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
- 而
- 不
- 作
- 成语名称:
- 述而不作
- 成语拼音:
- [shù ér bù zuò]
- 成语解释: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成语例句:
- 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 结构类型:
- 偏正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不,不能读作“bú”。
- 繁体字形:
- 述而不作
- 英文翻译:
- pass on the ancient culture without adding anything new to it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述而不作”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守旧的成语 S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阐明 前人 并无
更新时间: 2024年
“述而不作”的单字解释
【述】:陈说;叙述:口述。重述一遍。略述经过。上述各项,务须遵照执行。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述而不作”的反义词
“述而不作”的近义词
“述而不作”的相关成语
述而不作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默不作声
明人不作暗事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天不作美
无恶不作
无所不作
洗手不作
一不作,二不休
哀而不伤
包而不办
博而不精
避而不谈
备而不用
兵在精而不在多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述而不作”的关联成语
述字的成语
而字的成语
不字的成语
作字的成语
述开头的成语
而开头的成语
不开头的成语
作开头的成语
shu的成语
er的成语
bu的成语
zuo的成语
sebz的成语
述而什么什么的成语
述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述什么什么作的成语
什么而不什么的成语
什么而什么作的成语
什么什么不作的成语
“述而不作”造句
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他写文章多述而不作,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面对西陵我“述而不作”,力求将这一切化为永恒。
根据孔子的教导之一,就是无征不信,“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也就是不凭造作,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中国文化讲究述而不作、托古改制,通俗讲就是只解释,不创新,有点改革也要在“古已有之”的大旗下偷偷搞。
孔子的述而不作,也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简单说就是承载、开启……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从此以后,孔仁决定不再写书,所以她曾说她一辈子述而不作。
* 述而不作的意思 述而不作的成语解释 述而不作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