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因果的诗句

1.表达因果的诗句

关于因果的诗词:

1. 《点绛唇》

宋代:曾觌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今忘我。静中看破。万事空花堕。

2. 《一枝花叹秀英》

元代:商衟

叹秀英

钗横金凤偏,鬓乱香云亸,早是身是名染沉疴。自想前缘,结下何因果?今生遭折磨,流落在娼门,一旦把躯点污。

3. 《西江月》

宋代:夏元鼎

达磨西来说道,十年面壁安丹。争知水火不交煎。因果谩成罗汉。

仰箭射空力尽,依然坠地何言。虚空拶破强参禅。肯把金丹烧炼。

4. 《诗三百三首》

唐代:寒山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

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啖食。因果都未详,盲儿问乳色。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

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5. 《杂剧》

元代:杨景贤

正名贼刘洪杀秀士,老和尚救江流。

观音佛说因果,陈玄奘大报仇。

2.“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佛说的吗?出自哪部佛经?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诗句,因果,不空

3.叙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师云:“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问:因果也在万法之中,为何不空?答:“第一,因果转变不空,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第二,因果循环不空,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三因果相续不空。因为有转变、循环、相续三种因果,所以因果不空。”

●我的解读所云“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两句话,分开来说各成正理,如果连在一起,做方便说,其以悲心愿重欲度凡夫不致堕落,亦无可非议。但是欲觅无上菩提必不可得,倘有邯郸学步者误谓是说为了义,即有谤法之嫌。

理由是:1、万法皆空,是佛法,佛法就是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个法,“实无有法如来可说”,既无所说、又无所有、因毕竟空、故不可得,《心经》云“是诸法空相、无智亦无得”,诸法也就是所谓的万法,这个万法,包括因果。

说到究竟空处,空相亦空,经云“不生法相、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实无一法可得。佛在《金刚经》上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万法皆空是这个意思。这个境界就是见性。

因此,万法皆空,说到底是见性成佛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万法皆空,因果亦空,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因果不空,是世间法,在世间法里,所云“因果的转变不空、循环不空、相续不空”等因果的法则,才称得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说穿了,因果法则只是一个相对真理,三界六道是因果的世界,是凡夫的世界(如果是由圣入凡,出入无碍者此又另当别论),在这个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无不受着因果业力的支配。因此于此法中非但因果不空,万法皆不空。

不空是因为不见性,见性即空,未见性即不空。因而,如果未见真如本性,妄言本空,作恶无过,拨无因果,那么因果报应,就不能避免。

3、所云“转变、循环、相续”等相,都是世间的有为法、生灭法、轮回法、外道法,不是佛法。佛法实无一法可得,更无所谓转变、循环、相续等相。

祖云:“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清净即是心空,即是诸法空相、万法皆空,无智无得。空而无得,因果何来?若有因果即是染污,染污不是佛法。

祖云:“何其自性本不生灭”,既无生灭、何来循环?若有循环即是轮回,轮回不是佛法。祖云:“何其自性本不动摇”,既无动摇,何来转变?若有转变即是无常,无常不是佛法。

又如《金刚经》所言,三心本不可得,既无过现未来,何来相续等相?若有相续,即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不是佛法。故《 达磨血脉论》说:“成佛须是见性。

若不见性。因果等语。

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4、所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告诫我们,不要听说万法皆空,就以为因果也空了,那只是究竟空理,凡夫不要空谈空理,而应立足现实,于世间法中修行,务须深信因果,修十善业,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有者误传误会导师语意,认为修到毕竟空处仍有一因果不空,如果这样想就错了。

因为因果就是系缚,使人不得解脱。因果如果毕竟存在,世上就不会有解脱的圣人了,怎么修都有因果在尽头候着,那样谁还有超越的希望呢?5、综上所述,“万法皆空”与“因果不空”,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涉及两个不同范畴,代表两个不同境界。

若作同日之语,则正解亦可。如若将出世法混同于世间法,强于万法皆空之外别立一法不空,即如祖言:“但有少法可得。

尽是谤佛。”。

4.关于因果的诗词有哪些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译文: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译文: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有关因果不空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