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昭君和太平公主的诗词急求

1.关于王昭君和太平公主的诗词 急求

1、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二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 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2、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

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3、李白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4、李白 《杂曲歌辞·于阗采花》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5、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6、皎然 《恨意联句》 同心同县不相见, --疾(失姓) 独采蘼芜咏团扇。

--严伯均 莫听东邻捣霜练, --皎然 远忆征人泪如霰。 --澄(失姓) 长信空阶荒草遍, --从心(失姓) 明妃初别昭阳殿。

--杭(失姓) 7、李白 《王昭君二首》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8、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9、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0、杨凌 《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11、胡曾 《咏史诗·汉宫》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12、杨凌 《琴曲歌辞·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13、蒋冽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神女归巫峡,明妃入汉宫。

捣衣馀石在,荐枕旧台空。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至今词赋里,凄怆写遗风。 14、李白 《于阗采花》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15、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

2.描写太平公主的诗句

描写太平公主的诗句有很多,比如下面的,

昭君也有诗作传世。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李白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太平,诗句,公主

3.谁有苏慕遮的诗

苏幕遮 [编辑本段]词牌名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编辑本段]苏幕遮·范仲淹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芳草远接斜阳外的天涯,是那么无情地逗人愁苦。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1.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令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思,心绪、情怀。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赏析】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

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写羁旅思乡之感。

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

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与离情密不可分,它的季节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追"字尤显愁情缠绵之形。

"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

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上阕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天接水”。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阕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阕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阕写景,下阕抒。

4.韩愈诗歌有哪些

1.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蓝田县丞厅壁记

3. 师说

4. 送董邵南序

5. 马说

6. 送李愿归盘谷序

7. 韩愈简介

8. 师说

9. 韩愈

10. 听颖师弹琴

1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13. 游太平公主山庄

14. 春雪

15. 湘中

16. 题木居士二首

17. 答张十一

18. 调张籍

19. 青青水中蒲三首

20. 李花赠张十一署

21. 送桂州严大夫

22. 祖席(得秋字)

23. 华山女

24. 石鼓歌

25.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26. 南山诗

27. 元和圣德诗并序

28.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29. 晚春

30.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31. 雉带箭

32. 山石

5.王维写给太平公主的诗除了《红豆》以外还有别的吗

王维的《红豆》是写给谁的?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即人们脍炙人口的《红豆》中这样写到: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那么王维写的红豆真的有特指或人们传言的是写给太平公主的吗?具我所知,《红豆》并不是王维特意写给谁的,他是在听说了谢慧娘和太子萧统的爱情故事后有感而发作出的感应诗。同时诗人借助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红豆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据说,据说南朝梁太子萧统去虞山编选文章。在一个春光明媚斗芳争艳的日子,太子遇到的一位美丽的名叫慧如的民间女子。两人一见钟情。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迫于皇室门不当户不对的巨大压力,太子临走时,感概万千,并立下了誓言。等太子做了皇帝再来接她。慧如亮出袖中珍藏的两颗红豆送给太子留作纪念,以示别后相思之情。

很多年后,这个体弱多病的太子做了皇帝,重回虞山感慨万千,见到的却是容颜已去苍老的惠如了,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太子慨叹世事沧桑皇帝也有无奈的时候,临走时把惠如送他的两颗红豆种在了虞山。抱着一颗幽怨的心离开了虞山。回去后不久,太子就带着遗恨去世了,年仅31岁。

一百多年后盛唐的一天,一位风姿郁美的弱冠少年来到虞山读书台,台下有两棵据说为南朝梁太子萧统手植的红豆树。这两颗红豆发芽已经长成了两颗大树,还环绕着长在了一起。微风吹来,红豆飘落。如残阳若鲜血般嫣红,坚贞似铁。忆起太子与民女慧如的爱情故事,又可能隐隐约约想起自己的情感往事,便写下了这首诗,这个人便是王维。

后来,这首诗广为流传,红豆也自然成为了寄托相思的一种圣物。

在这喧嚣的人世间,人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很多人都忘记了或者是没有时间给自己思念之人一声问候、一个短信。或是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你的心上人,你的朋友。这首诗家喻户晓,不时激发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但也许都没想到红豆还有这么一段美婉凄楚的爱情故事呢!

有关太平公主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