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bi的汉字

汉字拼音解释
金属元素,符号Bi(bismuthum)。银白色或带粉红色,质软,不纯时脆,凝固时有膨胀现象。用来制低熔合金,也用于核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方面。
〔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栽培在水田里。地上茎丛生、直立,深绿色。地下球茎扁圆形,老熟后深栗色或枣红色,可供食用。也指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
hàn|bì [hàn]1.里巷的门,又泛指门:“里闬对出。”2.防备:“乃作水门……以闬寇偷。”3.乡里:“陈之,归乡闬。”4.墙垣:“闬庭诡异,门千万户。”[bì]古同“”。
1.關,合:封閉。閉門。閉合。閉關鎖國。閉門思過。閉月羞花。2.結束,停止:閉會。閉幕。閉市。3.堵塞,不通:閉氣。閉塞(sè)。4.姓。
1.仆倒。2.腿瘸(qué)。
同“”。
(马)肥壮强健。
同“”。
食物的香气:“有飶其香。”
1.恶米。2.中国春秋时鲁东郊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曲阜市。
耳廓。
bì|pí [bì]“裨”的讹字。[pí]“裨”的讹字。
1.古代帝王的一种仪仗:“翠盖耀澄,罼帟凝晨。”2.古同“”(a.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如“振羽入罗罼。”b.用长柄网捕捉,如“田、狩、罼、弋,不听国政”)。
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庶见素韠兮。”
箅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竹箅子。炉箅子。
bī|pí [bī]寄生在牲畜、禽鸟身上的虱子。[pí]〔螕蜉〕同“蚍蜉”,大蚂蚁。
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滗汤药。把汤滗出去。
衣裳幅缘的装饰。
中国春秋时鲁邑名,在今山东省费县境。
〔貏豸〕(山势)渐平,如“陂池貏豸。”
1.缝著:“冠六升,外縪。”2.止。3.约束。4.古同“”,蔽膝。
fú|bì [fú]〔鶝鶔(róu)〕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形状像喜鹊而尾巴较短。很灵活,能躲过射向自己的箭,并将其衔住,从嘴中吐出反射人。[bì]〔鶝𪂉〕鸟名。即戴胜鸟。
赤雉,即“锦鸡”:“背负鷩鸟之毛,服饰甚伟。”
1.用力的样子。2.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
bì|bǐng [bì]古同“”:“端委鞸带。”[bǐng]古同“”:“鞸琫有珌。”
bì|pǒ [bì]假发:“(湛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pǒ]〔髲𩭝〕古同“駊騀”,高大。
同“”。
古同“”。
古书上说的龟一类的动物:“影蛾池中有鼊龟。”
剌。
bō|bì [bō]1.绦属。2.锦类。3.水波锦文。[bì]装束貌。
同“”。
竹蛏,蛏子的一类,身体细而长。亦称“马刀”。
1.古县名,在今中国贵州省遵义市西。2.古河名。
hàn|bì [hàn]1.里門。2.里巷。3.墻垣。4.防備。[bì]均同“”。
pí|bì [bì]1.古同“”,篦子。2.排列;编排。[pí]1.捕虾的竹器。2.用竹或荆柳编织的障碍物。
〔腷臆〕也作愊臆、愊忆。烦闷。
鱼,身体小而侧扁,略呈卵圆形,青褐色,口小,鳞细。生活在近海。种类很多,有牙鲾、鹿斑鲾等。
〔饆饠(luó)〕古代的一种夹馅面饼,如“韩约能作樱桃饆饠(luó),其色不变。”
一种能自动翻盖的捕鸟器。
同“”。
fèi|bì [fèi]古同“”。[bì]〔胇肸〕大的样子。
pī|bì|pō [pī]1.鸟张开羽毛的样子。2.古同“”,散开:“翍桂椒,郁栘杨。”[bì]羽。[pō]飞翔的样子。
赤眼鳟。
bī|bì|pī [bī]1.旧时妇女插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即钗:“金鎞挑笋芽。”2.古代治眼病用的一种器具:“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pī]1.古同“”,犁刃。2.古同“”,箭镞。[bì]古同“”,篦子:“细鎞雕镂费深功。”
𢖬
𠦈
𨚍 bì|bèi
古同“”。
古代祭祀时用的大木勺,用来挑起鼎中的牲体放在俎上:“乃朼载,载两髀于两端。”
𠨒
𠛡
𠡂 bì|fú
jí|bī [jí]稻谷的香气。[bī]粒;一粒。
1.沘江,水名,在云南。2.沘河,水名,在安徽。
头疮。
邪;不正。
1.相连接        :“商贾骈坒。”2.古同“”。
满,充满。
您也许还喜欢:
* bi拼音专题为您提供拼音是bi的汉字列表,包括bi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和轻声的所有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