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体会出三级跳远的三步节奏?下面的7篇立定三级跳远教案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三级跳远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立定三级跳远 篇一
以下练习方法可作为你训练计划中的一部分。立定三级跳远
运动员面对跳远沙坑,在距沙坑20—25英尺(约6.1米—7.6米)处进行立定三级跳远练习。下一步,标出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距离,按标记跳。跳时,注意单足跳和跨步跳时的膝部用力动作和跳跃时的摆臂(双臂)动作。单足跳距离为8—10英尺(约2.4—3米),跨步跳为11—13英尺(约3.4—4米),跳跃为12—15英尺(约3.7—4.6米)。对男初学者来讲,如果总距离达到30—38英尺(约9.1—11.6米),则是比较理想的。女运动员距离可按比例推算。名将之约独家整理 跳栏
用双脚双臂摆跳过4—8个低栏或中栏。栏间距为5—6英尺(约1.5—1.8米)。跳起后双膝向胸部靠拢,以越过栏架。随着力量的增强而增加栏高和增加栏数,而且栏高和栏间距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对初学者来说,跳中栏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交换腿跳
由弓箭步跳起,跳起后将前膝抬到约90°角,后腿微曲,然后两腿前后交换。由于与三级跳远的技术无关,所以臂的动作随意。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腿跳 跳时膝部和踝部用力。一旦腾空,尽量将左膝抬高到超过水平位臵。双脚着地站稳后再进行下一次,此次尽量抬高右膝。双臂做强有力的摆动时,要控制好跳的方向。单足跳
单足跳就是同一只腿的连续跳跃。跳时单摆臂(除非已习惯双摆臂)。跳起后,将起跳腿大腿摆到水平位臵。当这只腿着地时,另一只腿的膝部由身后摆向前方,同跨步跳时的摆腿动作一样。
以下三种练习是三级跳远训练的精髓。这些练习有助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三级跳远每一跳的技术,并强调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动作。同时,此种练习可给运动员一种惊险的刺激,从而可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名将之约独家整理 跳箱练习1
跳箱的宽度为12英寸(约30.5厘米,应适合于运动员放脚)。跳箱的高度为18英寸(约46厘米)。利用跳箱弹上、跳下,连续进行单足跳—跨步跳—单足跳—跨步跳—单足跳—跳跃练习。两腿交换动作进行练习,以使双腿得到均衡的发展。跳箱练习2 这种练习用于发展跨步阶段的技术和弹跳能力。运动员跨过跳箱,在箱与箱之间做一个跳步,接着再跳下一跳箱。这种练习也可换腿进行。转载请注明出处 跳箱练习3
第三种是踏跳练习。运动员通过短距离助跑在跳箱上起跳,腾空后落入沙坑。五步助跑适用于所有这几种练习,距离过长容易使运动员产生疲劳。
上述几种练习都要以跳跃阶段的空中动作结束,并以脚跟落入沙坑。
三级跳远运动员必须具备一般水平以上的短跑和跳跃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强有力的肌肉和良好的运动能力。本章内容既适合初学者也适合于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名将之约独家整理
技术
合理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三级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要提示自己技术动作。既是加强技术的精确性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飞跃的进步。
助跑
三级跳远的助跑距离应长到足以使运动员能发挥出近乎其最高速度。同时,助跑要放松,以不至失控。如果助跑速度太慢,最后阶段会失去动量。反之,如果助跑速度太快,会失去控制,双腿难以招架。助跑长度应为约30米—40米。初学者的助跑长度应为约30米,随着运动经验和年龄的增长,助跑距离才得以增长。初学者往往在助跑后程设第二标记,然而,随着运动经验的增长,倾向于只设一个开始跑的标记。三级跳远运动员应反复实践助跑距离,直到确定为止。在赛前还应调整助跑步点的准确性。
单足跳
三级跳远的第一跳是单足跳,单足跳的第一部分是起跳。单足跳起跳时的目标是向前向上(不同于跳远的向上向前)。完成这一动作时,上提要保持正直,起跳脚脚踵在臀部下向上转动,随之尽可能将脚踵伸向前方。此时运动员应寻求“跑离起跳板”的感觉。不要往下看,不要前倾。如果身体倾斜,将会给抬腿及为下一跳做准备造成困难。转贴请注明出处
有三种摆臂方法:
1,单臂摆动。2,双臂摆动。3,但双臂结合摆动。
单双臂结合摆动时,往往是单足跳时单臂摆,跨步跳和跳跃时双臂摆。双臂摆开始于起跳前的最后一步,此时运动员调整臂的位臵,以为起跳时的双臂摆动做好准备。临近起跳时,在臀部停止已摆向体后臂的摆动。然后,当腿在髋部下转动时,与另一只臂一起摆向前方。双臂前摆时,双手的高度不能超过下颌。如果起跳时双臂摆动过高,会导致脚在着地时负担过重。许多运动员会在起跳前一步半处将双臂引向背后,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运动经历的加深,最好是将此种方法改变成前面所叙述的方法。因为将双臂引向体后,会恰恰在起跳前降低助跑速度。而此时减速会妨碍后继动作的连贯性。
单臂摆的起跳方法就是跑过的跳板的简单动作,似乎是多跑了一步,然而,这“跑过去的一步”就是单足跳。摆臂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大致上是速度快的运动员最好用双臂摆,速度一般的运动员可在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而速度慢的运动员则可在单臂摆中获益。可在实践中寻求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鄙视转贴不注明出处
单足跳腾空时,起跳腿拉向前方并伸展。当脚就要着地时,脚面要摆平,以便能“滚动”进入下一阶段。脚尖着地会损失速度和流畅性;脚跟着地会导致脚跟挫伤,而且还会加大向前运动的难度。正确的着地应是脚跟先着地,随之“滚动”为全脚掌着地。
鉴于三级跳远的特点,运动员应穿的轻便、耐用、脚后跟有保护层的运动鞋。由于连续地跳动,在鞋的脚跟处设臵保护层,则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脚跟处的伤病的发生。
跨步跳
在单足跳结束之前,双臂再拉向体后以为跨步跳—三级跳的第二跳做准备。跨步跳是由另一只脚摆向前方而完成的。此时,运动员要努力将摆动腿大腿摆至与身体(髋部)垂直的位臵,即与地面平行的位臵。如果采用双臂摆,则双臂都要摆向前方;如果采用单臂摆,则与摆动腿相对应的臂摆向前方,如同袍不一样。无论是双臂摆还是单臂摆,摆动高度都不能超过下颌。
有两种完成跨步跳的方式。一种是上体保持正直(基本与地面垂直),摆动腿大腿与地面平行,脚趾刚好在膝关节的前面便是小腿所处的位臵。这样做可使运动员“骑”在该腿上,或者说可使运动员举起该腿。在最后时刻,摆动腿要尽可能向远处伸。伸腿时双臂拉向体后,以便为跳跃阶段的双臂摆动做好准备。如同上一次着地动作一样,再一次几乎用全脚掌着地(脚跟只是“勉强”先着地)。
另一种“跨步”的方式是在跨步跳时将小腿伸到膝关节前面。这要求运动员稍微放慢胸部和头部前移的速度,以便使脚抬起。随着腿的伸展和脚的前移,双臂拉向背后,以便为跳跃阶段做好准备。
立定三级跳远 篇二
高考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谈
姓
名:单
位:新沂市第三中学联系电话:邮
编:
嵇毅
*** 221400
高考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谈
新沂市第三中学 嵇毅 221400
关键词:高考 立定三级跳远 动作技术 训练方法
作为体育考生必测项目之一的立定三级跳远,其动作技术复杂,难度大,而且要求考生具备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力量等能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及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本人就以上两点提出刍荛之言,与同仁共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一、动作技术要点:
1、预摆姿势:这一环节常被忽略。两臂摆动的次数2-3次为宜,或感觉“顺”为准,随着两臂摆动,重心上下起伏,摆幅要大,充分拉长肌肉初长度,当两臂摆至后侧最高点时应快速有力积极前摆。屈膝的角度,腿部力量强者,大小腿角度应大些,腿部力量弱者,大小腿角度应小些,因人而宜,不能千篇1律。值得注意的是:预摆不可停顿,不能在半蹲位置停留时间过长,要即刻爆发起跳。
2、第一跳:预摆结束后,两腿要同时发力,迅速起跳,蹬离地面时蹬地角大约在500-600之间,腾空后一条腿变成摆动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另一条腿留在后髋、膝、踝要充分蹬直(为下跳变成摆动腿积极前摆做好准备),空中变成“腾空步”姿势。注意摆动腿要自然下垂,不可后踢或前伸。第一跳重心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这样会加重落地时支撑负担,影响下一跳质量,第一跳远度大约为立定三级跳远总成绩的25℅,或是立定跳远的成绩的80℅。建议最好 1
用双臂摆,这样有利于控制身体平衡,以便更好发力。
3、第二跳:这是立定三级跳远关键一跳。第一跳起跳后摆动腿积极前摆到水平位置,起跳腿自然留在后面成“大跨步”姿势。为了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大跨步姿势,尽可能延长脚落地时间,腾空后两臂摆至肩两侧要有一个突停动作,利用腰腹肌力量,使身体向前“滑行”,摆动腿要伸髋、送髋、顶髋,当重心下落时大腿要积极下落做下压鞭打和扒地动作,准备着地进入第三跳。
4、第三跳:这一跳从前二跳获得较快速度,获得较高腾空。空中姿势因个人身体素质采用“蹲距式”或“挺身式”。注意保持上体与头部正直的姿势,以抑制身体前旋,维持身体的平衡。
5、放腿方法:笔者认为这是立定三级跳远最最关键的一点,方法不正确常“有劲用不上”感觉,从而影响成绩。一种是前脚掌落地,它主要是由于摆动腿没有充分摆至水平位置和脚尖没有勾起所造成,并且伴有上体前倾过大。这种错误放脚时产生制动较大,对水平速度的损失有很大影响,造成缓冲时间过长和蹬地无力现象,影响蹬地力量和快速发力的效果。二种是脚后跟先落地,这种落地因为是滚动式放脚,所以加长了起跳腿落地时缓冲阶段与蹬伸阶段时间,同时起跳腿负担过重,出现第二次发力现象,对获得水平速度破坏较大,影响了第二跳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全脚掌落地并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快速有力、主动积极扒地式起跳。
二、训练手段:
1、蹬地摆腿练习:①立定跳远双脚起跳单脚落地练习(摆动腿主动前摆)。②从低处往高处跳。
2、扒地练习:①手扶双杠做大腿下压积极扒地练习。②行进间摆腿扒地练习。③连续原地纵跳练习。④进间单足跳体会扒地动作。
3、跨步跳练习:体会手臂与腿的蹬摆配合,以及蹬地时的“顶髋”,腾空时送髋动作。
4、立定二级跳:第一跳可落在沙坑里或软垫上快速起跳,效果更佳。体会第二跳用力感觉。
5、立定五级跳、十级跳:体会快速用力,以及用力和放松相交替节奏感。
6、从高处往低处跳:增加起跳腿支撑能力。
7、标点练习:通过在地上打标志点来强化技术动作,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三跳比例。
8、第三跳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增加第三跳的腾空角度。
9、跳箱练习:①跳箱盖放在第二跳的起跳点上,完成第二跳“大跨步”动作,体会顶髋、送髋,向前“滑行”动作。②将跳箱盖放在第三跳起跳点上,增加第三跳后的腾空时间,体会空中收腹举腿动作。
10、节奏感练习:①反复做单脚跳、跨步跳练习。②在跑道上连续做一个单脚跳接一个跨步跳练习。③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1-!
2--!
3---!来帮助学生掌握跳跃节奏。
11、力量练习:立定三级跳远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所以力量是基础,速度是保证。在训练中应以提高速度力量为核心,而不是通过大负荷来提高其力量成份。一般采用相当于自身体重用40℅-50℅的负重练习,练习要以一定的频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数量。
三、训练过程遵循的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四、小结与建议:
1、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要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没有很好的下肢力量是腾不起来的。同时注意力量训练后放松尤其重要,防止肌 3
肉的僵化,保持弹性。
2、要加强腰腹肌的力量练习,良好的腰腹肌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增加腾空效果,延长腾空时间。
3、跳跃性练习尽可能在松软草地上或垫子上进行,防止运动损伤。
立定三级跳的训练,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需要教练有较丰富的经验,根据总的技术理论要求,考虑个体特点,去解决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错误,抓大放小,而不要去纠结于技术细节,保持整体概念,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学生的最优成绩。
参考文献:
1、《田径》 《田径》教材编写组成 1995.2、《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1997.3、《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编写组成 1997.
级跳远教案 篇三
一、动口读题
题不读三遍不动笔。读中悟,读中析,读中(思)想,读中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习,同样可以借鉴。教材在低年级呈现的实际问题是以图画、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说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词汇量有限,也许表达是零乱的、啰嗦的、不全面的、不流畅的,但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初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先让学生说图、说对话、说表格、说文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随后再重新梳理所说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蕴藏在主题图中的知识:小兔和砖头比、小猪和木头比、苹果和萝卜比……认识数学符号“=”、“>”、“<”。
二、动耳听题
有时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并非都是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有些题目,大同小异,非常相似,有时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字母都能成为解题的关键,影响到对问题的理解。
如,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一条船,船上载有25头牛和12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部分学生一看到25和12就脱口而出“船长37岁”。虽然船长的年龄可能正好37岁,但他的年龄与本题的条件风马牛不相及。又比如,“增长到”与“增长了”虽然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又如4cm和4m,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却是相差百倍,……审题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引起的后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这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慎密性、严谨性训练的好素材。
三、动眼观察
实验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大多以图画、对话、表格为主,伴以适量的文字,有时甚至还会“纷乱复杂”。因而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重视组织学生观察,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乘除解决问题”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儿童商店场景图后,这样引导学生搜集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结合情境图解释)
生: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结合情境图解释)
师: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想买5辆小汽车。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图画、表格等,排除干扰信息,选择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四、动手操作
在审题过程中,动手操作亦是理解题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在动手操作思考中逐步达到解题的思考策略。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师出示“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要求学生直接回答,大部分学生得出“正方形”的答案,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回答问题,通过动手,多数学生得出“可以摆成正方形,也可以摆成长方形”的正确答案。这种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得出答案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动手之后、学生会在头脑中有了事物的具体表象,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当学生举棋不定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量一量或观察教师演示、挂图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动脑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通过求同和求异的判断,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分清方法的优劣,找出事物间区别与联系。让学生自主分析解题思路,发挥在分析问题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下面的练习题:(1)田径队员在操场上训练,站成4排,每排8人,一共有多少人?(2)田径队员在操场上训练,练跳高的4人,练跳远的8人,一共有多少人?结果:有的学生看到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人?”,想当然用加法计算,两道题目的列式为4+8=12(人)。也有的学生都用乘法算,列式是4×8=32(人)。
级跳远教案 篇四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课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1.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①复习跳单、双圈练习;②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③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2.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3.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级跳远教案 篇五
关键词: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6
体育中考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前学生体质整体现状和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制定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主旨在于通过应试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合格的人才。[1]目前,各地区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有相关的体育中考方案,并将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此举让体育中考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对现今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开展体育中考以来,体育中考方案不可避免地对初中体育教学形成强烈的导向作用,每一次体育中考方案的调整都将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在某种层面上的变革。历经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和积累,体育中考方案逐渐完善和合理。特别是对体育中考成绩进行多元化评价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使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且科学的导向与促进。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教研改革上也一直稳步向前。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度广州市体育中考方案引入多元化评价后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试图解读本次方案调整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有益成效。
1 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中体育考试评价的多元化
1.1 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政策调整
在每分必争的升学考试中,纳入中考成绩后的体育中考往往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因而2012年12月4日出台的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立即牵动了十一万多考生的神经。[2]
根据《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方案》)此次考试政策较之前作相应调整:首先,考试分值结构进行调整。体育中考划分统一考试与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其次,考试项目调整。考试项目调整为必考项目(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加选考项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五选一)。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选考项目由之前的10多项减少为“五选一”,考核更加强调体能和跑、跳、投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此外,项目评分标准调整。今年各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由原来的满分120分改为满分100分。[3]
1.2广州市体育中考体现评价多元化
由广州市教育局下发《新方案》和稍后出台的《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新的体育中考在考试评价方式上所做的重大调整。评价变片面的“终结性评价”为更为科学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终结性评价:1.必考项(女生考800米跑、男生考1000米跑)占20分;2.自选项(五选一)占20分,共40分。过程性评价:1. 体育课成绩10分。2. 体育运动技能7分。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4]
多元化评价模式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出素质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和主体性的特点。[5]此次体育中考评价方案正是认识到之前的不足,一改此前以中考成绩决定一切的一元化评价的做法,从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科目考试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实行综合考核的多元化评价。
2 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2.1重新正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新的体育中考方案所提出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打破了以往仅以一次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体育优劣的做法,过程性评价的加入,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依据《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初中体育课成绩占体育中考成绩10分。2013年根据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给予评分,满分为10分。自2014年起计算初一、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各5分。
首先,这一分值的出现更为公平地将中考成绩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公正、现实、人性化。它杜绝了以应试为导向,不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而将体育课直接简化为应试指导的现象。不以竞技体育的评价体系来左右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回归到“健康第一”的科学途径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6]身体素质出色的学生不能因为运动成绩出色而忽略体育课,体质条件不突出的学生也能通过按时出勤、认真学习和锻炼获得分数。
其次,新调整的项目和评分比例使体育课教学更为重要。必选项目的中长跑相对于以往的短跑来说,对体能和心理品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技巧、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自选项目逐年减少至5项,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和技能要求的结合要求更高,使课堂教学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过程性评价中的“体育运动技能”项设定为7分。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及相关实施方案,对一些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合格得7分,不合格得4分,没有参加测试者得0分。项目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2013年只测试1项,从2014年起测试2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2.2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增强
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次性进行的几项运动成绩测试也并不能就此决定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否。体育中考方案的改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为主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理论上说,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理想途径。这一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地位彰显的同时,也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展露无疑。
从终结性评价内容看,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日常锻炼积累因素大于个体天赋差异;选考项目由之前繁杂的选项变成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等“五选一”,这些项目是跑、跳、投和技能习得较为紧密的选项,课外练习十分必要。从省内媒体的采访中,可以看到相关专家对此也持有相同的意见。[7]
从过程性评价内容看,“体育运动技能”要求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中选测,这些项目非常适合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并且,《新方案》和《实施意见》关于“体育运动技能”规定:在初中阶段代表学校运动队参加区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区级比赛前三名或市级比赛前六名或省级以上比赛前八名的学生,在提供秩序册、成绩册、奖状等证明材料基础上,可直接获得7分。这将会极大地刺激并鼓励学生的体育比赛参与。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及格以上得3分,不及格得0分。2013年只计算初三年级成绩,从2014年起要计算初中三年的成绩。要想拿到这3分,教师和学生恐怕都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平时体育锻炼。
可以说,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出现,有力地解决了“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运动技能与发展体能相结合”。[8]这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完全契合。
2.3全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
从以往经验看,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评价常常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学成效。教师迫于“应试指挥棒”形成的压力,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时时放不开手脚,无法将提高学生成绩和开展积极教学合二为一。只重视学生知识领域变化,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这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偏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但忽略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心理健康的培育和锻炼意识的形成。[9]而学生也很难将自己的运动参与兴趣与中考成绩提高做到相得益彰,喜爱体育却厌恶体育课。
新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调整,让教师的注意力从原本单纯的应试中解脱出来,给了他们更高的教学要求。由于需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教师将注重学生的全面体育表现,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客观、详实地记录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以此为依据形成学生阶段性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与将来的毕业、升学挂钩。这种过程性评价符合课改的要求,可以通过它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锻炼有一个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的评价。[10]多元化评价令学生不必再有因一次考试结果而决定成绩的担心。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必须认真地参加体育学习、身体锻炼,同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用来应试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运动参与、体质锻炼多位合体,去除了考试的偶然性,促进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双重健康。可见,体育中考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对教学主导的教师还是对教学主体的学生来说都具备积极的意义。
3 结论
2013年开始实施的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是广州市相关部门经过长期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它通过对考试项目调整、减少选考项目、增加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等,对考生体育中考实行多元化评价。这种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模式,消除了以往以一次考试决定考生命运的弊端,使学校体育得以摆脱应试束缚,重新回归到“健康第一”的正确路径,与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相吻合。在此导向下,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将受到正视和尊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比赛将备受关注,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将得到全面提高。希望每位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能对此保持足够重视,抓紧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盛志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
[2] 邓仲谋。中考体育四变,个个牵动人心[N].广州日报,2012-12-05:8.
[3] 广州市教育局。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EB/OL]. 广州市教育局,_21423.htm.
[4] 广州市教育局。 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EB/OL].广州市教育局,_22011_105.htm.
[5] 魏鹏飞。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3):111.
[6] 黄海镝。 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76-77.
[7] 李珍。广州中考体育新政:中长跑标准略低于京沪羊城晚报[N].羊城晚报,2012-12-12:B6.
[8] 翟晓玲。 体育中考有关问题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94.
[9] 黄志飞。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10.
级跳远教案 篇六
关键词:三级跳远; 运动损伤 ;青少年
前言
在各种体育运动活动中,三级跳远运动是最为典型的能够展示出运动员体能和速度高低的项目。三级跳远运动不是一项有规律周期的运动项目,而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运动员在开展运动中必须拥有较强的爆发力和较高的速度素质的活动。三级跳远运动也拥有所有跳远活动必备的一些特点,譬如:要求的技术动作比较少,且动作一般都比较简单,但要求拥有较高速度爆发的特点。在运动活动中,运动员在踏上跳板起跳的瞬间,其腿部需要承受的最大冲击力量一般都是超过自己体重的十多倍以上。
在三级跳远的活动中,运动员自身要承受住地面很大的冲击力,如果在运动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因此造成自身肌肉、韧带、关节等多处发生损伤。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仅能够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自己在运动中能够减少损伤。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长春市各个体育院校的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其在运动中造成的损伤人数、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以及损伤的处理等问题和处理措施尽兴整理汇总,以期更好的帮助更多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活动中减少损伤,帮助他们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从而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长春市体校10名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年龄15-18岁,成绩13.60米-15米。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查阅有关三级跳训练和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献约20余篇。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有关内容,请教相关的老师设置相关问题,然后制成问卷,本次共发放了10份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达到100%。
(3) 统计法
对回收到的问卷的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答案,这些准备工作的开展都为写论文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撑。
从上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损伤部位,主要是脚踝损伤、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其对应的人数是5人、4人、2人,所占人数是最多的(表2所示)。
从损伤数据的分析我们能看出,造成这样的一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三级跳远活动的开展会对运动员下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目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身的膝、踝、跟腱等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在训练过程中加上跳跃的强度过大,那就会导致局部负荷过大而造成膝、踝关节局部的损伤。因此,为了减少训练损伤,训练之前充足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过程中强度的增加应当循序渐进。此外还需要注重对损伤的恢复训练,如果在日常的训练中,运动员发生损伤后而不减少运动强度,就会造成损伤来不及恢复而再次诱发旧的损伤发生。
(三) 运动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损伤原因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造成损伤主要是原因有技术原因、训练负荷及疲劳的原因、身体素质原因等。而损伤主要发生训练中,在训练中的专项技术训练损伤最多占74.4%(表2所示),训练的盲目、不科学、不循序渐进、一味的增加强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会造成自身关节、部位的损伤,因此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训练的。
(1)技术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看出来技术训练中的损伤占最多,主要原因是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年限短,技术动作不稳。三级跳远技术动作复杂,三级跳远的运动是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对运动员的下肢的负担很大,合理的技术能有效的减缓地面对肌体的冲击,降低关节、肌肉、韧带等负荷强度对减少损伤的发生。在训练时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更大的预防错误动作造成的损伤。
(2) 训练负荷及疲劳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的调查我们能看出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周训练次数集中在5-6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120分钟,由于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身体的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比较脆弱,大运动量训练很容易引起疲劳。训练完的放松对缓解训练疲劳,恢复体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大部分运动员基本不会再训练后进行放松,都明白放松的重要性,但真正做到完全训练完放松却很少,这一点应该引起教练员重视,认真的监督运动员的放松。
(3)专项素质导致伤病的原因
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出运动员对超等长力量28.8%、爆发力23.1%、快速力量19.2%,这三项占据了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大部分。根据损伤部位的分析我们发现脚踝、膝盖损伤是最多的,这也和训练项目的特点是符合的。部分关节和部位的损伤其实也和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就很容易造成在运动开展中的损伤。
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大对小肌肉群的训练,譬如:踝关节结构复杂为了减少踝关节的损伤可以加强对踝关节处的小肌肉加强训练,这样可以提高跳跃过程中的地面支撑力,增强落地的平稳性。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离不开日常的训练,但是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注意减少损伤,注重科学合理的训练,如果发生损伤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损伤部位的恢复,不然就很容易造成旧疾,落下病痛。
(四)运动损伤恢复
通过对损伤恢复的时间可以看出轻度损伤占40%,其次是中度损伤占30%(如表3示),运动损伤不仅给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影响,而且伤病更会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康成长。根据损伤的部位我们可以看出脚踝和膝关节是业余体校三级跳运动员主要的损伤部位,因此合理、科学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或者减少损伤,掌握适当的恢复性和预防性的练习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以踝、膝关节劳损为主。
(2)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强调较大运动员承担的训练负荷较重及疲劳的恢复不充分,不重视主动放松。
(3)长春市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要更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并结合训练效果开展。
(二)建议
(1) 通化市四所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以关节劳损为主。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针对肌肉拉伤和关节劳损,要在准备热身活动中重视起来,多做韧带拉伸,脚踝和膝关节的专门性练习。
(2) 而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注意训练负荷,大强度完整的技术训练不易过多过频,要注重训练效果,还应该与完整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门练习作为提高技术的主要手段。
(3) 在素质练习中多做脚踝、膝关节、大腿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增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减少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
(4) 根据损伤的情况多做恢复性练习,日常也应该注重预防性练习训练。
(5)场地的问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训练前后对跑道、助跑道的整理、清洁、保养,对沙坑的整理、保持松软等,减少由于场地的问题而带来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的损伤。(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徐勇,周宁,钟家银,吴新强。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运动。 2009(03)
[2]赵文凯,李庆华,巩磊。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 贵州体育科技。 2008(01)
[3]宋惠娟。普通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博击(武术科学). 2006(12)
[4]张进,季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04)
级跳远教案 篇七
关键词:主题教研;体育教学;蹲踞式跳远;教研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54-03
主题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教师自主教研意识的确立,个人能力诸如教与学问题的诊断、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以及由此而来的理念更新等系统的超越,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主题教研活动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自身运动技能示范的准确性等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关注高效教学,笔者多次策划、组织以教材研究、技能巩固、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策划、组织主题教研活动需做到的三步曲是: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实施;提升与迁移。
一、方案的制定是前提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策划、组织一次活动必须先制定计划,计划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首先得确定教研目标、教研主题、教研主体;其次是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再次是确定教研形式、时间、地点等。制定了科学完整的计划好比有了高效能的引擎,使教研员能通过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让骨干教师们发挥出自身的长处,从而推动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本主题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结合,活动方案于开学前放在浙江省师训平台上,面向县初中段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自愿报名。蹲踞式跳远课例研修方案:
(1)主题教研活动目标:通过蹲踞式跳远的课例研修活动,“以点带面”使参与者能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剖析解决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巩固参与者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能、增强参与者对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使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2)主题教研活动对象与时间:浙江省象山县初中段体育教师,共40人。两天时间。
(3)主题教研活动形式、内容及时数安排(表1)。
二、组织与实施是关键
完整的教研计划离不开教研员和区域骨干教师严密的组织与实施,如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研室有想法但没人手,所以只能提供“葫芦”;学校教研组有人手但教师的工作精力与能力有限,怎样“依葫芦画瓢”有落差,现在我们通过严密的组织与实施方案凝聚起教研团队,增强了教研的实用性,提高了教研效率。
1.实践课的预先准备
由于活动是主题式单元教研活动,根据单元教学的特点,安排的课时计划应是呈相互递进关系的,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的策略是建立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教研活动的授课对象是笔者的日常教学对象,学校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主题教研活动前笔者按照活动的要求给不同的班级提前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如承担第2次课的班级先完成第1次课的教学内容,承担第3次课的班级完成前2次课的内容,依此类推,为活动中实践课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呈现单元教学递进状态。
2.课例理论专题讲座
确定蹲踞式跳远主题后,先由笔者给参与者进行《初中体育“蹲踞式跳远”课例分析》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原理分析;②跳远的场地规格及比赛规则;③跳远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④跳远技术中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讲座详细阐述了蹲踞式\www.xuanchuanyuan.com\跳远的技术原理、基本知识及基本动作结构,回顾跳远的场地规格与裁判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讲座使参与者在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后,能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在头脑中形成跳远最基本的结构形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总结,讲解教学的方法及一些出现的问题,使参与者明确基本的教学思路,在备课中能扬长避短,提高备课的质量。加深了对场地器材规格的要求及裁判知识,提高参与者的业务水平。
3.增加相关技能实训
以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为核心,延伸其他跳远姿势,辐射各项有关素质。经过练习,提高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准确性,也加强了速度、力量、协调等基本素质。技能训练时,先由指导教师统一讲解、指导,再分组练习,参与者相互观察,相互纠错,最后进行技能评定。参与者们在练习过程中兴致高涨,异常努力。练习后参与者感觉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后给学生做动作示范有了更足的底气。
4.完善各项教学实践
(1)小组集体备课
本次活动参与者40人共分四组,每组承担一课时教学内容,各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并推选一名教师上课。蹲踞式跳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根据其技术结构特点共分4次课。第一次课,学习助跑与起跳并在空中有明显的蹲踞姿势。第二次课,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并腾空有高度。第三次课,学习腾空步。第四次课,练习完整动作,要求步点准确。
在小组集体备课过程中,参与者畅所欲言,共谋计策,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经过激烈的讨论,都觉得方法手段多了,课不是那么难上了。如蹲踞式跳远第一次课中教学目标“空中有蹲踞姿势”,需要有一定的腾空高度来完成动作。为此,组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建议在踏跳板前设置橡皮筋;有些建议头上挂一球,让他用头顶球的方法来腾高;有些建议用过障碍物的方法使学生向上跳;有些建议站在高处向上跳等等,最终我们采用了助跑踏上障碍物的方法增加腾空的高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会空中的蹲踞姿势。
(2)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课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活动,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直接检验。听课者一要关注上课教师怎样教;二要关注课堂上学生如何学,要做到听、看、想、记等工作。而年轻老师们往往由于经验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全方位地听、记。与其在表面看热闹,还不如抓住一点深入观察。在蹲踞式跳远观摩课中,我们根据听课的要求,把听课老师分为四组。第一组观察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思路是否清晰,组织调动是否合理;第二组监测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第三组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语言、动作示范能力、讲解是否清楚;第四组则观察学生的学,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是否出现错误动作,教师是如何纠错的。这样,听课者人人有任务,在听课过程中会更专心观察,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听课的水平也逐渐得以提高。
5.评课交流研讨
评课是对体育教育目标、各项教学指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各方面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通过评课可以使体育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艺,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听完课后,我们要求人人议,人人评,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管对错,多少,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讨论。例:在蹲踞式跳远评课中,就第一课时,教师示范完整动作时学生的站位、观察面怎样更清楚,更方便队伍调动展开了讨论。有些说队伍站在器材的中间学生会观察得仔细;有些则认为这样的组织不方便下一次队伍的调动,四路纵队站在器材前面学生同样能观察得到等等。经过评课,许多教师明显感觉思路宽阔了,教学手段方法多了,有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可以避免了。
6.撰写作业体会
(1)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反思这一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根据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活动中我们要求上课老师有两次反思,即时反思与写反思总结。上完课后,执教者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体会更深。在上课过程中哪方面需要调整改进,哪方面问题需注意,课堂中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进行即时反思。当观摩者评完课后,执教者再一次根据评课建议,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反思,并形成反思稿。通过这两层的反思,执教者觉得反思有成效,而且深刻不会被遗忘,今后如出现同样的问题可以避免,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评课稿
评课结束后,观摩者要根据评课活动中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整理成评课稿。评课稿不仅蕴含着集体的智慧,更有自己点点滴滴深刻的体会。经常撰写,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更可以提高科研理论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累积经验。
三、提升与迁移是目的
主题教研活动能激发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愿景,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自身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是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迁移,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以蹲踞式跳远教材为主题,以教材研究、技能巩固、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思路的教研活动,参与者普遍反映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夯实理论基础,比较透彻地理解动作技术原理,动作技能从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提升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利用身体练习的要素和特征去判断学生蹲踞式跳远动作的质量和效果;熟悉跳远的场地规格及比赛规则及如何在课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渗透。技能实训时,同行相互观察、相互指导,自身蹲踞式跳远动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得到同行的纠正。各小组集体备课时,大家相互探讨,打开大家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日常单兵作战的备课相比,考虑的问题更加周全:有关新课标理念贯彻、知识点的落实、兴趣点的设计、讲解语言的精炼、队伍调动的合理、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等。执教过程中,不但关注教学环节与教学行为,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组织更流畅,调控能力明显加强,讲解示范的准确性与时机的掌握也有了提高。听课时能根据观察视角认真地听、看、想、记;评课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知道如何撰写反思与评课稿。从本次主题教研作业情况反应来看,提高了参与者的教研意识,无论面对哪个教材,能把在本主题教研活动中学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巧等迁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能自主地去钻研教材、巩固技能;了解备课、上课要注意哪些事项;掌握听课、评课的要点与技巧,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四、建议
主题教研活动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主题教研最忌的是形式化,一旦作为形式来搞,主题教研的作用就会消失殆尽。主题教研到现在还是一个新面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建议:
(1)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中要发挥本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
(2)要将主题教研同常规教学结合,避免加重教师负担。
(3)要注意引领。主题教研一开始,有些教师不理解,甚至会出现排斥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要注意加强思想工作,主题教研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教研行为,需要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统一思想,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强有力的思想工作跟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导致主题教研草草收兵,无果而终。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在主题教研中与教师共同成长——吉林省大安市基地教研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6).
[2]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 (1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宣传员为大家整理的7篇立定三级跳远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三级跳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