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次韵东坡还自岭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李之仪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注
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
2.诗中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苏东坡是一个乐观旷达、飘逸潇洒、年事已高的诗人。首联写苏轼被贬岭南,身处逆境,生活艰辛却甘之若饴。颈联是作者想象中的东坡,衣袂飘飘,鹤驾清风,很是飘逸。尾联写东坡雪髯霜鬓,人已老矣。(总括2分,解说各1分)
赏析:
这首诗是李之仪于元丰年间因苏轼受党争之害而发配岭南归来时所写的。这首七律将作者听闻苏轼从岭南归还时悲喜交集的心情和重瞻苏轼风神的渴望融化在浪漫的想象和苦涩的感叹中,深情地赞美了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胸怀。
首联概括苏轼流放生涯中的甘苦,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凭陵”有“逼压”之意,写苏轼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到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颇为精切。“蘗”即黄檗,落叶乔木,果实及茎内皮皆黄,可入药,味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两句是反话正说,犹如人愤极无泪唯有苦笑,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另一方面,从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来看,这两句也写出了他在贬谪岭南的逆境中安之若素、甘之如饴的精神。
颔联写苏轼遇赦归来的背景。宋徽宗即位,例行大赦,这时执掌军国事,打击变法派,原来被变法派流放到岭外的元祐党人纷纷迁移,相继复职。以“才闻”和“相继”对仗,可见出旧党起复之迅速,以“卧龙”为喻和“时雨”相对,赞美元祐党人的政略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政治倾向,也形象地写出了旧党得赦之后枯而复苏的政治气候,交代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
颈联借颔联卧龙腾起之势,描写苏轼从天外归来的风采:鹤驾清风,仙袂飘飘,云里诗笺还带着海边潮湿的雾气。这一联是将作者平时的梦境与苏轼潇洒的风神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浪漫想象,苏轼从天而降的形象又是将他喜从天降的心情夸大并加以具象化的结果。
尾联从浪漫的想象跃回现实,“应”字表现出,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实为作者的揣想。“两毵毵”既指鬓、髯皆白,又有两人须发皆白的意思。连门生都已如此衰老,则苏轼历尽坎坷之后的老态更可想而知。事实上,苏轼归来这一年已经六十六岁,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一联真切地写出了与宗师同命运的门生历尽苦难之后的深沉感慨,对苏轼在贬谪中耗尽余生的不幸,流露了无限的同情。
李之仪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注
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
2.诗中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苏东坡是一个乐观旷达、飘逸潇洒、年事已高的诗人。首联写苏轼被贬岭南,身处逆境,生活艰辛却甘之若饴。颈联是作者想象中的东坡,衣袂飘飘,鹤驾清风,很是飘逸。尾联写东坡雪髯霜鬓,人已老矣。(总括2分,解说各1分)
赏析:
这首诗是李之仪于元丰年间因苏轼受党争之害而发配岭南归来时所写的。这首七律将作者听闻苏轼从岭南归还时悲喜交集的心情和重瞻苏轼风神的渴望融化在浪漫的想象和苦涩的感叹中,深情地赞美了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胸怀。
首联概括苏轼流放生涯中的甘苦,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凭陵”有“逼压”之意,写苏轼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到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颇为精切。“蘗”即黄檗,落叶乔木,果实及茎内皮皆黄,可入药,味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两句是反话正说,犹如人愤极无泪唯有苦笑,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另一方面,从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来看,这两句也写出了他在贬谪岭南的逆境中安之若素、甘之如饴的精神。
颔联写苏轼遇赦归来的背景。宋徽宗即位,例行大赦,这时执掌军国事,打击变法派,原来被变法派流放到岭外的元祐党人纷纷迁移,相继复职。以“才闻”和“相继”对仗,可见出旧党起复之迅速,以“卧龙”为喻和“时雨”相对,赞美元祐党人的政略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政治倾向,也形象地写出了旧党得赦之后枯而复苏的政治气候,交代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
颈联借颔联卧龙腾起之势,描写苏轼从天外归来的风采:鹤驾清风,仙袂飘飘,云里诗笺还带着海边潮湿的雾气。这一联是将作者平时的梦境与苏轼潇洒的风神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浪漫想象,苏轼从天而降的形象又是将他喜从天降的心情夸大并加以具象化的结果。
尾联从浪漫的想象跃回现实,“应”字表现出,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实为作者的揣想。“两毵毵”既指鬓、髯皆白,又有两人须发皆白的意思。连门生都已如此衰老,则苏轼历尽坎坷之后的老态更可想而知。事实上,苏轼归来这一年已经六十六岁,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一联真切地写出了与宗师同命运的门生历尽苦难之后的深沉感慨,对苏轼在贬谪中耗尽余生的不幸,流露了无限的同情。
*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李之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注 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