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邮寄的诗句

1.关于邮寄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2.关于寄信的古诗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西河 和王潜斋韵》

年代: 宋 作者: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寄杨秘书》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萧萧檐雪打窗声,因忆江东阮步兵。两信海潮书不达,

数峰稽岭眼长明。梅繁几处垂鞭看,酒好何人倚槛倾?

会待与君开秫瓮,满船般载镜中行。

《渔父歌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

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次周漕示族人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郊邹阳。

但修天爵膺入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诗句

3.与寄信相关的诗词

题朱庆余所居(贾岛)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王昭君(无名氏)

猗兰恩宠歇,昭阳幸御稀。朝辞汉阙去,夕见胡尘飞。

寄信秦楼下,因书秋雁归。

过龙门/浪淘沙令(史达祖)

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寄信问晴鸥。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怀连上旧居(孟宾于)

闲思连上景难齐,树绕仙乡路绕溪。

明月夜舟渔父唱,春风平野鹧鸪啼。

城边寄信归云外,花下倾杯到日西。

更忆海阳垂钓侣,昔年相遇草萋萋。

4.与寄信相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河北 张木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5.与寄信相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与寄有关的诗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