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广川人也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1.《董仲舒,广川人也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

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

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翻译: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

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

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

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

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

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

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 ”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

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

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

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

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

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

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有关董仲舒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