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写秋天的四字词语:秋高气爽;萧瑟凉意;金风送爽;秋色宜人;菊花盛开;丹桂飘香;枫叶飘落;收获季节;硕果累累;霜降寒意;秋意渐浓;红叶满山;丰收喜悦;秋水澄清;秋风瑟瑟;清爽凉爽;秋日阳光;秋意盎然;秋收冬藏;秋霜入土
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秋草 | 秋草 (夏冰著小说)《秋草》是夏冰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 秋草 (汉语词汇)秋草,汉语词汇。 拼音:qiū cǎo 释义:秋天里的草 |
悲秋 | 悲秋 (悲秋诗词)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悲秋 (汉语词汇)悲秋,汉语词汇。 拼音:bēi qiū 释义: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
秋思 | 秋思 (张籍诗词)《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
登高 | 登高 (杜甫所作诗歌)《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登高 (汉语词语)登高,意思是升至高处。出自《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刘基《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郁达夫《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
重岩叠嶂 | 重岩叠嶂【解释】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示例】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何孱颜。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 |
重岩疊嶂 | 【解释】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示例】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何孱颜。 ◎唐·徐光溥《题黄居采秋山图》 |
重巖疊嶂 | 【解释】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示例】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何孱颜。 ◎唐·徐光溥《题黄居采秋山图》 |
白痴 | 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长篇小说)《白痴》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于1867年秋天开始写作,1868年出版。 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作品表达了世界本是就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无可探知、无法实现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实践的人都是“白痴”。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 白痴 (汉语词语)精神发育重度不全的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语言功能不健全,严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近代从日语翻译为回源。也用于骂人。 |
白癡 | 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长篇小说)《白痴》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于1867年秋天开始写作,1868年出版。 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作品表达了世界本是就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无可探知、无法实现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实践的人都是“白痴”。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 白痴 (汉语词语)精神发育重度不全的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语言功能不健全,严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近代从日语翻译为回源。也用于骂人。 |
秋草人情 | 秋草人情 秋草人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iū cǎo rén qíng,比喻人情日益冷落衰败。出自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 |
叶子 |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
葉子 | 叶子 (阿桑演唱歌曲)《叶子》,是陈晓娟作词作曲,阿桑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阿桑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受了点伤》中。 此番在专辑里,重编重唱了一个更磅礴更感伤的秋天版收录其中。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的陈晓娟,在为阿桑配唱新版的叶子时,很高兴的对阿桑说:“以往我的歌被天后唱红,我的成就感还没那么大,因为天后本来就很红;叶子这首我很喜爱的歌,被你新人唱红,我真有成就感。” 叶子 (汉语词语)叶子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子的气孔实现的。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藓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叶柄支持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
迟疑不决 | 迟疑不决【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示例】我做了她的俘虏,她反而有点~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近义词】犹豫不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遲疑不決 | 【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示例】我做了她的俘虏,她反而有点~了。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近义词】犹豫不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早作 | 早作 (宋代裘万顷诗作)诗中描绘秋天晨图,先写庭院之景然后写天空之景最后写远山之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晨景。 |
秋娘 | 秋娘 秋娘:汉语词语 秋娘:1956年香港电影 秋娘:93版《包青天》中的一个故事 秋娘 (汉语词语)秋娘后被通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 唐代的李錡,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诗》,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
秋孃 | 秋娘 秋娘:汉语词语 秋娘:1956年香港电影 秋娘:93版《包青天》中的一个故事 秋娘 (汉语词语)秋娘后被通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 唐代的李锜,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诗》,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
泼泼洒洒 | 泼泼洒洒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又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洋洋洒洒的意思。 |
潑潑灑灑 | 泼泼洒洒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又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洋洋洒洒的意思。 |
枯荷 | 枯荷 枯荷,指枯萎的荷叶,又作残荷。另有同名古诗宋朝许棐所作的《枯荷》。荷花是夏天开放秋天枯。从古至今人们对荷的赞美之词就特别的多。因此描写荷的词就多了。 |
肃杀 | 肃杀 肃杀拼音是sù shā,形容秋冬季树叶凋零、寒气逼人的情景。 |
肅殺 | 肃杀 肃杀拼音是sù shā,形容秋冬季树叶凋零、寒气逼人的情景。 |
天涯 | 天涯 (唐代李商隐诗作)《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作者沦落天涯,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次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转句用意深婉曲折,在婉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全诗短短二十个字,运用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用极艳之语抒发了极悲之意,明白如话而又宛转多姿,极有盛唐绝句风味,较典型地反映出李商隐的艺术创作特色。 天涯 (汉语词语)天涯(tiān yá),汉语词汇。意为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多有提及。 |
情不自禁 | 情不自禁【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示例】她又~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
感讽 | 感讽 (李贺《感讽五首》)《感讽》是唐代诗人李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全诗通过着力写景及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
感諷 | 感讽 (李贺《感讽五首》)《感讽》是唐代诗人李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全诗通过着力写景及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
楚天云雨 | 楚天云雨【解释】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示例】~都成幻,遗恨到如今。 ◎清·纳兰常安《眼儿媚·秋闺》词【近义词】楚云巫雨【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男女欢情 |
楚天雲雨 | 【解释】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示例】~都成幻,遗恨到如今。 ◎清·纳兰常安《眼儿媚·秋闺》词【近义词】楚云巫雨【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男女欢情 |
帛书 | 帛书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帛书:词语 帛书 (词语)【词目】帛书 【拼音】bó shū 【释义】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1.写在缣帛上的文字。 《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 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史记·孝武本纪》:“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 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陈涉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 2.用缣帛写的书信。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唐 郑锡 《千里思》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3.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 |
帛書 | 帛书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帛书:词语 帛书 (词语)【词目】帛书 【拼音】bó shū 【释义】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1.写在缣帛上的文字。 《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 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史记·孝武本纪》:“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 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陈涉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 2.用缣帛写的书信。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唐 郑锡 《千里思》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3.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 |
佹诗 | 佹诗 【注音】:guǐ shī 【释义】:1.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杨倞注:"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况的佹诗。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佹诗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① 天地易位,②四时易乡。③ 列星殒坠,④旦暮晦盲。⑤ 幽闇登昭,⑥日月下藏。⑦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⑧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⑨ 无私罪人,⑩憼革贰兵。⑾ 道德纯备,谗口将~。⑿ 仁人绌约,⒀敖暴擅强。⒁ 天下幽险,⒂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⒃鸱枭为凤凰。⒄ 比干见刳,⒅孔子拘匡。⒆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⒇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21) 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22)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23)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24) 与愚以疑,(25)愿闻反辞。(26)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27)何其塞矣。 (28)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29)忠臣危殆,(30)谗人服矣。 (31)琁玉瑶珠,(32)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33)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34)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35)是之喜也。(36)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37) ①佹(guǐ诡)诗:奇异激愤的诗。 ②易位:改变了位置。 ③易乡(xiàng):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④殒坠:坠落。殒,同"陨"。 ⑤晦盲:昏暗不明。 ⑥幽闇:指奸邪小人。登昭:登上显要的位置。 ⑦日月:指光明的君子。下藏:下隐潜藏。 ⑧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⑨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⑩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 ⑾憼(jǐng警):同"儆",准备。革:甲,指兵器。戒兵,备兵。 ⑿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⒀绌(chù触)约:黜退,穷困。 ⒁敖:通"傲"。擅强:专横。 ⒂幽险:昏暗、凶险。 ⒃螭(chī)龙:传说中的蛟龙。蝘(yǎn掩)蜒:壁虎。 ⒄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⒅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刳(kū枯):破开挖空。 ⒆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⒇拂:违背。 (21)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22)皓:光明。复:返。 (23)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24)几:近。将:行,到来。 (25)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 (26)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27)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 (28)塞:蔽塞。 (29)衍:多。 (30)危殆:危险。 (31)服:用。 (32)琁:同"璇",美玉。 (33)杂:同"杂"。 (34)闾娵(lǘjū驴居):战国时魏国美女。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35)嫫(mó磨)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 (36)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37)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天下不能太平,请让我呈献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从早到晚一片黑暗。 小人上据高位,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徇私情惩治坏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边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危险,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被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那道小歌这样唱道: 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把眼盲当作目光敏锐,把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把危险当作安全,把吉祥当作灾祸。 唉呀老天爷,我怎么能同这些人志同道合!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覆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
佹詩 | 佹诗 【注音】:guǐ shī 【释义】:1.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杨倞注:"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荀况的佹诗。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佹诗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① 天地易位,②四时易乡。③ 列星殒坠,④旦暮晦盲。⑤ 幽暗登昭,⑥日月下藏。⑦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⑧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⑨ 无私罪人,⑩憼革贰兵。⑾ 道德纯备,谗口将~。⑿ 仁人绌约,⒀敖暴擅强。⒁ 天下幽险,⒂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⒃鸱枭为凤凰。⒄ 比干见刳,⒅孔子拘匡。⒆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⒇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21) 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22)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23)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24) 与愚以疑,(25)愿闻反辞。(26)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27)何其塞矣。 (28)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29)忠臣危殆,(30)谗人服矣。 (31)琁玉瑶珠,(32)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33)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34)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35)是之喜也。(36)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37) ①佹(guǐ诡)诗:奇异激愤的诗。 ②易位:改变了位置。 ③易乡(xiàng):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④殒坠:坠落。殒,同"陨"。 ⑤晦盲:昏暗不明。 ⑥幽暗:指奸邪小人。登昭:登上显要的位置。 ⑦日月:指光明的君子。下藏:下隐潜藏。 ⑧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⑨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⑩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 ⑾憼(jǐng警):同"儆",准备。革:甲,指兵器。戒兵,备兵。 ⑿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⒀绌(chù触)约:黜退,穷困。 ⒁敖:通"傲"。擅强:专横。 ⒂幽险:昏暗、凶险。 ⒃螭(chī)龙:传说中的蛟龙。蝘(yǎn掩)蜒:壁虎。 ⒄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⒅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刳(kū枯):破开挖空。 ⒆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⒇拂:违背。 (21)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22)皓:光明。复:返。 (23)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24)几:近。将:行,到来。 (25)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 (26)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27)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 (28)塞:蔽塞。 (29)衍:多。 (30)危殆:危险。 (31)服:用。 (32)琁:同"璇",美玉。 (33)杂:同"杂"。 (34)闾娵(lǘjū驴居):战国时魏国美女。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35)嫫(mó磨)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 (36)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37)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天下不能太平,请让我呈献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从早到晚一片黑暗。 小人上据高位,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徇私情惩治坏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边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危险,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被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那道小歌这样唱道: 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把眼盲当作目光敏锐,把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把危险当作安全,把吉祥当作灾祸。 唉呀老天爷,我怎么能同这些人志同道合!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复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
黄道 | 黄道 (天文现象)黄道(ecliptic),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正好公转一圈,回到原位,太阳如此“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而且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及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十分接近黄道。它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赤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公元2000年测值),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连牢春分搭秋分。地球望过去,太阳朝南变朝北,就叫春分。从该个场化朝东数一圈,0°到360°,就是黄道经线,写做λ,角度叫黄经几化度。黄道纬线就是南北正负各90°。 黄道 (成语解释)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指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 现代黄道(ecliptic),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这种变化可以用一种很缓慢的长期运动再叠加一些短周期变化来表示。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而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在任一瞬间,只考虑长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 |
滕王阁序 | 滕王阁序 (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
黃道 | 黄道 (天文现象)黄道(ecliptic),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正好公转一圈,回到原位,太阳如此“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而且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及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十分接近黄道。它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赤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公元2000年测值),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连牢春分搭秋分。地球望过去,太阳朝南变朝北,就叫春分。从该个场化朝东数一圈,0°到360°,就是黄道经线,写做λ,角度叫黄经几化度。黄道纬线就是南北正负各90°。 黄道 (成语解释)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指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 现代黄道(ecliptic),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这种变化可以用一种很缓慢的长期运动再叠加一些短周期变化来表示。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而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在任一瞬间,只考虑长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 |
滕王閣序 | 滕王阁序 (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
获麟 |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
獲麟 | 获麟 (汉语词语)麒麟的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孔子与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所以麒麟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参见《春秋》 |
王礼 | 王礼 (清代画家)王礼(1813-1879)初名秉礼,字秋言,号秋道人,南翁道人(一作士),别署白蕉研主,一号蜗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常用印鉴王礼、王礼之印、王秉礼印、吴江王礼、秋言、秋言写生、秋言画印、秋言书画、秋道士、湫言、阿大、戴传、延秋款冬之室、公之犹、雪蕉家学、梵天壶隐、红梨逸史书画记。 |
枫桥夜泊 |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诗作)《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
楓橋夜泊 |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诗作)《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
王禮 | 王礼 (清代画家)王礼(1813-1879)初名秉礼,字秋言,号秋道人,南翁道人(一作士),别署白蕉研主,一号蜗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常用印鉴王礼、王礼之印、王秉礼印、吴江王礼、秋言、秋言写生、秋言画印、秋言书画、秋道士、湫言、阿大、戴传、延秋款冬之室、公之犹、雪蕉家学、梵天壶隐、红梨逸史书画记。 |
史记 | 史记 (司马迁著纪传体历史著作)《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
宜春 | 宜春 (江西省地级市)宜春,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4′—116°27′,北纬27°33′—29°06′之间。东境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北与九江市相邻,西北与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交界。 2016年末,宜春总面积18680.42平方千米;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553.25万;2016年,宜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4亿元。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有京九铁路、沪昆高铁、浙赣铁路交汇;赣粤、沪昆、大广等高速公路和320、105国道纵横交错,此外,还拥有宜春明月山机场。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自古被誉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候陈婴奉命来此筑城立治,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唐初四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感叹。晋代田园诗鼻祖陶渊明、明代《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现代物理学家吴有训、两届奥运会冠军杨文军都是宜春的代表。 宜春举办过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2009央视中秋晚会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节,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先后获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宜春 (汉语词汇)宜春是汉语词汇,是指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 |
史記 | 史记 (司马迁著纪传体历史著作)《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
浣花溪 | 浣花溪 浣花溪因为诗人杜甫而闻名,杜诗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成文于此,这里除了含蓄婉约的景致之外,浣花溪的背景是悠远的文化,诠释它的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茅庐、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就是当时浣花溪的写照。杜甫的茅庐常常被掀起了三重茅,雨夜难熬,娇儿也为此不能睡好,只能奔波于修复茅庐的工作中,所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定是杜甫发自内心的呼喊。 |
明河 | 明河 这是沧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出自听雪楼系列的《护花铃》,又名《拜月教之战》。听雪楼楼主萧忆情因为母亲而向拜月教征战,明河则是拜月教的教主,一位绝美的女子。故事从这里展开,而后舒靖容遇见祭司迦若,迦若却是自己年少时深爱的人的寄身【谁是谁的寄身···迦若才是宿主好么明明已经完成了当初的诺言但是却不时被青岚记忆侵蚀,最终被逼得以身献祭。】明河深爱迦若,迦若也深爱这个带他生命的女子。世事弄人,悲哀与绝望缠身的少女最终失了魂魄,萧忆情也发誓不再征战拜月教,而那两位人中龙凤却怕是再也回不去曾经的默契了…… 忆我迦郎 沧月,女,原名王洋,79年生,浙江台州人。2001年开始在网上发文,最初活跃于榕树下,后移居清韵书院、四月天以及晋江文学城,其他地方游荡颇广,但基本是潜水过客。先以武侠成名,后转涉奇幻写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本各个出版社编辑的2002、2003年度网络佳作选编均收入所写的文章。2003年入驻榕树下状元阁。 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形容仲秋之夜,在万里无云的高朗星空中,那条显得分外明亮的银河(即明河)。 宋之问 |
富春山 | 富春山 (浙江富春江沿岸群山)一说: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今富春江镇)。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濑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濑 ,有东西二钓台,各高数百丈。” 另一说法:富春山泛指富春江沿岸的群山,并非特指某座山。富春江北岸的山是天目山的余脉,而江南的山是龙门山脉,两岸群山夹岸对峙,蔚为壮观。黄公望在传世之作《秋山招隐图》中写道,“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
信手拈来 | 信手拈来【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示例】惹一番~斧痕。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近义词】顺手牵羊、唾手可得【反义词】大海捞针、来之不易【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
誓文 | 誓文 shì wén ㄕㄧˋ ㄨㄣˊ 誓文 写着誓言的文书。《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圣历 二年﹞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 相王 与 梁王 武三思 、 定王 武攸宁 等不协,令立誓文於明堂。” |
董仲舒 |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
信手拈來 |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示例】惹一番~斧痕。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近义词】顺手牵羊、唾手可得【反义词】大海捞针、来之不易【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
阳乌 | 阳乌 yáng wū 阳乌(阳乌) 1.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李善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宁惧武贲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唐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 2.指天色。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杨生 ﹞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 3.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阳乌出 建州 。似鹳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南宋时,福建候官有个叫陈韡(音读伟wěi)的孩子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了许多书,八岁时,便成了一个才华出众的小学者. 他父亲陈孔硕和伯父陈孔夙,都曾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极有学问.有一次,朱熹专程看望他父亲.对于朱熹陈韡早就很敬慕,这次陪着父亲见到了朱熹,陈韡又懂事又有礼貌,静静地站在大人们的身边,听大人们讨论学问. 朱熹很喜欢陈韡,想试试他的才学,便把他叫到跟前,要他对出下句,这出句是: 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 朱熹借候鸟大雁南飞的特点,写出当时自己的一些遭遇.当时,朱熹已在哲学上有很大成就,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并强调要有充分的准备,被反对派看成是"伪学".朔,指北方,当时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浙江杭州).陈韡听了,想了一会儿便对道: 万古阳鸟,破烟云而东去 "阳鸟"指太阳,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日中有三足鸟",所以把阳鸟作为太阳的代称.陈韡的下联意思是:任烟云弥漫,终于难挡太阳在东方喷薄而出.对联巧妙的安慰了朱熹,赞叹朱熹在道德学业上终将万古不朽,还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情怀.以后,陈韡果然考上了进士,并且文武双全. |
陽烏 | 阳乌 yáng wū 阳乌(阳乌) 1.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李善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宁惧武贲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唐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 2.指天色。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杨生 ﹞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 3.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阳乌出 建州 。似鹳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南宋时,福建候官有个叫陈韡(音读伟wěi)的孩子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了许多书,八岁时,便成了一个才华出众的小学者. 他父亲陈孔硕和伯父陈孔夙,都曾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极有学问.有一次,朱熹专程看望他父亲.对于朱熹陈韡早就很敬慕,这次陪着父亲见到了朱熹,陈韡又懂事又有礼貌,静静地站在大人们的身边,听大人们讨论学问. 朱熹很喜欢陈韡,想试试他的才学,便把他叫到跟前,要他对出下句,这出句是: 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 朱熹借候鸟大雁南飞的特点,写出当时自己的一些遭遇.当时,朱熹已在哲学上有很大成就,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并强调要有充分的准备,被反对派看成是"伪学".朔,指北方,当时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浙江杭州).陈韡听了,想了一会儿便对道: 万古阳鸟,破烟云而东去 "阳鸟"指太阳,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日中有三足鸟",所以把阳鸟作为太阳的代称.陈韡的下联意思是:任烟云弥漫,终于难挡太阳在东方喷薄而出.对联巧妙的安慰了朱熹,赞叹朱熹在道德学业上终将万古不朽,还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情怀.以后,陈韡果然考上了进士,并且文武双全. |
太史令 | 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 |
措筆 | 措笔 cuò bǐ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辨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当时号为绝唱…… 白乐天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复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绝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
伯远帖 | 伯远帖 (东晋王珣创作书法作品)《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
措笔 | 措笔 cuò bǐ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辨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当时号为绝唱…… 白乐天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复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绝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
伯遠帖 | 伯远帖 (东晋王珣创作书法作品)《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
信口雌黄 | 信口雌黄【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示例】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近义词】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