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结尾的成语 (13个)
-
1
老师宿儒
- 成语拼音:
- lǎo shī xiǔ rú
- 成语解释:
-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成语出处: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2
老手宿儒
- 成语拼音:
- lǎo shǒu xiǔ rú
- 成语解释:
-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成语出处: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3
焚典坑儒
- 成语拼音:
- fén diǎn kēng rú
- 成语解释:
- 见“焚书坑儒”。
- 成语出处: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
4
焚书坑儒
- 成语拼音:
- fén shū kēng rú
- 成语解释:
-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 成语出处:
- 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5
燔书坑儒
- 成语拼音:
- fán shū kēng rú
- 成语解释:
- 同“焚书坑儒”。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
6
谈笑有鸿儒
- 成语拼音:
-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
- 成语解释:
-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成语出处:
- 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7
名士夙儒
- 成语拼音:
- míng shì sù rú
- 成语解释:
-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
8
宿学旧儒
- 成语拼音:
- sù xué jiù rú
- 成语解释:
-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 成语出处:
- 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
9
硕学通儒
- 成语拼音:
- shuò xué tōng rú
- 成语解释:
-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10
硕彦名儒
- 成语拼音:
- shuò yàn míng rú
- 成语解释:
-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 成语出处: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
11
舌战群儒
- 成语拼音:
- shé zhàn qún rú
- 成语解释: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2
章句小儒
- 成语拼音:
- zhāng jù xiāo rú
- 成语解释:
-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成语出处:
- 《汉书 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
13
穴见小儒
- 成语拼音:
- xué jiàn xiǎo rú
- 成语解释:
- 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
- 成语出处: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 最后一个字是儒的成语,儒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