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忆仙姿》全词翻译赏析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译文] 昔日的一切都如梦一样消逝了,只见残月犹明,落英缤纷,烟雾弥漫。
[出自] 李存勖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注释:
桃源深洞:指环境优美、宅院幽深的女子住所。
一曲舞鸾歌凤:一本作“一曲清歌舞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舞风:作风鸟之舞,喻指舞艺超群。
译文:
曾经在宅院幽深的住所欢宴,她的歌艺超群,舞姿轻盈柔美。一直记得要离别的时候,满含着眼泪相送别的情景。昔日的一切都如梦一样消逝了,只见残月犹明,落英缤纷,烟雾弥漫。
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皇帝。小字“亚子”,原为突厥沙陀族人,赐姓李,为晋王李克用之长子。胆略绝人,骁勇善战,北退契丹,东灭燕,又灭梁,公元923年称帝,在位四年,史称后唐庄宗。李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自度曲。公元926年(同光四年)为伶人所杀。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赏析:
起拍二句,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巧遇仙女的故实,写对往日情事的回忆:欢会之年,庭院幽深;情人歌艺超群,舞姿轻盈柔美。以下二句,言诀别时最深的印象是情人"和泪出门相送"的情景,其含情脉脉、悲恸欲绝的样子,至今仍时时出现于眼前。结拍前二句,写词人内心的深沉感慨:旧欢难续,往事似烟如梦。末句,以景结情,寓无限惆怅、伤悲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
承前启后的是两个“如梦”,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只侣,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今昔情景的悬殊,如梦两字才有着落;如果今昔环境无甚差异,变化不大,怎会有如梦如梦之感呢?残月乃月杪之景,落花乃春暮之景,烟重乃夜阑之景,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夜夜如此。这样写,才能烘托萧瑟的气氛,且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词描写刘晨和阮肇与仙女的恋别之情。据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在桃源附近的溪水边遇到两位绝色女子,被邀至洞府款待,留住半年,临别时又集会奏乐践行。他们回到家时,子孙已过七代。二人后来又重入天台山访女,已杳不可见。全词境界从回忆中写出,宴饮欢歌、挥泪送别之情思跃然纸上。词风婉丽,颇具韵致。因词中有“如梦”之说,这个词调后来就改称“如梦令”。
李存勖的这首词,后人多有评论,而且评价颇高。明人胡应麟说“乐府所传《如梦令》一词,殊不在李(璟、煜)、王(建、衍)父子下。第以沙陀能此,尤不易也。”(《诗蔽》杂编卷四)清代张宗骕《词林纪事》引查初白言,认为“叠二字最难,惟此恰好”。近人俞陛云 认为,此词“‘残月落花’句,以闲谈之景,寓浓丽之情,遂启后代词家之秘钥”。(《五代词选释》)这些评析都很恰当。
这首词以刘阮的口吻,回忆当年天上人间的爱恋。刘阮与神仙姐姐相遇时,神仙姐姐设宴,宴会中“舞鸾歌凤”,但是爱情苦短,与神仙姐姐洒泪挥别后,情爱便成永隔。回想起来,恍如一场春梦了无痕。
苏轼读了唐庄宗李存勖这首词,颇有感触。一个纵横马上的霸主能奏出情意缠绵的闺音,也实属不易,苏轼很喜欢“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这句。苏东坡信佛,“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人生“如梦”、“如火焰”、“如镜中花”等等,都是佛教中的比喻。后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湖北黄州时,作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人生如梦”的喟叹。
苏轼觉得《忆仙姿》这个词牌名,太过直露,少了一分含蓄,也就少了一番回味。 苏轼取其“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把词牌“忆仙姿”改为“如梦令”。
赏析二:
这是一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词。词中写道,那次宴会中“清歌舞凤”的欢乐和欲别时“和泪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昔年鸾歌凤舞,惜别依依,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眼前的“残月落花”,更引起了别后的相思;如烟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朦孤寂的气氛。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之以为词名。
《词林纪事》卷二引查初白云:叠二字最难,唯此词恰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五代词嗣响唐贤,悉可被之乐意,重在音节谐美,不在雕饰字句。而能手作之,声文并茂。此词“残月落花”句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遂启后代词家之秘钥。
《五代诗话》卷一引《坚瓠集》褚人获云:李存勖搽画粉墨与敬新磨等日闹优场,粗犷之极,岂有清思者?乃其作《如梦令》词“曾宴桃源深洞”云云,抑何婉丽如此?
[译文] 昔日的一切都如梦一样消逝了,只见残月犹明,落英缤纷,烟雾弥漫。
[出自] 李存勖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注释:
桃源深洞:指环境优美、宅院幽深的女子住所。
一曲舞鸾歌凤:一本作“一曲清歌舞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舞风:作风鸟之舞,喻指舞艺超群。
译文:
曾经在宅院幽深的住所欢宴,她的歌艺超群,舞姿轻盈柔美。一直记得要离别的时候,满含着眼泪相送别的情景。昔日的一切都如梦一样消逝了,只见残月犹明,落英缤纷,烟雾弥漫。
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皇帝。小字“亚子”,原为突厥沙陀族人,赐姓李,为晋王李克用之长子。胆略绝人,骁勇善战,北退契丹,东灭燕,又灭梁,公元923年称帝,在位四年,史称后唐庄宗。李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自度曲。公元926年(同光四年)为伶人所杀。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赏析:
起拍二句,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巧遇仙女的故实,写对往日情事的回忆:欢会之年,庭院幽深;情人歌艺超群,舞姿轻盈柔美。以下二句,言诀别时最深的印象是情人"和泪出门相送"的情景,其含情脉脉、悲恸欲绝的样子,至今仍时时出现于眼前。结拍前二句,写词人内心的深沉感慨:旧欢难续,往事似烟如梦。末句,以景结情,寓无限惆怅、伤悲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
承前启后的是两个“如梦”,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只侣,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今昔情景的悬殊,如梦两字才有着落;如果今昔环境无甚差异,变化不大,怎会有如梦如梦之感呢?残月乃月杪之景,落花乃春暮之景,烟重乃夜阑之景,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夜夜如此。这样写,才能烘托萧瑟的气氛,且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词描写刘晨和阮肇与仙女的恋别之情。据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在桃源附近的溪水边遇到两位绝色女子,被邀至洞府款待,留住半年,临别时又集会奏乐践行。他们回到家时,子孙已过七代。二人后来又重入天台山访女,已杳不可见。全词境界从回忆中写出,宴饮欢歌、挥泪送别之情思跃然纸上。词风婉丽,颇具韵致。因词中有“如梦”之说,这个词调后来就改称“如梦令”。
李存勖的这首词,后人多有评论,而且评价颇高。明人胡应麟说“乐府所传《如梦令》一词,殊不在李(璟、煜)、王(建、衍)父子下。第以沙陀能此,尤不易也。”(《诗蔽》杂编卷四)清代张宗骕《词林纪事》引查初白言,认为“叠二字最难,惟此恰好”。近人俞陛云 认为,此词“‘残月落花’句,以闲谈之景,寓浓丽之情,遂启后代词家之秘钥”。(《五代词选释》)这些评析都很恰当。
这首词以刘阮的口吻,回忆当年天上人间的爱恋。刘阮与神仙姐姐相遇时,神仙姐姐设宴,宴会中“舞鸾歌凤”,但是爱情苦短,与神仙姐姐洒泪挥别后,情爱便成永隔。回想起来,恍如一场春梦了无痕。
苏轼读了唐庄宗李存勖这首词,颇有感触。一个纵横马上的霸主能奏出情意缠绵的闺音,也实属不易,苏轼很喜欢“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这句。苏东坡信佛,“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人生“如梦”、“如火焰”、“如镜中花”等等,都是佛教中的比喻。后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湖北黄州时,作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人生如梦”的喟叹。
苏轼觉得《忆仙姿》这个词牌名,太过直露,少了一分含蓄,也就少了一番回味。 苏轼取其“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把词牌“忆仙姿”改为“如梦令”。
赏析二:
这是一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词。词中写道,那次宴会中“清歌舞凤”的欢乐和欲别时“和泪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昔年鸾歌凤舞,惜别依依,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眼前的“残月落花”,更引起了别后的相思;如烟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朦孤寂的气氛。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之以为词名。
《词林纪事》卷二引查初白云:叠二字最难,唯此词恰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五代词嗣响唐贤,悉可被之乐意,重在音节谐美,不在雕饰字句。而能手作之,声文并茂。此词“残月落花”句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遂启后代词家之秘钥。
《五代诗话》卷一引《坚瓠集》褚人获云:李存勖搽画粉墨与敬新磨等日闹优场,粗犷之极,岂有清思者?乃其作《如梦令》词“曾宴桃源深洞”云云,抑何婉丽如此?
*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译文] 昔日的一切都如梦一样消逝了,只见残月犹明,落英缤纷,烟雾弥漫。 [出自] 李存勖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注释: 桃源深洞: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