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火急关于雨的诗十首

1.十万火急关于雨的诗十首

成都曲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辛弃疾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初入武夷李商隐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九曲棹歌朱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无名康熙雨过风来紧,山塞花落迟。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岳忠武王祠于谦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江行望匡庐前人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绝句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关于有关雨的诗句,雨字有关诗句,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2.描写秋叶的诗句,快啊,急用我要几句关于秋叶降落或纷飞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诗句,木叶

3.关于木叶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湘夫人(先秦·屈原)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渡河北(南北朝·王褒)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华严寺望樊川(唐·子兰)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唐·无可)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

临江二首 其二(唐·王勃)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唐·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唐·刘长卿)

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

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4.关于木叶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湘夫人(先秦·屈原)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渡河北(南北朝·王褒)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华严寺望樊川(唐·子兰)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唐·无可)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临江二首 其二(唐·王勃)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唐·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唐·刘长卿)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

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

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5.有关木叶的诗句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唐·无可)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临江二首 其二(唐·王勃)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唐·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唐·刘长卿)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

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

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6.《木叶》中涉及到的全部古诗原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

7.求与“木叶”有关的诗词(不一定整篇),谢啦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湘夫人(先秦·屈原)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渡河北(南北朝·王褒)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华严寺望樊川(唐·子兰)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唐·无可)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

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临江二首 其二(唐·王勃)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唐·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唐·刘长卿)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

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

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木叶与雨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