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一树早桃红”出自郭沫若的哪首诗?

1.“茶花一树早桃红”出自郭沫若的哪首诗?

出自郭沫若的《黑龙潭咏山茶诗》 《黑龙潭咏山茶诗》-郭沫若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惊破唐梅睁眠倦,陪衬宋柏倍姿雄。【解释】:(黑龙潭的)这棵茶花盛于桃花的红艳,它像朵朵红云般傲立在花海中。

已经开过花休息的唐梅(唐代梅花)被它惊醒,青翠的宋柏(宋代的柏树)陪衬着它,更显得英姿婀娜。注:这首诗是郭沫若在黑龙潭观赏古茶树“一品红”而作的。

罗养儒《纪我所知集》(又名《云南掌故》)卷九第309页《谈谈云南之茶花》一文中这样评价黑龙潭的一品红:“亦树大花蕃,根干粗至手之四围,种则为一品红,实名贵品物。”滇中多古茶花树,数百年、千年者甚多。

且多红茶花,如著名的古树一品红、红玛瑙茶、红宝珠、珍珠红、千叶红等等。故诗人们对滇中红茶花深深喜爱,寄情于山茶,留下许多佳作。

杨慎《滇南月令词》首句即写云南山茶:“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夭桃都压倒,妆点好,园林处处红云岛。”明代和尚担当咏山茶花:“冷艳争春喜灿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配图】:。

郭沫若成名诗句,郭沫若经典诗句,郭沫若鼋头渚诗句

2.郭沫若写过哪些关于茶的文章?

郭沫若生于茶乡,曾游历过许多名茶产地,品尝过各种香茗。

在他的诗词、剧作及书法作品 中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饮荼佳品,为现代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郭沫若在11岁时就有“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

1940年,与友人游重庆北温泉 缙云山,所作赠诗中,也以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曰: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

绪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四川邛崃山上的茶叶,以味醇香高著称。

据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曾在县城开过茶馆1957年,郭沫若作《题文君井》诗: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今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后来,当地茶厂便以文君为茶名,创制了文君绿茶。湖南长沙高桥茶叶试验场在1959年创制了名茶新品——高桥银峰。

5年后,郭沫若到湖 南考察工作,品饮之后备加称赞,特作七律一首,赠高桥茶叶试验场,诗的名称是《初饮高桥银 峰》,高桥银峰茶因郭沫若的题诗一时声名鹊起。 此外,安徽宣城敬亭山的敬亭绿雪,也因郭沫若的题字而身价倍增,一时传为佳话。

郭沫若是诗人,又是剧作家,在描写元朝末年云南梁王的女儿阿盖公主与云南大理总管段 功相爱的悲剧《孔雀胆》中,郭沫若把武夷茶的传统烹饮方法,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和表演,介 绍给了观众。 王妃:(徐徐自靠床坐起)噢,我还忘记了关照你们,茶叶你们是拿了哪一种来的?宫女甲:(起身)我们拿的是福建生产的武夷荼。

王妃:对了,那就好了。国王顶喜欢喝这种茶,尤其是喝了 一两杯酒之后,他特别喜欢 喝很酽的茶,差不多涩得不能进口。

这武夷茶的泡法,你们还记得?宫女甲:记是记得,不过最好还是请王妃再教一遍。 王妃:你把那茶具拿来。

(宫女甲起身步至凉厨前……茶壶、茶杯之类甚小,杯如酒杯,壶称苏壶,实即妇女梳头 用之油壶。)王妃: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 茶叶放进这苏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

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 这样便有白 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这苏壶盖上冲下去,把垄里冒出的白泡冲掉。

这样,茶就得赶快斟 了,怎样斟法,记得吗?宫女甲:记得,把这茶杯集中起来,提起苏壶,这样的(提壶手势),很快地轮流着斟,就 像在这些荼杯上画圈子。宫女乙: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斟茶的时候要划圈子呢? 一杯一杯慢慢斟不可以吗?王妃:那样,便有先淡后浓的不同。

从这段剧情中,可以看到郭沫若对功夫茶的冲泡是如此精通,反映出郭沫若对茶文化的 热爱。

郭沫若,诗句

3.名人写的有关茶的诗歌有哪些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

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

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

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

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

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至于现代,咏茶诗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 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

中国的茶诗、茶词,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十分广泛,如写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龙凤茶》、范仲淹的《鸠坑茶》、梅尧臣的《七宝茶》、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苏轼的《月兔茶》、苏 辙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于若瀛的《。

郭沫若有关茶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