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辨的成语 (8个)
-
1
屯毛不辨
- 成语拼音:
- tún máo bù biàn
- 成语解释:
-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
2
不辨真伪
- 成语拼音:
- bù biàn zhēn wěi
- 成语解释: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
3
不辨龙蛇
- 成语拼音:
- bù biàn lóng shé
- 成语解释:
-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 成语出处: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
4
不辨菽粟
- 成语拼音:
- bù biàn shū sù
- 成语解释: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成语出处:
-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5
不辨菽麦
- 成语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 成语解释:
-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
6
不分青白
- 成语拼音:
- bù fēn qīng béi
- 成语解释:
-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成语出处:
- 见“不分皂白”。
-
7
看碧成朱
- 成语拼音:
- kàn bì chéng zhū
- 成语解释:
-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 成语出处:
-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
8
望尘僄声
- 成语拼音:
- wàng chén bù sh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成语出处:
-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 关于不辨的成语 形容不辨的成语 描述不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