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全诗翻译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译文]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时间不断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
[出自]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赏析二: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低回不已。本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开篇即发议论,而且连发四句。诗的起联,发调感慨,它在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了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着积极的用世思想。当诗人登岘山,纵目远眺,一片萧瑟,遥想当年羊祜所抒发的慨叹,不又成为自己的憾事了吗?思绪悠悠,心事重重。所谓“往来成古今”,是说日月沧桑,一往一来,即成古今,深感人生短促。就是羊祜所建立的功业,也已是历史的陈迹了。更何况我辈如此萧条寂寞,能不“湮没无闻”?这叹息是何等的深沉。所以接着的第二联是说,羊祷当年镇守襄最,很得人民爱戴,尚且忧虑时过境迁,身后寂寞无闻,登山而兴感慨。我们复来登临,未能著名于后,能不感慨唏嘘。在这深沉的叹息中,强烈的反映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却又凄然伤感。因此,诗的第三联中,以景写情,即寓有凄清冷落之意。天寒水浅,荒凉的鱼梁洲露了出来;云梦泽也已干涸,一望无边,多么空旷、肃杀。万木萧蔬,四野寂寥,指拭后人为纪念羊祜而立的碑石,细细读罢,那深挚的语言,哪能不催人潸然泪下,沾湿衣襟。这就是末联的诗意,它在伤悼古代贤明政治家的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能象羊祜那样建立功业而悲哀。因此,这就不是一般的所谓人生的悲哀,而是苦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忧伤,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但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了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这首登临吊古之作,浑然天成,颇受后人的推崇。
[译文]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时间不断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
[出自]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赏析二: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低回不已。本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开篇即发议论,而且连发四句。诗的起联,发调感慨,它在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了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着积极的用世思想。当诗人登岘山,纵目远眺,一片萧瑟,遥想当年羊祜所抒发的慨叹,不又成为自己的憾事了吗?思绪悠悠,心事重重。所谓“往来成古今”,是说日月沧桑,一往一来,即成古今,深感人生短促。就是羊祜所建立的功业,也已是历史的陈迹了。更何况我辈如此萧条寂寞,能不“湮没无闻”?这叹息是何等的深沉。所以接着的第二联是说,羊祷当年镇守襄最,很得人民爱戴,尚且忧虑时过境迁,身后寂寞无闻,登山而兴感慨。我们复来登临,未能著名于后,能不感慨唏嘘。在这深沉的叹息中,强烈的反映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却又凄然伤感。因此,诗的第三联中,以景写情,即寓有凄清冷落之意。天寒水浅,荒凉的鱼梁洲露了出来;云梦泽也已干涸,一望无边,多么空旷、肃杀。万木萧蔬,四野寂寥,指拭后人为纪念羊祜而立的碑石,细细读罢,那深挚的语言,哪能不催人潸然泪下,沾湿衣襟。这就是末联的诗意,它在伤悼古代贤明政治家的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能象羊祜那样建立功业而悲哀。因此,这就不是一般的所谓人生的悲哀,而是苦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忧伤,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但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了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这首登临吊古之作,浑然天成,颇受后人的推崇。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译文]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时间不断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 [出自]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