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rùn
  • zhī
  • zèn
成语名称:
浸润之谮
成语拼音:
[jìn rùn zhī zèn]
成语解释: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成语例句: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浸潤之譖
英文翻译:
insidious slander which gradually soaks into the mind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浸润之谮”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中伤 谗言 发生 作用

更新时间: 2024年

“浸润之谮”的单字解释

】:1.泡在液体里:浸种。放在开水里浸一浸。2.液体渗入或渗出:衣服让汗浸湿了。3.逐渐:友情浸厚。
】:1.不干燥:湿润。2.加油或加水使不干燥:润肠。润润嗓子。3.细腻光滑;滋润:润泽。4.使有光泽;修饰:润色。5.利益;好处:利润。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诬陷;中伤:~言。

“浸润之谮”的相关成语

“浸润之谮”的关联成语

“浸润之谮”造句

陛下不责违命离局,方受其浸润之谮

得容其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记得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叫“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早在1908年6月1日,章太炎致函孙诒让,恳请孙能够利用学术前辈的身份来调解他与刘的矛盾,所谓“与麟同术,情好无间,独苦年少气盛,喜受浸润之谮

,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徵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四海,惟清缉熙者也。

“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拒贿赂赃钱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

* 浸润之谮的意思 浸润之谮的成语解释 浸润之谮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