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新语注释》

作者:江津 王利器

《陆贾新语注释》简介

《陆贾新语注释》:陆贾的著作自成一家之言,不仅思想内涵内邃,而且很好地体现了秦汉散文雄伟粗壮的风格。这里的校释本综合《新语》的多种版本,参照校对,比较权威地再现了《新语》的原貌,并且择取精当可信的注解,使一般人都能读懂该名者。
==============================================================================陆贾是汉高祖刘邦身边颇为著名的文臣,号称「有口辩士」。虽然在世时位不过「太中大夫」,也未被封侯,但在《史记》、《汉书》中,却是与萧何、韩信、叔孙通、张苍等人並列於建立汉家制度的元勋。虽然在世时位不过「太中大夫」,也未被封侯,但在《史记》、《汉书》中,却是与萧何、韩信、叔孙通、张苍等人并列于建立汉家制度的元勋。陆贾不纯然是位儒者,而是位解决问题之人。陆贾不纯然是位儒者,而是位解决问题之人。而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本身有所认知。而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本身有所认知。因此,在他欲討论汉家天下需要些什么之前,便先討论文明演进的问题。因此,在他欲讨论汉家天下需要些什么之前,便先讨论文明演进的问题。

陆贾在《新语.陆贾在《新语.道基》篇中,提出一个简单的歷史进化过程,將华夏文明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道基》篇中,提出一个简单的历史进化过程,将华夏文明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首先是「先圣」时期:首先是「先圣」时期:於是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干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干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於是百官立,王道乃生。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於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於是黄帝乃伐木搆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於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当斯之时,四瀆未通,洪水为害;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瀆,致之於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当斯之时,四渎未通,洪水为害;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川谷交错,风化未通,九州绝隔,未有舟车之用,以济深致远;於是奚仲乃橈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川谷交错,风化未通,九州绝隔,未有舟车之用,以济深致远;于是奚仲乃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鑠金鏤木,分苞烧殖,以备器械,於是民知轻重,好利恶难,避劳就逸;於是皋陶乃立狱制罪,县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铄金镂木,分苞烧殖,以备器械,于是民知轻重,好利恶难,避劳就逸;于是皋陶乃立狱制罪,县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

在「先圣」时期,圣人从天文地理当中得到「人道」的体会,再从「人道」当中衍生出「王道」的概念。在「先圣」时期,圣人从天文地理当中得到「人道」的体会,再从「人道」当中衍生出「王道」的概念。而神农、黄帝、后稷、禹、奚仲等人则是针对人民的各种需求,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必需品与谋\生技能,並在物质条件的进步下,有了外在规范的需求,於是皋陶便建立了刑赏制度。而神农、黄帝、后稷、禹、奚仲等人则是针对人民的各种需求,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必需品与谋生技能,并在物质条件的进步下,有了外在规范的需求,于是皋陶便建立了刑赏制度。换言之,这时圣人所提出的「人道」与「王道」,乃是一种自然而然人际关係,而各种工具、技能,以及隨之而来的刑赏制度,则是为了解决人民生活的需求而产生。换言之,这时圣人所提出的「人道」与「王道」,乃是一种自然而然人际关系,而各种工具、技能,以及随之而来的刑赏制度,则是为了解决人民生活的需求而产生。换言之,此时期的文明发展,乃著眼於「生活需求」上,让人类可以生活得舒適一些、安定一些。换言之,此时期的文明发展,乃著眼于「生活需求」上,让人类可以生活得舒适一些、安定一些。而后,进入「中圣」时期:而后,进入「中圣」时期:
民知畏法,而无礼义;於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眾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

在「中圣」阶段,开始建立人民內在的品德,以內化方式將原属外在的人伦关係与法律约束落实於自我操持中。在「中圣」阶段,开始建立人民内在的品德,以内化方式将原属外在的人伦关系与法律约束落实于自我操持中。这时乃是透过教育来强化既有人伦关係,並有以內在自我约束取代外在法律规范的意味。这时乃是透过教育来强化既有人伦关系,并有以内在自我约束取代外在法律规范的意味。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仍是著眼於「生活需求」,但却是与「先圣」期的需求有著明显的不同。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仍是著眼于「生活需求」,但却是与「先圣」期的需求有着明显的不同。「先圣」期的需求,乃是人与自然爭的阶段,多数人所拥有财富、地位条件大致相同,所需所求皆向自然求。「先圣」期的需求,乃是人与自然争的阶段,多数人所拥有财富、地位条件大致相同,所需所求皆向自然求。而刑赏制度(法律)的存在,只需降低人与人之间可能的磨擦,便能促使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刑赏制度(法律)的存在,只需降低人与人之间可能的磨擦,便能促使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於「中圣」期,由於文明的发展、谋\生技术的演进,这时已进入人与人爭的局面,社会已开始有「强」与「弱」、「眾」与「寡」的阶层分化。至于「中圣」期,由于文明的发展、谋生技术的演进,这时已进入人与人争的局面,社会已开始有「强」与「弱」、「众」与「寡」的阶层分化。当人们懂得恃强与恃眾去爭时,单靠外在的刑罚制度,必难有效遏止「强凌弱」、「眾暴寡」的可能局面,因而才必需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係內化於人的自我操持中,建立人格与品德。当人们懂得恃强与恃众去争时,单靠外在的刑罚制度,必难有效遏止「强凌弱」、「众暴寡」的可能局面,因而才必需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内化于人的自我操持中,建立人格与品德。

至「后圣」阶段,则又是另一种局面:至「后圣」阶段,则又是另一种局面:
礼义不行,纲纪不立,后世衰废。礼义不行,纲纪不立,后世衰废。於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绪人伦,宗诸天地,纂脩篇章,垂诸来世,被诸鸟兽,以匡衰乱。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绪人伦,宗诸天地,纂修篇章,垂诸来世,被诸鸟兽,以匡衰乱。天人合策,原道悉备,智者达其心,百工穷其巧,乃调之以管弦丝竹之音,设钟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天人合策,原道悉备,智者达其心,百工穷其巧,乃调之以管弦丝竹之音,设钟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

从「先圣」至「中圣」,一直都是缺什么补什么,若就崇古贱今者而言,那几乎已是一个完美社会的典范。从「先圣」至「中圣」,一直都是缺什么补什么,若就崇古贱今者而言,那几乎已是一个完美社会的典范。然而,既然完美了,为什么还会有「后圣」?然而,既然完美了,为什么还会有「后圣」?陆贾没有明说,但就其「后圣」阶段的论述来看,显然是「中圣」的努力失败了,无法让「礼义」、「纲纪」確切地实践於人民的生活当中。陆贾没有明说,但就其「后圣」阶段的论述来看,显然是「中圣」的努力失败了,无法让「礼义」、「纲纪」确切地实践于人民的生活当中。至於失败的原因,也许就是「中圣」无法「承天统地」、「原情立本」的关係。至于失败的原因,也许就是「中圣」无法「承天统地」、「原情立本」的关系。「承天统地」是对天道的理解,「原情立本」是对人道的认识,唯有对「天道」与「人道」有所掌握,才能达到「天人合策,原道悉备」的境界。「承天统地」是对天道的理解,「原情立本」是对人道的认识,唯有对「天道」与「人道」有所掌握,才能达到「天人合策,原道悉备」的境界。

然而,陆贾终究不是个崇古论者,他並不认为「后圣」之后,一切便进入完美状態,这是由於文明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的,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有著需面对的时代问题:然而,陆贾终究不是个崇古论者,他并不认为「后圣」之后,一切便进入完美状态,这是由于文明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的,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有着需面对的时代问题:

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鏤,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夫驴骡骆驼,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洁清明朗,润泽而濡,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闲清净,与神浮沈,莫不效力为用,尽情为器。夫驴骡骆驼,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洁清明朗,润泽而濡,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闲清净,与神浮沉,莫不效力为用,尽情为器。故曰,圣人成之,所以能统物通变,治情性,显仁义也。故曰,圣人成之,所以能统物通变,治情性,显仁义也。

这个部份,陆贾谈的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这个部份,陆贾谈的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由於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愈来愈趋淫邪。由于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愈来愈趋淫邪。这种被老子说成「五色令人目盲」的负面状態,却未让陆贾片面地否定物质文明,而是把所有可供玩乐的器物,都视为上天给予人类的美好之物。这种被老子说成「五色令人目盲」的负面状态,却未让陆贾片面地否定物质文明,而是把所有可供玩乐的器物,都视为上天给予人类的美好之物。这些外在物质虽有迷惑人心的能力,但只要能够「统物通变」,役物而不役於物,自然就不会被这些器物所迷惑,进一步还可以「治情性,显仁义」,发挥外在物质的正面功能。这些外在物质虽有迷惑人心的能力,但只要能够「统物通变」,役物而不役于物,自然就不会被这些器物所迷惑,进一步还可以「治情性,显仁义」,发挥外在物质的正面功能。

有不少学者谈及陆贾的文明史观时,认为他把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判定为「先圣」、「中圣」、「后圣」三期。有不少学者谈及陆贾的文明史观时,认为他把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判定为「先圣」、「中圣」、「后圣」三期。这当然是正確的,不过,陆贾终究是个现实的「有口辩士」,而非学者、儒生。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陆贾终究是个现实的「有口辩士」,而非学者、儒生。他所做的分期,实是为了铺陈接下来的「现在」,而非对古代文明发展有多大的兴趣。他所做的分期,实是为了铺陈接下来的「现在」,而非对古代文明发展有多大的兴趣。而「统物通变」之说,正是为了突显汉初之人(特別是刘邦)的努力空间,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而「统物通变」之说,正是为了突显汉初之人(特别是刘邦)的努力空间,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若不能於此处有所掌握,便容易陷於「法先王」与「法后王」的儒、法之爭。若不能于此处有所掌握,便容易陷于「法先王」与「法后王」的儒、法之争。或言陆贾为外儒內法之学者、战国纵横之余绪;或言陆贾之言卑之无甚高论,纯为草莽皇帝刘邦的启蒙教科书。或言陆贾为外儒内法之学者、战国纵横之余绪;或言陆贾之言卑之无甚高论,纯为草莽皇帝刘邦的启蒙教科书。两说均有所偏,难以体认陆贾之用心矣。两说均有所偏,难以体认陆贾之用心矣。

附记:网路上的文章,本不该摘引如许多之原文。附记:网路上的文章,本不该摘引如许多之原文。只是陆贾《新语》并不属于常见国学经典,读过之人少之又少因而将〈道基〉一节关乎文明发展分期之说原文几近全引,以利讨论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