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鼓楼”的诗词有什么?

1.描写“鼓楼”的诗词有什么?

1、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3、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2.蓟县鼓楼导游词怎么说?

蓟县鼓楼矗立在城中心高高的城台上。

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两间、四周十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周围出斗拱回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顶。鼓楼南边正面高悬匾额,上书"古渔阳"三个苍劲浑厚的楷体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间蓟州知州张朝琮题写。

背面匾额用相近字体上书"畿东锁钥",落款为清朝道光年间知州"华浚"。 城台上周围有垛口,城台下中间开拱形门洞,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反映出蓟县城的古老特色。

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匾额"古渔阳"三字,充分概括了蓟县的古老历史。

天津蓟县在春秋时期曾建无终子国。秦代置无终县。

汉高祖元年,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于此。 隋代大业初改名渔阳。

唐朝诗人杜甫《后出塞》有"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诗句,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诗句都指此地。在唐、辽、金、元各朝,蓟县都叫渔阳。

明洪武初年,渔阳名称才被蓟州代替。 "畿东锁钥"的题匾,则概括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

自古以来,蓟县即为北方重镇,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燕王臧荼杀辽东王韩广,东汉大将呈起杀幽州牧苗曾,东晋时后燕孟广平斩李朗,都在无终(今蓟县)这里发生。

在后赵、契丹、辽代、元、明、清直到抗日时期,这里都曾是战场。蓟县以北,古为游牧民族聚居之地,他们不断兴兵侵扰。

因此,唐代、辽代、明代等历代统治者都在此设置重兵把守,并早已筑城设防。东汉时无终即为右北平郡"四城"之一。

明朝迁都北京以后,蓟县正是京城东邻,是拱卫京城的锁钥重地,因而更要在此加固城防。明陆树声《蓟州重修城楼记略》说:"蓟州为京畏要镇。

……枕山带河,重关复镇,递为应援,以翼蔽畿辅。 ……故崇墉巨屏,特设守备,宿劲兵,丰储峙,以颛城守。

"这些都说明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 蓟县城原先为土城。

明洪武四年(1371年),将土城包以砖石,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冈阻挡,没有设门。

城的东、南、西三面设门,门上建楼,城的四角建角楼。 鼓楼建在城的中心。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蓟州,城被拆毁,鼓楼被焚。清朝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曾几次按明时原样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几次毁坏。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上角楼全塌,城垣拆尽。城中鼓楼也破烂不堪。

现在人们看到的蓟县鼓楼,是1983年以后几年内,由蓟县人民政府几次拨款修复的。在昔日破料的鼓楼基础上,修残被缺,包砌城台,整修楼道,油漆彩绘,使鼓楼再展新容,为天津市保留了一座历史最久的鼓楼景观,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处良好的游览场所。

鼓楼,天津,诗句

3.天津鼓楼的几度兴衰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明永乐二年(1404)天津设卫筑城,到明弘治年间(1493 年左右),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将原来的土城固以砖石,并于城中 心十字街处建鼓楼。

楼高三层,砖城木楼,楼基是砖砌的方形 城墩台,四面设拱形穿心门洞,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对 应。鼓楼城台建有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楼阁,上层楼内悬大钟一 口,约2吨,铁铸,为唐宋制式。

大钟初用以报时,以司晨昏, 启毕城门,早晚共敲钟108响。鼓楼北面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 撰写的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 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墙被迫拆除。由于 遭兵燹之灾,鼓楼日渐颓圮。

1921年,有拆建鼓楼之议,并于 年内完成。重建的鼓楼,用旧城四门楼之名,由天津书法家华 世奎重书,镌于鼓楼四门,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

1952 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被拆除。改革开放,中华振兴,津沽文脉得以传承。

1994年天津开 始了危陋房屋大片改造工程,作为危改重点的老城厢地区也因 此使鼓楼有了重建的机会。 鼓楼重建工程于2000年11月25日 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

重建后的鼓楼体量增大,弥古而 不拘古,雅俗共赏。为27米见方,高27米的体量。

取“9”的 倍数,因为“9”为阳数之极,有吉祥内涵。鼓楼广场9米x9 米共81平方米。

鼓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城木楼,须弥 基座,木楼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设斗拱和飞檐,做殿式旋子 彩画,重檐歇山顶。 瓦作大式灰色筒瓦屋面,绿琉璃剪边,汉白玉栏杆,脊上飞檐走兽。

砖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锅底拱券 门,穿心门洞,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城门石,仍镌刻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新钟的体量增大,高2000毫米,寓意 为2000年制作。

钟的材料为响铜,重及3吨。 钟上铭文由冯骥 才、张仲先生撰写,字体为繁体魏碑。

鼓楼髙耸,迎八方来客;钟声悠远,送四海宾朋。新建的 鼓楼位于天津老城厢中心。

重建后的鼓楼宏伟典雅,青砖墙面, 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绘,雕梁画栋。鼓楼 及周边的商业街,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

4.天津鼓楼是什么地方

天津鼓楼~~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当时,这座"卫城"只不过是土围子。经历了大约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1493-1494),才砌成砖城。

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 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这个时候修建起来。

即距今四八八---四八九年之间。名为鼓楼,实为钟楼。

这座鼓楼高三层,楼底的一层,是用砖砌成的一座方台,下宽上窄,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这座台子上,修建了两层楼。

第一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 楼的第二层,悬有重300斤的铁钟一口。

楼前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木板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诗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词里写鼓楼撞钟的景况说:"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

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原来守鼓楼的是一位驼背的老人(俗称驼背为"锅腰"),他每日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独独留下了鼓楼幸存。不久,楼为消防队占用,作为了望台。

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照原样重建,楼顶大梁上改复绿瓦,较前更为美观。 重建后,把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重书了梅小树的对联。

这座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 解放后。

由于天津城市的发展,旧城中的交通量大增,鼓楼遂被拆除。 新建的鼓楼商业街全部为仿清建筑,占地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

以新鼓楼为中心的鼓楼广场,长宽各81米,作敞开式设计,周围分南街(天津风情街)、北街(古董珠宝街)、东街(精品购物街)等几个部分,具备旅游、购物、娱乐、展示、休闲等多项功能。 街内还建有天津传统民俗博物馆,与周围的广东会馆、上仓门口教堂以及临近的食品街、古文化街、估衣街等老天津景观串成全新的旅游观光路线。

5.鼓楼的诗词

登宁波城楼

清 李调元 雉堞凌云脚下堆,鲸波带日岛边回。 江中船出海中去,洋外帆从天外来。 地近东溟先见日,云垂南浦忽闻雷。 不知何处蓬莱是,遥看沧沧贝阙开。 地名简释

古时宁波的城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折除。本诗的城楼和下一首的“甬江城楼”都指东门城楼。

注 ① 雉堞:古代城上齿状形作为守城掩护用的矮墙。

② 鲸波:海上巨浪。

③ 蓬莱:即蓬莱山,传说为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

④ 沧沧:寒冷的样子。贝阙:贝饰的宫门。亦喻仙宫。 甬江城楼 清 施烺  浮桥横束大江隈,鱼市前头酒市开。 高立甬城楼上望,海船齐趁暮潮来。 注 ① 隈:水边。

② 趁:追逐。

有关于天津的鼓楼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