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象征的诗句 文章,急!!!!!

1.有关象征的诗句、文章,急!!!!!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有关象征的诗句、文章,急!!!!!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

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

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

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

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句,象征,文章

3.有关象征的文章、诗词有哪些?急!!!!!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4.关于诗的暗示性的文章

浅谈诗词的暗示性 作者 李正连 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含蓄、蕴籍的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方式叫做诗词的暗示性。

诗词的暗示性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含蓄,一是寄托。钱钟书说:“夫‘言外之意’,说诗之常,然有含蓄与寄托之辨。

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一事也。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于此,意在于彼’,又一事也。

前者顺诗利导,亦即蕴于言中,后者辅诗齐行,必须求知文外。含蓄比于形之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

这番话对含蓄与寄托作了明确的诠释。(一)含蓄 诗词中的含蓄一般采用的是意象象征法,避开对于对象的直接描写,而把视角转向对象周围的景物,以环境来暗示人物的性格。

试看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运用委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物的手法,写出一个被剥夺了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形孤影单在深宫中长夜无眠,卧听宫漏的情景。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百结,那份倾诉不尽的满腔怨情,难以言表。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的诗里,即便字字都写怨字也难以表达主人公的怨情。

所以,诗人干脆就不写怨,而是用以景托物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前三句全是写景,以井边的梧桐,秋深的黄叶点题,渲染色彩,烘托气氛,把一个萧瑟凄苦的环境显现在读者的面前。

接着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来表明此刻正是深夜。然后,笔锋一转,视角转入室内,突出描写了室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件生活用品,即熏笼、玉枕,最关键的是“无颜色”三个字。

为什么是“无颜色”,是用旧了呢?还是主人公对这些已是视空见惯了呢?实际上,在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境况下,此刻即使是雕栏玉砌,对一个孤独凄苦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卧听南宫清漏长”,孤女彻夜不眠,在一声声清漏声中辗转反侧,此时此地此人的凄苦心境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首《秋词》中,以含蓄蕴藉的手法浓墨重彩地点染背景,描写环境,只是末句中客观地介绍了女主人公卧听宫漏。

不去说怨,而怨言自现。暗示的巧妙运用,道出了弦外之音。

这就是诗中含蓄所生发出来的奇妙作用。如果整篇都写怨字,读起来便索然无味。

再来欣赏一下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小词里,诗人的“昨夜雨疏风骤”,“ 应是绿肥红瘦”,把风雨过后叶茂花稀的暮春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妙处就在诗人没有“多”、“少”等常见的话语,而是选用了“肥”和“瘦”两个字,格外传神。“肥”和“瘦”不仅表述了花与叶整体的稀与密、多与少的对比内容,同时也表现出花与叶的个体形态。

雨后叶子的繁茂和花瓣凋零,都婉然如见。《蓼园词选》云:“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篇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难怪,此词蜚声诗坛,脍炙古今,其绝妙就在于叙事彰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传情暗隐,做到了显与隐的辩证统一。

(二)寄托 寄托比含蓄要更隐蔽一些。含蓄是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有迹可循。

而寄托则把暗示部分埋伏在语境中,读者必须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去寻找,即刘勰所谓“义生文外”。 试看王维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出了此处的幽静清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雨后的傍晚,明月当空,微风习习,清泉鸣唱,树影婆娑,景象之美无可名状。

接下来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打破了这里的“空山”静谧的气氛,告诉人们,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所追求的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

颔联写物,颈联写人。泉水,青松,翠竹,莲舟,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寄托人生的追求,以物芳而明志高,以人和而望政通。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道出了诗人归忍山林的心声。

再看北宋冯延巳的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相思的种种情态。 这首词大致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主题。

第一个层次,是开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点明了时令,交待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心情并不平静。

好像猛然的春风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这两句写景自然,达情含蓄,情和景紧紧交织在一起。

第二个层次描述了主人公“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

5.有象征意义的现代散文诗 最好是托物言志的

我写的散文诗 雨中凝视一只麻雀 城市烟霭浸湮,蒙蒙雨丝,织成一张雾网,网着迷幻与缥缈,网着淡淡惆怅。

胆怯的黄昏,在烟雨中一步步退缩。 梧桐枝上,一只麻雀孤自彷徨。

没有固定的栖处,你只能将瘦弱的身躯藏在梧桐叶下,承受风雨的洗礼。 霓虹冷艳,你抓不住一丝温暖,瑟然轻颤。

为何固执地飞离乡村?为何选择在城市流浪?难道你不知道摩天高楼会折断你飞翔的翅膀?你不是高贵的金丝雀。城市里,四处流溢着浮华的目光,深深触痛灵魂,埋葬你心中的梦想。

我将你久久凝望,你也失神地看着我,默默无声。在农村,你的噪音是一首悦耳的童谣,唤醒春天,颂扬秋实;而都市的啼唱却被视为一唇嘈杂的方言,冷遭讥讽和嘲笑。

于是,你只能恪守比石头更深沉的沉默,遗忘了语言。 雨中凝视一只麻雀,彼此的眼神中,分明写满了同病相怜的哀怨。

6.带有象征性的散文诗

雨之歌(原文)——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阳的翅膀翱翔,行进.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空气中的热使我降生在地,我又反过来去消除这种热气.这就如同女人,她们从男人身上吸取力量,反过来又用这力量去征服男人.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7.以梅花为象征手法的散文诗,不少于200字

梅花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

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

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

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与玉兰花刚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绿草如茵,这一切,都像人们说得那样,是的,这我也同意,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绿,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深了,那是翠绿,绿得更加得深沉。 然而,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贵,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气,他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

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

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中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

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8.求运用象征的散文诗的片段

原创散文诗,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父亲。

父亲·树 (一)父亲的身体结出了石子,他被击倒了。那棵瘦弱的树,还站着。

我曾经躲在下面,欣赏云的姿势,谛听风的寂寞,体验苦难逐渐深入大地。一生波折的大地。

母亲说,父亲在病床上痛得打滚。一种呻吟突然从心尖缓缓辗过。

流泪的时候,往事就如花慢慢落了下来。 (二)春天已经来临。

护送嫩芽的子叶开始发黄。一切就像内心一样脆弱。

透过鲜花,我看见大地正在失去血色,小草闭住呼吸,云朵紧紧地含着泪。我看见父亲的脸,像天空一样苍白。

我开始寻找父亲的眼睛。那双我们都读得懂却默念不出声的眼…… (三)走到哪里,父亲都看着我们。

一棵树长满眼睛。那么多关注,树舍不得走开。

树挣不脱地,树飞不上天。波澜起伏的大地一路展开,树的命舛正被一叶一叶收藏。

起风了,父亲左右顾盼,那些四通八达的路,有没有指向幸福的方向? (四)一生清贫的父亲。一身清瘦的树。

飞跃的梦想和成熟的果实,留给了树下的孩子。石子留给自己。

(五)我站在树下,泪水像文字一样涌出。我就长在树的根上。

我是你另一棵血脉相承的树。

9.散文诗有哪些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 2卷 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

1918年4卷 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

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关于散文诗的定义> 一、散文诗,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

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

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

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

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

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

10.象征手法的诗歌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显得含蓄隽永并意味深长。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有关诗句象征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