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佛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佛的诗句有哪些?

1.屈原塔

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2.杂感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3.访妙玉乞红梅

清代: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4.游云居怀古

明代:真可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5.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古人写兰花的诗句,古人写柳的诗句,古人写猫的诗句

2.写佛教的古诗词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诗句,古人

3.描写佛 诗句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4.莲花与佛教寓意在唐宋诗词

莲花,又称荷花。

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

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

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

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

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

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

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

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

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下转86页)(上接50页)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

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

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

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

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

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

5.古代描写禅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6.拜佛净化心灵的诗句

一、人就这么一辈子,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学会放手,甘愿舍弃,才能真正的得到。得与失,只是相对而言;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二、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三、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四、不要再去抱怨生活如何刁难,也不要再去嗔恨人生如何坎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间久了自然苦尽甘来,而这份难能可贵的甘甜,只有能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赐予的这份厚重。

五、有一颗宽阔的心,你会健康一辈子。有一颗包容的心,你会快乐一辈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会无悔一辈子。有一颗同情的心,你会平安一辈子。有一颗童年的心,你会年轻一辈子。

扩展资料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7.关于佛的诗歌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有关古人写佛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