,将临床知识考核打分,利用问答形式,对学生技能操作要点以及临床知识点进行考查,占比成绩20%,在实习过程中,将2次临床技能考核工作设置,每次占比成绩10%,占比成绩10%的还包括典型示教病例讨论,在病例讨论期间,带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以及学生参与程度进行打分,出科考试内容相同于终结性评价,在实习结束之后,利用出科考试来开展终结性评价,技能操作考试占比成绩50%,其余50%为临床知识。在实习生出科时,利用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以及效果,在问卷内容中,涉及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内容应合理安排,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等,利用五分制,其中优良中一般及差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及1分,另外,问卷内容还包括是否能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是否将学生学习负担增加、是否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是否有效等,另外也包括是否赞成形成性评价。临床实践证实,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效果进行明显改善,可对教学质量进行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作为系统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改进。对于学生来说,可系统性评价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分析以往总结性评价,周期较长,课程结束后,才能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实习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对于实习生以及临床带教老师来说,存在一定问题,在实习生结束时,才能将其暴露出来,无法及时有效弥补发现的问题,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评价过程加强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能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针对问题,将其进行改进。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期间,对于老师以及实习生来说,可相互反馈教学,若出现问题,可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临床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学习[6-7],将解决方案提出,对于带教老师来说,可对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可提高自身临床思维能力。
本次研究中,对骨科实习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后,其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比较高,显示了此法的有效性。在教学效率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说明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优化了教学效率,能够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此结果证实,应用形成性评价,临床价值较高。综上所述,结合骨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将形成性评价用于其中,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成绩,体现了此法的价值。后续分析中,应将样本量扩大,进一步分析形成性评价,可促使本组实验临床推广意义增加。
参考文献
[1]程利,李艳,袁杰,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848-1850.
[2]张曦,马嫒嫒,张晋芳,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1):1386-1388.
[3]王燕妮。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6):74-76.
[4]许虹波,姜丽萍,陈军,等。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6):70-72.
[5]邹益群,魏碧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5):588-589.
[6]张爽,张辉,于桂青,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术强化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0):2537-2539.
[7]谢陈漪,张瑾,尹小兵等。新人职护士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9,34(2):98-101.
形成性评价 篇三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形成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为钢琴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在教授钢琴过程中的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完成教师教学方案的程度,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授课堂知识的效率。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通过课堂中各个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将他们的缺点以及优点提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认识自己在钢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评价可以校正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让学生更加客观认识自己。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使用,要让该方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表扬和每一句批评,都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和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等展开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当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发挥好评价对于自身制定未来教学计划导向的作用。
二、利用形成性评价改进钢琴教学
只有全面了解自己,才能够真正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最终取得进步。而课堂中的评价也正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教师要在评价之后能够对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而使得师生共同进步。通过评价能够发现和诊断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对教师教授钢琴内容及方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最简单的评价方法就是对作业的评价,教师发现学生钢琴练习中的问题时,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并且去找出原因,从而能够将错误改正并最终取得进步。为让学生能够真正纠正错误,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之后可以示范正确的弹奏,让学生进行现场学习,不仅让学生听懂,还能帮助其进行正确弹奏。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方面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评价对学生起到了监控作用,使得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在进行钢琴练习时能够按照标准进行,这对学生取得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能够完整地弹奏钢琴曲目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大多是鼓励的话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班级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达到教师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提升了教师管理班级的水平。
三、形成性评价有利于钢琴教学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分析和研究钢琴教学的方法和效率。钢琴教师以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为基础,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最终的效果进行回顾和反思,这有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这种评价,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有利于教师及时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并且在不断思考和研究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以后钢琴教学的高效率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形成自己的评价,能够针对评价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工作作出判断,从而为今后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奠定基础。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每次上完课之后,记录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下一次课堂教学计划,并且这也有利于教师对钢琴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结合得更加紧密。
总之,钢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嘉旋。形成性评价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52-53.
形成性评价 篇四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实施了十年,但实施情况仍然不理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四六级的过级率和优秀率依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重应试结果的导向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流于形式。第二,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的偏颇也阻碍了形成性评价全面落实。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实习和在职培训中,提供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具体到规范理解,评价设计、手段以及评估的信度效度。本文介绍了何为形成性评价,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单概括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形成性评价 篇五
一、形成性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能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在哪些方面进行测评,然后由学生进行自评。例如:课上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有无迟到早退的现象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自我改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形成性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自身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一个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教师就会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有针对性,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形成性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评价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性
生物课堂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前,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性。如果只是了解学生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会有失客观,对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例如,在《DNA的结构与DNA的复制》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将要达到的效果明确地提出来,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参考依据。课堂表现以及听课状态只能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方面,但是并不全面。在这一章节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DNA分子的结构与特点、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场所、条件、特点、DNA的复制过程等。那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听课状态、预习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2.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他们所擅长的领域或能力缺乏的板块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绝对不能笼统地对全班学生作出同一个评价。例如“大家表现都不错”或者“大家表现都不好”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应该具体地指出某个学生在某件事上做得不足之处或者做得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这一章节中,要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如再细划分的话,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类型、后果、特点、诱导因素等。在这一章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那么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教师绝不能对不同水平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统一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现在的水平来考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会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3.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要有自评和互评
形成性评论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增加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优点的继续发扬以及缺点的改正。多方面的评价会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客观,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成长与进步。在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及学生都需要针对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
形成性评价 篇六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最早的教育评价,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比较系统的当推泰勒的观点,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泰勒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根据泰勒的理解,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1]。布鲁姆则把教学评价包含在教学目标之内,他说:“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2]一般认为,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传统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一种最后的决定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德育终结性评价,往往做出明确的不容更改的结论式的评价,好就好,不好就无法改变。这样的评价有一锤定音、不可更改、判决式的特点,因而不利于促成学生的成长。而所谓形成性评价,则“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3]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4]中学德育实施形成性评价,跳脱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桎梏,给学生以全新的评价方式和结果,是一种发展性的、促进性的评价,有助于促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价值意义
形成性评价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首先,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它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5]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问题的矫正、劣变的预防和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加之评价手段丰富多样,而且许多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榜样表达思想,发展其相关的品德、行为交际能力,因此,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次,形成性评价极具人文性和民主性,有助于转变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特别地,形成性评价能有效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一些学生表现无法尽如人意,良莠并存,错误难免。起因于现实复杂,受社会影响。这需要肯定正确,剔出错误。而这正是德育的任务。研究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愈多,学习效率也愈高[6]。德育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表现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因而获得思想和行为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激发学习科学文化和历练人生高尚品德的兴趣,激起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这就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可能,因而在本质上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此外,形成性评价形式多样,操作灵活,便于反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信息是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如学习效果自评、互评、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家长反馈、学习日志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二中学生德育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观念,突出对学生的人本终极关注
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形成性评价,需要更新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评价倾斜到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突出对学生的人本终极关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这首先需要认真学习德育理论,通过宣传、教育和校本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广大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自觉意识,把对学生全面关注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行动,教师一定要从陈旧的评估理念中脱颖而出,把对学生的封锁、管制、挑剔和关卡,转化为对学生的爱护、发现、鼓励和引导,借助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发展,通过师生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促成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接受经典德行训练,学会健康成长。并把这种人本关怀贯穿到学生的一生。
(二)整体组合,强调评价形式的丰富多样
由于德育过程是丰富生动的,其评价过程当然也不能呆板生硬,而应强调方式方法的丰富多样和整体组合。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考试分数、成长记录袋评价、演讲评分、角色表演比赛评比等等,一切适合学生活动的形式都可利用,并有机组合,优化创新,整合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形成性评价,而且贯穿在整个学期当中,典型地做出评价。例如,有学校提出的德育自评方式,是通过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的方式来实现,就很值得借鉴。样式如表1、表2。德育活动形成性评价自评表
(三)整体创新,实现形成性评价的流程重组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其流程包括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公布等,具体流程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评价的核心是关注结果,其评价过程集中在学习终了阶段,而且主要以分数等量化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这些做法,有助于评价结果的简捷明了,对一些项目的判断也容易准确。但不全面,缺乏过程的掌握,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无法把握。形成性评价则能有效祛除这些不足。整体创新的结果,则要求把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等,有机整合起来,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进行优化,重新组合其流程。按照流程重组理论,形成性评价的流传重组是很符合现代管理思想的。
流程重组亦即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上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根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7]。显然,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 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 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流程重组理论引用到学生德育教育的形成性评价,关键是把原有的流程中漠视学生的因素、忽略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等问题,予以整改。其结果应该是评价理念的更新、评价流程的简捷、工作效益的提高和学生、家长的满意。从定义可以看出,要成功的实施德育教育评价的BPR,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硬性因素,即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框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另一方面是软性因素,如转变服务理念、领导行为、教育教学行为、校园文化、沟通方式等。
我们设想,把图1的传统评价流程,按照BPR思想进行重组。优化后学生德育形成性评价的流程结构,可以是这样的:
如图2所示,优化重组后的德育形成性评价流程,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平行发展,评价准备、评价操作和结果交流三大工作板块中,突出了听取意见、反馈信息和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三个环节和指标,特别是把最终目标锁定在服务对象的满意上,这就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工作的宗旨,实现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人本化。流程是详细的文档,但又需要简洁清楚,易被使用者理解。流程文档(管理和操作)需要嵌入业务过程和控制。因此,如同操作过程本身的简捷一样,流程图中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评价操作过程也应该是简洁的,形成的板块中体现出了细节的逻辑联系和科学规范。
中学德育形成性评价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创新意义,上述几条方法措施尽管无法穷极所有,但却是基本的,只要目标明确,学校重视,全体参与,脚踏实地地做好中学生德育的形成性评价,同时也一定会创新出更多的方法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评估目的,实现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形成性评价 篇七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性评价
中医药院校是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中医药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医药院校的一门必修课,中医药院校教授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从而能够让学生再走向临床医疗服务岗位上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思维理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高尚的医疗品德,同时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合理处理医患关系,将医疗纠纷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是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对而言的,最早提出形成性评价概念的是美国的学者斯克里芬,他在1967年的著作《评价方法论》中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不同于其他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立足过程,注重发展”,主要目的并非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质所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随着教育部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力度,以及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形成性评价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发展的必需。其动态且多元的评价方式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认识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医药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困局及思考
在中医药院校的课程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觉得枯燥晦涩的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概念较多且含义深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中的其中一门,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及排斥感,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着如下困局:1.该课程本身相关内容涵盖诸多概念和范畴,逻辑关联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较高的理解力,并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2.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教师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与多媒体教学交合,课件运用了动画、视频、图标、漫画等多种元素,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固有认识很难改变,与实践教学出现了脱节现象。3.与综合性院校相比,中医药院校具有学科面较窄、课时量较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关联不大,学习内容也相去甚远。校园学术氛围重自然科学而轻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在学生的思想认知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广西中医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
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选择形成性评价方式,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1.课程作业。(1)平时课堂作业。约安排1—2次,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对于教学课时的安排和对学习效果进行评测的相关要求,授课老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数量和质量对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纠正并反馈给学生。(2)综合性作业。约安排1—2次,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特意来布置的综合性作业,目的是为了进行形成性评价,同样授课老师也要根据学生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指导与反馈,将反馈结果及时地告知学生。2.实践教学。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理论验证的活动。例如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上课教师可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视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合理运用的情况,动手的能力和实践教学报告等进行指导和反馈。3.课堂学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比如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学生对于该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在听课过程中是否遵守课堂纪律、讲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有积极的互动以及学生是否认真记录课堂笔记等。上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提问,并及时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专题讨论。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进行课堂或网上讨论,学习小组讨论等。上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参加、发言、发言提纲记录等情况,进行指导、评价和反馈。5.平时学习。平时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的自学行为,主要包括了课堂授课结束以后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态度、师生之间是否有交流、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学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应用课程中心平台或课程QQ群及邮件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交流互动,做出评价和反馈。6.学习笔记。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纸质教材,教学光盘、利用互联网等不同的手段进行课程学习,同时要对课程的学习时间、内容、方法以及对于课程具体内容的接受程度,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掌握等。授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的笔记发现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中医药院校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利用过程性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知识与法律常识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进一步提升其在学习方面的各项能力,还能在其专业学习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判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理鸿。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8).
形成性评价 篇八
本文作者:金娣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提问、表扬和作业点评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但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只关注对错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一个问题要达到形成性的目的,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但一些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而对答案背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却缺乏关注。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出现下列现象: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教师很难从学生的回答中知晓出更多的东西;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没有进行有效的追问。不合理地使用表扬表扬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理解表扬的内涵,认为表扬一定能起到积极的强化效果,不合理使用表扬,具体表现为:太过频繁使用表扬;过于重视个体间差异的表扬,而对个体内差异的表扬比较忽视;表扬不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不能很好起到强化作用。太过简单的作业点评作业点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方式之一,有效的作业点评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有点评。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教师作业点评存在如下的现象:一是教师的点评往往很简短而不具体,学生得到的是百思不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有限;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点评的关注,致使学生仍然只关心分数的多少。
那么为使课堂提问、表扬、作业点评这些常用的方法起到形成性的功能,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提问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一个问题要达到形成性的目的,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的。而要知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学生的答案的探查是有效手段。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较多关注提问本身,对学生回答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却缺乏探查的兴趣,从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来说,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只是它关注的一个方面,对学生探寻答案的过程的关注才是更为重要的。只有当教师理解学生答案才可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才能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调整或进一步的讨论,并做出回应,由此才能形成师生对话。一般来说,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正确的、不完整的、不正确的,或者是没有回答的。要使提问走向对话,教师应分别进行如下的探查,如: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希望探查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可以问“你能告诉我这样说的原因吗”、“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得到那个答案的吗”;当学生的答案模糊不清时进行澄清性的探查,可问“你能就……给我一个例子吗”;当学生的答案基本正确但太宽泛时,可问“你能说得更具体吗”、“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事实或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吗”;当学生的答案正确但并不完整时,可问“请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你能在此基础上添加什么”;当答案是正确的但需进一步解释时,可问“这能经常应用吗?”“、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对的?”探查能激发学生重新思考他们的答案,反思并判断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它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和新知识的联系,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和情感表达的途径。表扬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表扬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表扬可分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奖状)、肢体表扬(鼓掌),其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好的行为。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两个现象:一是有些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对表扬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二是那些学习态度、成绩较好的同学“恋上”表扬,比如在老师提问后会追问:“是加分题吗?”由此,引发我们对表扬有效性的思考。大量的研究成果发现,表扬不是总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对表扬的过分运用和对成绩较差学生不公平的对待是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在强调“尊重”、“赏识”教育理念的当下,教师认为表扬总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殊不知表扬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化物,必须满足一定标准才会发挥其功能。这些标准有:条件性、具体性、可信性、真诚性。条件性是指消极影响。比如,表扬对标准的把握要前后一致、对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要一致。事实上教师经常改变标准。比如,某一天被表扬的行为可能另一天不能获得表扬。有时候为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会提出,但这些学生会“看穿”这种虚假的(尽管是好意的表扬)表扬,从而感到羞耻或气馁。具体性:表扬必须是具体的,言之有物的。可信性:表扬必须是有充分根据的,并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必须要让学生相信表扬是真实的。真诚性: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必须是真诚的,这样他们才会认为是一种强化。教师的口头表扬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只有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才能使表扬更有效。作业点评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即作业打分或评等级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改善作用有限。研究表明,评论式的点评可以改善学习状况。很多教师也开始使用此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点评往往很简短而不具体,学生得到的是百思不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有限;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点评的关注,致使学生仍然只关心分数的多少。那么教师要使学生从点评中理解他们作业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必须提高作业点评的有效性。首先点评要“精”和“准”。所谓“精”就是文字精练;每次评语谈一个或两个问题,选择学生最值得表扬或引起关注的问题,忌面面俱到而削弱重点。所谓“准”就是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看了觉得老师讲得确实有理,说到点上了。其次点评要及时。对学生来说作业的过程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解决作业问题所运用的知识方法在短时间内还记忆犹新,及时点评反馈可以纠正作业过程中的错误理解或解答其中的存疑,使正确的东西得到强化,错误的东西得到及时修正,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不然,就会失去批改作业信息交流的价值。作业点评使教师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来构思学生进一步学习评价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与每一个学生个性化互动的机会,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的改善,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改善更为重要。因为作业点评把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作业分数之外更宽泛的视野之中。
用好形成性评价 篇九
现有的标准化测试并不能取代由通晓评价的教师进行的日常的形成性评价。
最近一位学校的领导要求我们提供一个形成性评价的优秀案例,然后展示这个案例在用于总结性评价时的区别。他希望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解释给他的职员们。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们建立评价体系,在春季各州负责的测试之前,测量学生对内容和目标的掌握程度。
这位领导的要求反映了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的一种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混淆。这个混淆并不奇怪:形成性评价的定义不尽一致,这导致了多样并且相互冲突的理解,并且由于这些多样性的定义和观点,目前在学校中被称为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活动也不尽相同。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实施后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学生的考试激增,其中许多是自发的,要比联邦法律和各州评估系统要求的高出许多。许多学校学区举行名为基准评价、短期评价和中期评价来预测学生在高风险测试中的表现,并找出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这一层次测试的日益流行,已使得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为逐渐增多的测试寻找支持的K-12教育平台中的各个测试公司有时也会为“形成性评价”的产品做广告。这加剧了大家认为考试本身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观念。
实际上,这一层次的测试常常稍多于一些小型的总结性测试,并不总是与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在这些测试中,固有的形成性并不存在,他们或许会对教学产生改变,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一、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形成性评价?首先,它不是一种产品。那是对想要一个优秀的形成性测试项目案例的管理者的主要误解。即使评价将继续被冠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标签,但是评价究竟是形成性的还是总结性的,取决于如何使用评价的结果。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通常被用于作一些判断,例如在班级分配中决定一个学生该被分到哪个年级,测量项目的有效性,或者判断一所学校是否达到年度适当进步。有时候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对学习的评价,其目的是测量学生、学校的水平或是项目成果。
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反馈了一些重要信息。教师和学生都依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制定计划,确定在下面的学习中拟采用何种活动。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涉及到比频繁的测验更多内容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测量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二、使用形成性方法的总结性评价
几乎任何的评价工具都可用于总结性或形成性的目的,但出于设计的原因,某些评价工具更适合总结性或形成性用途。例如学区测试,尽管其也具有些许形成性用途,但其是为了提供可解释的数据以及供学校和地区进行对比的目的而设计的。由于总结性是其主要目标,其结果或许不能以教师和学生易于理解操作的方式来理解,而且测试结果往往在管理部门进行测试后的数个月之后。因此,这些阶段性的测试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以指导每日教学或为每个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决策提供帮助。
各学区无论从商家购买还是本地开发,基准评估通常是指衡量各州或学区的内容标准的进展情况,并对大型总结性测试的未来实施作出预测。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这一层次的评估无疑是形成性评估。虽然这些评估有时做形成性用途――为小组或个别学生作下一步的指引,但是如何使用测试结果才可摆脱这种意图,教师和管理者们缺乏正确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掌控评估、报告结果并继续以先前计划作为指示,那么这些评估将不会产生形成性的益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教师计划反馈大量的信息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
教师也可以选择自行开发总结性评价――那些可看作是一种成绩。与州和学区的测试相比,这些教室里的评估更易适于形成性用途,因为其结果利用更迅速,其学习目标指向更为近期的教学。当教师了解测验中每一个问题或任务测量的具体学习目标是什么时,他们可以用这些测验结果来筛选和重教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课程。精心设计的普通评估也可以用于此法。
学生也可使用总结性测试的结果为将来的学习明确方向。如果评价题目与预期的学习目标十分相配,教师们便可以在为找到诸如以下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指导学生:
相对于标准,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已意识到的提高是什么?
哪些领域是我的弱点?
哪些是我没有按要求去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在我的学习中,这些结果对下阶段有何意义,如何为改进做准备?
然而,为使这些问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必须计划和需要时间去让学生学习在总结性评测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重新进行测试。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是课堂总结性评价的形成性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为了学习的评价
当老师为了纯粹的形成性目的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估簿中将没有最终的成绩,也没有总结性等级。相反,评估为学生实践的服务,就像家庭作业一样必不可少,这是形成性评价最有价值的地方。这被称作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支持学习:(1)教师可依据有根据的基础来调整教学,作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即时效应的变化和改进;(2)学生可借助目前进程的根据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Stiggins,Arter,Chappuis,& Chappuis,2006)。
课堂中学习的评价可有不同形式,它由教师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组成。
1.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提供给学生一张学习目标的单子,上面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应该掌握的,用友好的语言写出。
给学生展示匿名的优劣案例,案例就是他们将要创作的各类作品或演示。学生使用评分指导判断为什么那个是更好的。
2.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如何?
在学习过程中管理不分年级的小测验,用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在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得分上突出所反映的具体优势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
利用得分的情况使学生分辨他们的优势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所在。
让学生有一个对课程学习目标的清单,定期检查已掌握的内容。
3.如何缩短差距?
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并用其制定目标。
让学生写出或描述在具体学习目标上的进程。
请学生评价他们的进步:已注意到哪些改变?哪些是曾经很困难,现在容易的?作为学习者,他们对自身已有哪些了解?
当学生依靠从教师给予的反馈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制定目标时,学生提高了对他们取得的成功的能力。在这种类型的评价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合作于持续性的过程中,使用评价信息改善而非判断学习。这全依赖于评价有为师生提供及时、易懂、描述性的反馈的能力。
四、反馈:关键的区别
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的反馈存在于依然有时间采取行动的时候。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与计划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生产或是行为的描述性信息。避免评分或是评议成绩的等级,或者暗示学习过程结束。
计划学习,辨别具体的优势,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生减小目前和目标差距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提供建议,顾及学习者曾经可依其行事的纠正反馈的数目,塑造当学生们自我评价时会使用的思考形式,以上均是有效的描述性反馈所关注的。以下例子是描述性反馈:
已正确解释图形中的柱状图,但需确认X、Y轴标记的间隔是相等的。
因为这是一个预测性的解释,所以所写内容只是一个假设。可以以“如果……那么……”句型加以改进。
那些我们曾经读过的优秀小说都有开头、发展和结局。你的小说和那些优秀的一样,已经有了开头和发展,能续写一个结尾吗?
论文中已对___和___的相似性进行了清晰描述,已区分出关键的区别。继续用文中具体的例子阐述这些区别。
相比之下,来自总结性评价(无论是班级使用还是大范围使用)的反馈告诉师生们谁才是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的人。评价工具用到的反馈词语,如B+、84%、达标、优秀的、精通的以及其他,并不能明确个别学生的优劣所在。对课程修正的具体信息并未呈现。
五、班级形成性评价的优点
虽然一切形成性评价实行起来都有增加学生学习量的潜在可能,然而在班级中对学习评价的优点一目了然:
在课程进行中,及时的评价结果使教师能迅速调整教学进展。
参评的学生是班级形成性评价的受益人。
学生们可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当我们试图提供一个类似一日三餐固定食谱似的现成的外部考试,以此监督老师评估过程的时候,这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些测验无法适用于每日形成性评价,此类评价只有通晓评价的学者型教师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于在每轮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实时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 Atkin, J. M., Black, P., & Coffey, J. (2001). Classroom assess(www.xuanchuanyuan.com)ment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 Chappuis, S. (2005). Is formative assessment losing its meaning? Education Week, 24(44), 38.
[3] Stiggins, R., Arter, J., Chappuis, J., & Chappuis, S. (2006). Classroom assessment for student learning:Doing it right―using it well. Portland, OR: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作者单位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评价训练研究所
译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译文经北京邮电大学宋倩老师校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这9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来自于宣传员的形成性评价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