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花荡的诗句

1.关于芦花 荡的诗句

白头葭顶青纱帐

北雁天边墨字痕

风舞千层排底浪

日斜万叶寂秋人

秋愁无限雁离人

冬近有时雪霁晨

春醒百花杨柳絮

夏荫千岭卧藏云

疏林蝶倦萦丝乱,

翰墨冷筝旧梦残。

诗画阳关云岭絮,

苍苔水处柳如烟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句 宋 周师成 黄芦花白月无赖,乌桕叶红秋可怜。

句 宋 张一斋 忘即芦花业里宿,起来误作雪天吟。

句 宋 杨徽之 新霜染枫叶,皓月腊芦花。

句 宋 幸夤逊 深妆玉瓦平无垅,乱拂芦花细有声。

句 宋 赵讷轩 门外须臾风竹定,橹声摇曳出芦花。

白鸟一双帘外去,芦花风静钓舟闲。

西□ 宋 郭祥正 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宋 朱槔 云暖纲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

唉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渔翁 宋 朱继芳 渔翁家在何许,惯宿芦花不归。

昨夜江村欲雪,百钱买得蓑衣。

寄审知 宋 赵蕃 枫赤芦花白,扁舟夜泊时。

平生故人梦,细雨说相思。

潇湘八景诗·平沙落雁 宋 张经 唤侣下寒汀,争宿芦花萼。

夜半渔翁过,惊起还飞落。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宋 王柏 江村依密树,目远送征鸿。

不尽暮天碧,谁续芦花风。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落照图 宋 孙应时 夕阳雁影江天,明月芦花醉眠。

乞我烟波一叶,伴君西塞山边。

水边闻雁 宋 宋伯仁 芦花新有雁,四面水连天。

清净非人世,吾诗咏不全。

和之美河洲四诗 宋 司马光 寂寂河洲夜,芦花绕墟舍。

孤客久未眠,窗灯落寒灺。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秋气凄清,秋光淡荡。

鹭鸶飞下遥天,明月芦花一样。

千竿夹 宋 洪咨夔 方雨江流红,示霜芦花紫。

寂寂远帆来,拍拍晴鸥起。

闻笛 宋 董嗣杲 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

野步十首 宋 陈普 流水数株残柳,西风两岩芦花。

荒草客愁远道,夕阳牛带归鸦。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钓竿拂晓霜,衣薄芦花絮。

一亩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渔父 清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2.有关芦苇的古诗有什么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刘禹锡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贾岛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贯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郑谷 【江际】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芦荡,诗句,关系

3.描写芦苇荡的唯美诗句

《渔歌子》(李珣)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

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

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1、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2、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唐代·白居易《风雨晚泊》3、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唐代·贾岛《送耿处士》4、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唐代·刘禹锡《晚泊牛渚》5、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唐代·郑谷《江际》6、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唐代·黄滔《别友人》7、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唐代·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8、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唐代·许浑《夜泊永乐有怀》9、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唐代·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10、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唐代·朱庆馀《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望采纳,谢谢。

4.孤独之旅有关 芦苇荡的句子

杜小康。.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动作描写,写出杜小康的心理。他能够安心地在这芦荡中睡觉,说明他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学会了孤独。他为自己克服了恐惧心理走出了孤独而感到激动。

1.人物

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他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条件“一落千丈”,只好失学跟父亲去放鸭,这对他是怎样的打击呀!由此他的“孤独之旅”开始了。在他的旅程中,首先是进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恐惧和无助,“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时刻压迫着他幼小的心灵。到了芦荡,“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夜里“迟迟不能入睡”,大自然使他感到人的渺小与卑微。恐惧过后孤独又来临,没有人交往,生活单调,无比寂寞。即使和父亲,也“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这样空虚的日子让他格外想家,然而家是回不去了。后来他和父亲习惯了孤独,既然不能“回避”,也只能习惯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于是他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他和父亲奋力追赶惊散的鸭群,当杜小康大人一样地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时,“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其实他的哭是委屈的哭,是激动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的;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激动得哭。当他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兴奋地大叫,叫喊声中有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2.环境描写

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1)鸭群。有关鸭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

(2)芦荡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风雨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3.语言

这篇小说的语言也很值得品味。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写景状物准确、细致,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描写得周到入微;对环境、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深层意义,如“鸭们也长大了”一段,实际上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体现这些语言特点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许多。

5.描写“芦苇”的诗句有哪些

1、《句》——宋代张致远

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

译文:几座寺院的塔院高楼于水雾氤氲中朦朦胧胧,一川芦苇更使景色迷蒙醉人,如在图画中一般。

2、《楚汉两城》——元代王冕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译文:我犹豫徘徊,心潮起伏,不禁升起了对远在东南故乡的思念,却只看到了萧萧的芦苇和黄浊的河水。

3、《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唐代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译文:芦苇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纷纷上了渔船。

4、《行舟芦苇中》——宋代彭汝砺

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

译文:萧萧地晚风吹拂着芦苇林,小船航行在雨中的芦苇荡,就像一幅画一样。

5、《国风·秦风·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文: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6.赞美芦苇荡壮观的诗句

赞美“芦苇荡壮观”的诗句有:

1、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2、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唐代·白居易《风雨晚泊》

3、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唐代·贾岛《送耿处士》

4、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唐代·刘禹锡《晚泊牛渚》

5、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唐代·郑谷《江际》

6、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唐代·黄滔《别友人》

7、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唐代·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8、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唐代·许浑《夜泊永乐有怀》

9、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唐代·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10、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唐代·朱庆馀《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

有关系芦荡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