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生的成语 (24个)
-
1
白面儒生
- 成语拼音:
- bái miàn rú shēng
- 成语解释: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成语出处:
-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
2
焚书坑儒
- 成语拼音:
- fén shū kēng rú
- 成语解释:
-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 成语出处:
- 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3
一介儒生
- 成语拼音:
- yī jiè rú shēng
- 成语解释:
- 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
4
舌战群儒
- 成语拼音:
- shé zhàn qún rú
- 成语解释: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5
章句小儒
- 成语拼音:
- zhāng jù xiāo rú
- 成语解释:
-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成语出处:
- 《汉书 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
6
章句之徒
- 成语拼音:
- zhāng jù zhī tú
- 成语解释:
-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成语出处:
- 见“章句小儒”。
-
7
方巾阔服
- 成语拼音:
- fāng jīn kuò fú
- 成语解释:
- 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成语出处: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说得热闹,街上又遇着两个方巾阔服的。”
-
8
方领圆冠
- 成语拼音:
-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 成语解释:
-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
-
9
诗礼发冢
- 成语拼音:
- shī lǐ fā zhǒng
- 成语解释:
- 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10
天子门生
- 成语拼音:
- tiān zǐ mén shēng
- 成语解释:
-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
- 成语出处:
-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
11
保残守缺
- 成语拼音:
- bǎo cán shǒu quē
- 成语解释: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
- 成语出处:
- 《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
12
博带褒衣
- 成语拼音:
- bó dài bāo yī
- 成语解释:
- 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13
褒衣博带
- 成语拼音:
- bāo yī bó dài
- 成语解释:
-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14
褒衣缓带
- 成语拼音:
- bāo yī huǎn dài
- 成语解释:
- 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15
褒衣危冠
- 成语拼音:
- bāo yī wēi guān
- 成语解释:
-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
16
方巾长袍
- 成语拼音:
- fāng jīn cháng páo
- 成语解释:
- 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成语出处:
-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
17
高冠博带
- 成语拼音:
- gāo guān bó dài
- 成语解释:
-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成语出处:
-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
18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19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20
秀才人情半张纸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成语出处: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关于儒生的成语 形容儒生的成语 描述儒生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