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这里宣传员为大家分享了9篇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希望在好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一
【关键词】教学方法 良好习惯 奠定基础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72
英语学习的内容包括:单词、语法、阅读、作文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需要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英语教师如何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展开讨论。
一、关于单词教学方法的讨论
单词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关注的基础学习内容。学生如果连单词的词义都不明白,那么单词的用法更无从说起,接下来的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不会顺利进行。所以,任课教师需要把单词的教学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环节,保证学生的单词学习能够达到标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进行单词的教学时,任课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不同的英语语句中,每一个单词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意思,只是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很难让学生在不同的英语情景中分清不同的使用方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针对不同的单词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名词时,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通过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物体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进行形容词的讲解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名词,形象的为学生进行举例和造句;在进行动词的讲解时,任课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行为为学生举例造句。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任课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在不同的情景之下,每一个单词都会有不同的用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连贯记忆每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单词学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考试中完形填空的考查内容就是将单词和用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单词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在做完形填空时需要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了解到文章的大概内容,再根据每一句话的具体用法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使用环境,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二、关于语法教学方法的讨论
英语语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每一个英语句子的组成进行划分,了解到不同情境下句子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句子组合,学会使用语法进行选词造句。在讲解语法时,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相对容易的学习英语语法。英语语法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组成结构,能够自主的进行选词造句,流畅的进行英语作文创作和口语练习,所以,不管是语法的学习还是练习都应该让学生在句子和文章中领悟和练习。任课教师在讲解语法时,可以选取典型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在句子和文章中观察出语法的基本用法和规律。练习时也可以进行句子和短文填空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练习语法的实际用法,养成在练习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习惯。
另外,在进行英语语法讲解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例句。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语法的学习时会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句话要这样组合,或者为什么中文的表达方式是这样但是英文的表达方式却是另一种形式。任课教师需要在讲解时为学生举出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不同类型的语法该如何使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法的记忆能力。在学习英语语法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单词的讲解,为学生讲解不同情境下的语法使用方法也会涉及到不同情境和语法下选择单词的不同情况,把这两者的讲解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单词的学习,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法的记忆能力。
三、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讨论
在英语考试中,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英语考试的卷子中,不会出现一个中文字,全部都是英文字母,学生如果连题目的意思都读不懂,那么题目根本不会做对。而且,在英语考试的分值中,阅读的分值也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所以,任课教师更应当注重阅读方面的教学。
在英语考试中,考查英语阅读能力的题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形填空的考查,另一种是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考查。前面提到了对完形填空的做题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先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再进行题目的具体选择。而在回答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题目时,需要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浏览,阅读的问题设置都是根据文章中的顺序进行设置的,学生提前浏览问题,可以大体了解文章的类型和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章的速度,在学生阅读文章时也能够根据不同问题的设置,在阅读到相应的答案时就直接进行问题的回答,从而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另外,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例如,面对新闻类型的文章时,学生可以先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通常是介绍文章主旨大意,最后一段是对文章的总结和升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答题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讨论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中职;自主预习
从每年的中考和高考的成绩来看,物理科的得分总是较低,这说明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学好物理的难度较大,对于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职业中学的学生,要学好物理更是困难重重。要克服这个困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给学生科学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观察、分析、判断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觉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物理(电工)课前的自主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好物理(电工)的重要一环。
一、自主预习的重要意义
学生掌握一个新概念、新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大概要经过五个阶段:引进——形成——理解——运用——深化。第一个阶段“引进”的思维活动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引进,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预习中引进。相对来说,学生自己引进对形成新概念、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新规律,并运用新概念、新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认识新规律、掌握新规律、培养创新精神更有意义。
二、自主预习是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引新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预习,可达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正如前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怎样进行自主预习,是广大师生值得共同探讨的课题。
1. 自主预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关联性。
自主预习新的内容之前,总要复习与其相关的旧知识,学生自主预习时,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联系要紧,有的放矢。例如在预习“牛顿运动定律”之前,应复习与其有联系的物体运动知识。
2. 自主预习要有系统性。
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复习有关知识以外,还要有系统地复习熟练地掌握旧知识,为以后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自主预习要具有延伸引新性。
复习时要把旧知识根据新内容作出适当地延伸,作一些想像,一些假设,看一看是否有新体会、有新发展,有新发现,从而发现新知识。
三、自主预习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教师在一节课基本结束时,用几分钟时间根据新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的方法,简单提及一些与新课程有关的新、旧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有好处,为下一节的双边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里简单谈谈三种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自立预习的方法:常规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1. 常规法。
常规法就是学生进行预习时,用笔“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关键语句、疑难语句、单位、公式、常量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在上课中听老师怎样讲授知识、怎样抓住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物理(电工)概念、物理(电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2. 比较法。
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预习时,主要是用函数国象、表格和实物实验等方法来完成。
(1)函数图象比较。
用函数图象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掌握新知识。例如:学生预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这一节时,学生先复习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并画出速度图象:
通过预习,学生自己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函数图象进行比较:
从而理解、掌握课本中的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水平线。
(2)表格比较。
表格比较是通过表格列出若干个项目填写,学生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掌握新知识、新规律。
例:学生预习“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这节内容时,可先复习“重力”,制定下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
弹力的项目由学生自己在预习时填写,这样学生较容易掌握理解新知识。
(3)实物实验比较。
学生自主预习新课时,用实物实验比较的方法也可直观地掌握以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效率。
例如,电学中有这样两个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学生在学校实验室中准备如下实物:四个量程相同的电流表、三个电阻、两个干电池、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并按图所示连接起来进行电流测量,就可理解、掌握该结论。
3. 实践法。
自主预习时,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预习“力的等效和替代”一节中,“力的替代”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样一句。学生放学后亲自去体验一下:一桶水,一个人可以提起来,两个人也可以提起来,效果一样。这样通过自主预习,然后亲自动手,联系实际,在教师讲课时就可以轻松地理解掌握这个结论。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三
第一、听力的练习方法
听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交流技能。曾经有一个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学习是从一个沉默阶段开始的。婴儿是通过听和像鹦鹉一样机械地模仿声音来学习语言的;同样,语言学习者为学习语言,也需要练习听力。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观察和模仿语言模式。 然而,我们学习英语缺乏这样的环境,除非我们在外语国家生活或者在频繁的沉浸式的语言课堂上经过训练,否则很难通过练习达到良好的听力。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可以找一些使用目标语言的音乐,播客,电视节目和电影,然后尽可能经常地去听。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之营造了一个学习语言的小环境,犹如迷恋游戏的学生,在游戏里面反复出现的外语单词,他们就会听着听着就学会了,不需要刻意去记诵,也能听用自如。再如,一些幼儿英语学习趣味光盘,反复念apple,apple是苹果,小孩子也就很容易上口了。
第二、激发和保持好奇心
在语言学习中,态度是影响一个学生进步的最重要因素。那些对目标语的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学习者通常在语言学习方面比较成功。对某种文化或自己不知道的外国文化都比较有好奇心的学生,接受那种语言也会更容易一些,并且也更容易与本民族语言使用者形成良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据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调查,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法语为母语的民族关系高度紧张时,语言学家在魁北克和加拿大地区研究了语言学习中的态度问题,研究发现,那些对法裔加拿大人存在偏见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尽管将法语作为必修学科学了数年,法语成绩也不会太好。在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现阶段许多学校学生就不愿意学习日语。这是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和日本积累了多年来的民族矛盾造成的,相反,在大学生中,选择法语、德语和其他语言作为第二门外语的学生要多得多。
所以,经常观看反映国外文化的电影电视等等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和外国人交朋友等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带着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相关语言。
第三、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爱钻死胡同,常常咬着一个词的用法区别不放,仿佛演算卫星发射的时间距离一样要求精确无误。语言学家发现这种对模棱两可容忍度比较低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易遇到困难。这都是因为思维不活跃形成的。
语言讲究的是一种感觉,俗称“语感”;而且语言学习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学习者每天都会遇到新单词,对于每一种语法规则,方言中都有例外,还有不规则动词。除非达到像母语使用者那样流利,学习者总会遇到不同程度模棱两可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训练一种适合新形势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能用就行,能沟通就可以了,暂时不必从语法能深层次去探究它的功能,只要会说、会用、能交流就行了。
还有些学习者看到一个单词就去查字典,而不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些学习者在沉浸式的课堂里可能会感到很有压力,而且迷惑。最终,他们可能会由于彻底失望而放弃语言学习。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训练。我们可以经常找英语的歌曲或文章,然后即使有不懂的词也试图猜测出段落大意,并且要养成猜词甚至猜句的习惯。有些学生刚入学高中时,老师告诉他不知道的单词不忙查词典,而是先猜测,他会感觉很好笑,觉得学习居然可以这样不严谨。他们就没有懂得语言学习和理科学习是两码事。其实,猜读法的运用在中文文言学习中早就普遍运用了,老师只需要点明学法,参照学习即可。
第四、探寻多种练习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的语言学习者能够练习不同的技能, 明白以不同方式解释的概念。另外,这种多样性可以使他们避免陷入语言学习中的不良惯性。
有些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课堂使用语言实验室或录音机里的听读训练,或者课外有些需要依靠语法书去弄懂外语。这些方法都可以,但是只依赖一种方法是不够的。
实际上,学习外语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寻找任何机会来进行语言学习和训练。比如在逛街购物时,看到街边的广告牌,通常上面都是有英文与汉语对照的,购到的物品,包括打价的清单上面都有英语标注。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语言学习者可以随时感觉到学习语言的氛围。
第五、引导克服胆小羞怯心理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无论一个人在外语写作,动词变形,但单词测试方面多么优秀,一个人如果想要学好外语,提高外语,真正的使用目标语言,我们需要用外语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可以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忘记母语,置身英语的世界中,这样更能在学习中有所突破。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者可能会拒不开口, 羞怯和不安全感可能会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在东方文明中, 爱面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传统。我们外语教师常抱怨,学生们学了好几年英语,还是不会说英语。那是他们很担心用错语法或发错音,老师或同学会嘲笑他们,使自己感到难堪。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四
【关键词】小学生、学数学学习、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应该是多层面的,为了学生能够从小打好数学的基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种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的课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实况,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复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体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不断数学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抓好两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最好形式是课堂讨论,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时常让学生进行讨论,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不能切实的参与到讨论的活动中,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鉴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对课堂讨论这种方式进行必要的研究与实践,使它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事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和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的习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欲望,从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重视动口、动脑、动手,引发其深刻思考,从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与创新,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克服依赖思想行为
不得不做,有的学生课后不看书不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着做作业,这样,即使做了作业,也没有多大效果,因而要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意义,家庭作业是非做不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巩固程度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做作业有什么用,只因为是老师布置的,可的。每道作业题与课堂学习的教材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要使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有“章”可循,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各位老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陶庭香。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 安徽教育 2015年04期
[2]李志芳。 关于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 才智 2015年29期
[3]吕文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学周刊 2015年36期
[4]成丕林。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方案[J]. 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五
既然学习方法那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呢?笔者从几十年教学经验中体会到,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采取若干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一、要做到学校重视,统一要求
每个年级、每门学科统一的指标系统和全面的落实计划,保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连续性。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要做到学校重视,统一要求
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仅仅是第一步,必须通过反复实践,严格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习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教师要不断改革教法,重视学法
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影响,先进的教法能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重视学法的培养,也会促进教法的改革。只有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法想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本身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还必须注意在学法培养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和言传身带的感召力量。
四、要做到及时总结,树立榜样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六
一 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边做,并懂得写预习笔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好方法。(2)懂得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3)懂得比较、总结,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比较,找出彼此的联系。
第三,指导适当的记忆,数学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记忆,它有本身的特点,例如概念的记忆,要求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记忆,几何的定理公理的记忆需要与数型结合等,让学生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记忆才不会死记硬背,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思维方法的指导,也就是怎样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分析判断,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应试指导,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做到先难后易,明确要求,仔细检查修改。
第六,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要做到专心,不受外界干扰,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自卑,不骄傲。还要懂得“善问”,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才会对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二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遵从的原则
第一,系统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部分,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强各部分逻辑关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数的发展: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发展下去就在初中学习负数、有理数、无理数,产生整个实数系统,再发展下去就学到复数,形成一个复数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并系统化。
第二,针对性。学生有个体差异,不可能统一要求,要针对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积极的兴趣为主。高中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实践性。教师适时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自觉去实践,显示他们的能力,使之一步一步从实践中总结改进,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自主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及时巩固。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在数学中都有其表现形式,除上述记忆之外,及时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是对知识巩固非常有效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三 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1)激发学习动机。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可教因素,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2)锻炼学习意志。一道数学题可能让学生几天做不出来,连续几道这样的题可能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意志力,使他们感到解题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3)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反复加以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觉性,适时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经常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互相讨论各自的学法,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2)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知识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只有相互关联,互相论证,抓住知识的共性,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3)及时总结知识,找出规律性知识,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每道题都有一定的解法,都是通过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形成按要求寻求到结果。那么,总结一些不同题目的解法及思维形式做比较总结是必要的。(4)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各自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及时有针对性地矫正,力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数学能力的培养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自学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疏通各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勇于钻研、探究的习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总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七
关键词:书写习惯 内涵 策略与方法
随着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大量年轻人外出,对孩子的监管重任就落到老人身上,可爷爷奶奶只能管好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学习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致使农村孩子书写潦草、习惯恶劣、作业不勘入目,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人能写字,字同样也能“写”人。写字教学给我们一个启示: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其次,良好汉字书写习惯利于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事实证明,要想写好字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苦练,学生的韧劲与耐力,正可以从汉字的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来获得,从而培养出契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格。再次,良好汉字书写习惯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社会中,高素质的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文字,这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的现状,2011年5月,我们展开了《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经过深入研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下面我就对此作简要论述。
一、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策略
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书写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农村孩子家、校行动基本不一致,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习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严抓反复,医治根本。
对于学生写字出现的错误姿势,要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查出不正确书写姿势的病果,方能治根本。如学生写字时常见错误执笔方式:拇指包笔、笔尖太低、、关节突出、毛笔姿势、勾腕执笔等,学生看不见笔尖,身体就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很不舒服。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体验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学生就容易改变掉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2、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把正确的书写姿势要点详细、生动、形象地教给每一位同学,然后把书写姿势编成简化的口诀或儿歌,让学生熟记成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念口诀或儿歌,再练字,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的好习惯。当然,我们的强化不是只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进而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自愿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
二、教师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策略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手漂亮、流利的字,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力。不管你的字怎么样,都要一笔一画书写,而且把笔顺写对,把结构安排好,不要随意板书。这一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切记。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
三、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策略
1、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在书法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抓住平时各科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设置“课中练字”的环节。
课堂教学中必须安排写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学生的书写习惯,并及时地给予纠正,在不断的强化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控制“适当的”作业量。
每次抄写生字、生词,不求多,只求好,学生自然后会写得认真,写得开心,效果自然会很好。
4、搞好“家与校”的配合。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一致,让家长参与到书写习惯的监管和督促中。
5、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成就感,比如 “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 “乐在其中”。
四、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且粗心大意,从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书写的不规范,作业的潦草糊涂。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书写的具体任务,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通过外界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之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学校组织书法辅导课,时常开展规范字、规范作业展览等。
综上所述,良好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教师、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八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宣传员○www.xuanchuanyuan.com(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6.及时巩固原则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九
关键词:生活好习惯;养成;方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个体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重视低年级学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课,来达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活动课的教育优势
小学生把一天中最多的时间都留在了学校,学校的态度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校内积极实施培养策略更有助于好习惯的定形。与此同时,小学生对于老师有种莫名的崇拜感,会坚决服从于老师的安排,对于老师说安排的活动言听计从,所以实施校园内的“好习惯”养成策略会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活动课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辩论会、实话实说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把教材的内容贯穿到活动中去,凭借活动的生动、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教师以活动课为抓手,辅以主题班会课,队会课、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微展示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必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活动表现形式要多样,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2、以节日文化为契机,开展多种评选
重视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传统节日有契机,结全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评选。如九月的教师节、重阳节时的“尊师孝亲好少年”评选,科技节的“科学小达人”、艺术节时的“艺术达人”“小小音乐家”“小小书画家”等的评选。以活动,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以活动来促进评选,把活动中挖掘出的典型进行宣传,达到辐射的效果。在校园内形成崇文尚理,见贤思齐的良好风貌。
3、学习经典,纠正错误的行为。
学习和背诵《弟子规》在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的文化素质,丰富个人涵养,在另一方面,经典给我们树立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好习惯和正确方式,学习经典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良好的行为范本。小学生将《弟子规》背的琅琅上口,在背诵中已经熟记了这些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之前,老师需要将《弟子规》的含义详细的介绍给小学生们,让小学生们在古老的语言文字中理解到先进的理念,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指导。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
1、对于低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师活动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相对的自控能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低年级无法及时从轻松的幼儿园生活转变到需要守时守规的小学校园生活,总是依赖于家长和教师去督促他们。所以对于低年级的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来到学校,确定未能守时的学生们并及时做好沟通。除此之外,老师们可以培养好优秀的小干部,减轻老师个人的工作压力,增加班级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培养小干部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小干部自身的行为要求标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们形成一种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小干部可以督促同学们的作业完成,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完成课后家庭作业的态度,进一步发展培养成一个好习惯。其次,小干部可以深入的了解到小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同学们有更长的相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课前、课后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小干部身上的责任感会给他们形成一种压力,不论是小干部自身还是其他小同学,都会因为这种压力而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从而达到了培养好习惯的目标。
2、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师活动
相比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经过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好习惯培育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下课后尽快完成家庭作业而不是先玩完喜欢的游戏、遵守班规校规以及相对独立的学校生活行为方式,小干部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在此阶段,老师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们多问多读多思考的习惯,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进行自我思考的习惯。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在于有多听老师的话,而是在于他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多强。在当今社会,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填鸭式”教育的成果,我们更需要的一些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培养一个孩子形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三、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了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家庭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家庭成员不能过度纵容孩子
由于政府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身上寄托着来自两个家庭的沉重的爱。但是我们需要分清楚,溺爱不是宠爱,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性格出现问题,使得学生的行为变成某种程度上的无理取闹。有句古话曾说过:“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导致孩子的习惯培养问题一拖再拖,老一辈的为孩子撑腰,使得孩子越来越嚣张跋扈,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是家长们需要知道的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好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也要从娃娃抓起。所以疼爱孩子是必须的,但千万不能过度纵容,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坚决抵制坏习惯。[3]
2、家庭成员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习惯示范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存在的一个误区是,整个家庭中只有孩子需要培养好习惯,而其余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是贪玩的小孩,培养好习惯已经让他们觉得厌倦了,如果此时家长们只是在旁边做一个错误的示范,孩子则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家人都认真积极努力的培养一个好习惯,例如全家人都睡前看书,在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一个小学生的好习惯显得格外轻松。
3、家庭成员要有一致的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在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成员极其容易出现矛盾争执。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事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在说到良好习惯时,家庭成员们总是有不同的说法,例如说妈妈会觉得小学生应当培养一个九点钟就上床睡觉的好习惯,而爸爸则可能会觉得九点钟更适合看一些书。对于这种家庭成员出现争执的习惯而言,家长们最好进行协调商讨,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好习惯培养标准以及策略。否则如果出现两种标准的话,会让学生在标准之间找到空隙,无法坚持做好一件事,导致这个习惯的培养计划报废。
4、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
学校是除了家庭环境以外对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最大影响的环境,所以要保持家庭活动与学校活动的一致性,二者之间不能存在冲突。对于家长而言,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不仅能使学校活动和老师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更能使小学生培养出好习惯的时间相对减少,培养出好习惯的可能性格更大。反之,如果家长不能配合这些培养活动,老师的威信力会下降,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凝聚力也会减少,更不利于学生融入一个大环境中去。因此,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培养活动,协调好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更有助于小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
四、重视社区教育的渗透力
近些日子以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熊孩子”,常用于形容一些岁数小不懂事,调皮捣蛋,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对于这些熊孩子,社会大众都表示深恶痛绝,然而并没有采取任何改良的措施。社会对于一个孩子的监督来自于四方八面,监督力度最为有效和强大,更有助于孩子无时无刻都处于一个培养好习惯的状态中。
1、让孩子积极参与社工活动
好习惯不仅仅是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包括行为习惯,让小学生们参与社工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尊老爱幼、爱护弱小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得小学生们发扬他们至纯至善的本性,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2、踊跃开展学礼仪、讲文明的宣讲活动
际交往习惯也是习惯之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礼仪。礼仪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说句“您”,而是要将对对方的尊敬融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里。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学礼仪的活动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礼仪的儿歌、童谣等来开展,兼顾了小学生的年龄情况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
五、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活动的必要要求
1、坚持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意思就是说培养一个习惯并不能一蹴而就。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只有一颗真正想要培养出好习惯的心才能做到坚持,才能忍受住来自世间万物的诱惑,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2、信任。
信任指的是老师和家长相信小学生会按照他们制定的策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生相信老师和家长是善良的,是对他们心存善意的。如果双方不能实现互相信任,那么这好习惯的培养策略根本不能得到实施。只有双方互现信任,老师和家长才能全心全意的为小学生们制定一个最优秀的培养方法,以养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发展目标,小学生们才会配合老师和家长的工作,做合乎规范的事,约束自己的行为。
3、协调
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决于很多方面,有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外部的力量,有形形色色的诱惑阻碍了习惯的养成,也有各方的推动力使得培养良好习惯变得更为简单。协调的意思是来自学校、老师、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开展方向必须一致,不能在内部出现矛盾,否则会产生巨大的阻碍力,造成极大、极严重的破坏。因此,各方面都应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协调的发展环境。
人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称作惯性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在养成一个习惯之后,无论它是好是坏,这个习惯都会变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去驱使我们做一些事情。然后与之相对应的一面是习惯的可养成性,这种可养成性给了我们调整人生的选择空间,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培养的优良习惯也能让人们赢到终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时不晚,这个任务的重点在于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如果能充分发挥出整体的力量,必定会大于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启勇。 浅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法[J]. 中华少年,2016,(24):10.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就是宣传员给大家整理的9篇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好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