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的成语 (14个)

1

分毫不差

成语拼音:
fēn háo bù chā
成语解释:
分毫:形容很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
2

胡服骑射

成语拼音:
hú fú qí shè
成语解释: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3

化外之民

成语拼音: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民族。
成语出处: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4

龙荒蛮甸

成语拼音:
lóng huāng mán diàn
成语解释: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民族国家。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5

龙荒朔漠

成语拼音:
lóng huāng shuò mò
成语解释: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民族国家。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6

披发左衽

成语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语解释:
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

被发左衽

成语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语解释: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

一分一毫

成语拼音:
yī fēn yī háo
成语解释:
形容很量。
成语出处:
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9

一分一厘

成语拼音:
yī fēn yī lí
成语解释:
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
成语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10

一厘一毫

成语拼音:
yī lí yī háo
成语解释:
形容极
成语出处:
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11

一小撮

成语拼音:
yī xiǎo cuō
成语解释:
撮:容量单位,1升=1000撮。很
成语出处: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几天就会从宝塔尖上跌下去,一个人民的中国就要出现了。”
12

以夷攻夷

成语拼音:
yǐ yí gōng yí
成语解释: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成语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13

铢两分寸

成语拼音:
zhū liǎng fēn cùn
成语解释:
指极量。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14

尊王攘夷

成语拼音:
zūn wáng rǎng yí
成语解释: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民族侵扰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关于少数的成语 形容少数的成语 描述少数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