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十首诗词鉴赏!求十首诗词鉴赏要有诗有题目有答案! 例如:早梅

1.求十首诗词鉴赏!求十首诗词鉴赏要有诗有题目有答案! 例如:早梅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

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 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

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

2.乐府诗体的特点

、何谓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代乐府诗的类别二、从其内容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三类: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杂舞用於宴会.军乐「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民间的歌辞「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即为相和曲」.「清商曲辞」,源出於相和三调,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杂曲歌辞」,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或缘於佛老,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故称杂曲.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反映战争的痛苦《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因而发出怨言,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反映徭役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到了八十岁的高年,回到家乡来,房屋破坏不堪,成了鸟兽的巢穴,亲故凋零,一无所有,肚皮是饿了,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怎能吃得下去呢出门望著天边,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作了无情的控诉.反映贫困《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丈夫对亲友哭倒,孤儿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真实动人,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尽量折磨他,必欲置之死地.《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铤而走险,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漂泊/游子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不易还乡,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表现强烈的悲痛,如《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爱情题材《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表示一刀两断的决心,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除了山川崩竭,天地毁灭之外,爱情不会终止!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悲哀,反而写故夫的念旧,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颜色也不比人差,她还是不免於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於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於爱情,宁死不屈的精神.统治者的荒淫《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作乐,中庭华灯煌煌,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淫无耻面目,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人民的劳动生活在汉乐府中,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所唱的歌谣,一面工作,一面歌唱,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饮酒求仙/人生无常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都是这类作品.至於人生无常的作品,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三、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艺术特色(1)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参差不齐,而情与境会,孤儿口状心计之状,活现笔端.诗句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如《公无渡河》,《善哉行》;有杂言体的,句法自由多变,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里「铙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有关七一的题材诗句

上一篇:含有山的诗句 下一篇:礼貌待人的谚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