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燕然”的古诗词的汇总

1.含“燕然”的古诗词的汇总

《后汉书·窦宪传》: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

汉 班固《序》:“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若班固燕然之勒,张昶华阴之碣,序亦盛矣。”

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之阿,飨徒於金微之曲。”

唐 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诗:“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系颈,马到处燕然勒名。”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

唐 窦巩《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旧唐书·回纥传》:“﹝贞观 中﹞以多览为燕然府,仆骨为金微府……於故单于台置燕然都护府统之,以导宾贡。”

2.有什么诗句中有燕然这个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出自:《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 范仲淹 范仲淹诗词全集 都护在燕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出自:《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王维诗词全集 勿使燕然上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出自:《送魏大从军》 年代:唐 作者: 陈子昂 陈子昂诗词全集 何时反旆勒燕然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

出自:《春思》 年代:唐 作者: 皇甫冉 皇甫冉诗词全集 愿随春风寄燕然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

出自:《长相思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燕然可摧倾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

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愿比燕然车骑功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

出自:《塞下曲四首》 年代:唐 作者: 李益 李益诗词全集 只今已勒燕然石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出自:《统汉烽下》 年代:唐 作者: 李益 李益诗词全集 只要李益的结果

倚剑登燕然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

出自:《发白马》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且向燕然山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

出自:《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会勒燕然石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看云方结阵,却月始连营。潜军渡马邑,扬旆掩龙城。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

出自:《横吹曲辞·出塞》 年代:唐 作者: 窦威 窦威诗词全集 更就燕然石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

出自:《横吹曲辞·出塞》 年代:唐 作者: 耿湋 耿湋诗词全集

诗句

3.有“燕然”这个典故的诗句是什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宋范仲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唐王维?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春思》唐皇甫冉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塞下曲四首》唐李益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统汉烽下》唐李益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发白马》唐李白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唐李白汉代起杭爱山在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

自从秦朝起,“大漠”一词就经常在史书中出现。汉朝时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

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国的肯特山脉)。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匈奴人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

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而还。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耿夔率领汉朝大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

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 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山”也指此处。

4.《使至塞上》 写景诗句与结尾“都护在燕然”的关系

《使至塞上》一诗写出了大漠壮观的景象,特别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为后世所推崇。

这里的写景,一方面是表现了大漠瑰丽的风光,另一方面,则表现了戍边将士们的生活,而结句“都护在燕然”一句,写出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这样的景物描写与“都护在燕然”均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一、原诗: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二、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三、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5.与边塞有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使至塞上一诗中写景物句子与结句“都护在燕然”有何关系

表明作者被驱之悲凉,目的地与中原的遥远“我乘着豪华的马车,在路上寂寞地走着。

前方的路还有很长,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过了居延国,快了,快到了,到离国都很远的边塞上来,心情也不禁苍凉悲壮。

自己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来看望边士防将的,我又何时才能回去呢?”这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写出了心情的悲凉。

作者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漠,什么都没有,不禁触景生情:自己也不就是在天空里漂浮不定的小草吗?不知道要去哪里。岑参说的好啊“平沙万里无人烟”,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边疆战士的勇敢无畏。

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低沉的,然而紧接着峰笔一转“归雁入胡天”,作者又从低沉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大雁是一种候鸟,秋去春来,而作者把自己比喻成 “归雁”,说明自己是春天的使者,自己背负着神圣的使命,作者的心情也由此好转了许多,变成了一种豪迈之感。

紧接着是一联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的黄昏,景色瑰丽,雄浑无边。

作者看到孤烟直直的升起,太阳也将落到河里,心中又有了一种苍凉悲壮之感。但是在这里人们对“孤烟”,“落日”众说纷纭。

对于“孤烟”的说法:第一就是大漠中的旋风;第二是草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即烽火狼烟。在古代,没有通讯用的工具,这狼粪也就成为了烽火台中的“常客”。

因为他所燃烧产生的烟雾是直直的,而且不受风的影响。假若是大漠中的旋风,诗人又为何会产生一种苍凉悲壮之感?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

再者,对于“落日”的说法:第一种是在近处看见的太阳在黄河里映出的影子;第二种是远看的景象。黄河,大家知道,黄河的水是混浊的,在水中看不清太阳的影子;还有,如果作者在这里看看水中,再看看大漠上的孤烟,总觉得不协调,这时作者应该是双手背后,静观远处的孤烟、又大又圆的落日,这样才更能突出他的豪迈之感。

这两句诗的写景,曹雪芹的评价尤其高,以至于用一章的篇幅,借香菱学诗的评价写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看法,可见王维的才华。结尾“萧关逢后骑,都护在燕然”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士的关心与敬仰,也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胸襟。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博大胸襟,感受他的文学才华,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继续领略他的风骚。

与燕然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