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草的 关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诗句有哪些?

1.赞美草的、关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诗句有哪些?

1《城南》

宋代: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春草》

唐代: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4.《丽春》

唐代: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5.《廷唱谢恩》

宋代: 姚勉

赭袍黄屋俨临轩,独立班头领众仙。

五色云乘金殿日,一声雷绕玉除天。

浮荣何敢矜科第,实地惟知学圣贤。

深重君恩无以报,疾风草劲雪松坚。

2.关于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诗句

给你奉送些赞美植物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石》, 郑燮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还有一首赞美小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坚韧不拔,高洁,诗句,植物

3.关于表达梅花坚韧不拔的诗句

唐·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两句写早梅开放。

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 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

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儿》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宋·侯真《踏莎行》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宋·辛弃疾《仆算子》: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宋·辛弃疾《贺新郎》 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4.赞美小草生命力强,有坚韧不拔精神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早春独游曲江 时为校书郎。(白居易)

2.树根雪尽催花发,池岸冰消放草生。唯有须霜依旧白,春风于我独无情。--

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白居易)

3.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拟行路难(鲍照)

4.君看山上草,尽有干云势。结根既不然,何必更掩袂。--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曹邺)

5.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题金吾郭将军石洑茅堂(常衮)

6.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润松摧为薪。--续古诗十首(白居易)

7.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赋萧瑀(李世民)

5.写出一首赞美小草坚韧不拔精神的诗句

现代诗 我是一颗柔弱的小草, 迎击大漠的风沙是我的骄傲! 我属于高山和草原, 属于天涯和海角. 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我的生命才可以自由的欢笑. 我是白云的知己,大山的战袍! 我是牛羊的伙伴,苍鹰的爱巢! 俯身戏问山下的大树, 谁说小草没有树高? 再问群芳谁有胆量站在山巅? 任风吹雨打、笑傲九霄! 人们说墙头草随风倒, 可谁看到它的根未曾动摇? 娇贵的百花令世人痴迷流连, 谁曾喜欢过默默无闻的野草? 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那是把春天执着的拥抱. 即使生命枯萎被野火烧尽, 也要对大地母亲深情的回报! 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帮忙鉴赏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这首诗是描写竹子的,前两句写出竹子的环境,虽然环境不是很美好,但是仍然挡不住竹子自身的高洁,清高。

后两句写竹子的枝节高高挺立,就像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没有能困住他的地方,所以,竹子的清高自立也是随处都能展现的。《庭竹》这首诗是以“竹子”自比,将竹子比作自己,不仅赞美了竹子的清高之情,也暗喻诗人自己似竹子一样清高独立,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改变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庭竹》原文: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译文:露水洗涤铅粉骨节,微风摇动青色的玉枝条。随风飘摇恰似君子,无论哪里都适宜生长。

扩展资料 古代文人与竹的渊源 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

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了君子的象征和意向,形成中国特有的竹文化。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它旺盛的生命力;竹子亭亭玉立,让人联想到君子潇洒的风度;竹子凌霜傲雪,寓意坚韧不拔;竹子清洁素雅,表现出清廉的品格和宽大的胸怀;竹子宁折不屈,是古代文人非常器重的气节的体现。

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将竹子拟人化及将竹子比喻成君子的记载。《诗经》里面有一首诗词,可以说开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国风·卫风·淇奥》。

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这首诗用竹子来衬托君子挺秀清朗的风姿,而联想到君子内在的“虚心有节”,展示君子的品格和才华。

可见,古人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将竹子视作君子的象征。到了汉代,竹子进一步赋予人的品格。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祀器》中记载:“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意思是说,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普天之下,只有竹箭和松柏有此大节,所以一年四季总是郁郁葱葱,枝叶永不凋落。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王羲之、王徽之、陶渊明、张廌、翟庄、袁粲等都有与竹相关的佳话流传。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崇尚自然,纵情山水,虽然对竹的“高节”“坚贞”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他们所赋予竹的,更多的是清静无为、洒脱倜傥的魏晋风度。

唐代崇尚“虚心有节”竹慢慢成了“君子”中唐以后,尽管竹子的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

在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咏竹之风更盛。许多有才华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咏竹名句,灿若星辰。

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达1000多首。竹林、竹风、竹影,表达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节,表现了虚心、正直的品质;竹子凌霜傲雪,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台阶。

成都杜甫草堂环境清幽宜人,最显眼的就是千竿翠竹,这与爱竹的杜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杜甫诗意山水画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绵竹县志》等文献记载,在杜甫草堂刚刚建造的时候,爱竹的杜甫就以诗代函,向友人绵竹县令韦续索取竹种,植于草堂。

杜甫还曾说“我有浣花竹”,直接用竹作为浣花溪草堂的代名词。杜甫种竹的数量也让人咋舌,最多时在杜甫草堂栽种到了一百亩以上。

还有一次,杜甫外出了一段时间,对草堂中的竹林还是惦念,想着东边竹林有些地方的竹子长得比较稀疏,还特地写诗给他的弟弟杜占,让他帮忙尽力补栽。杜甫当然也留下不少咏竹的佳作。

宋代,在“画竹”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真正的画竹大家,非宋人莫属。

而在宋代诸多画竹名家中,苏东坡的好友文同(字与可)颇有成就。文同是四川盐亭人,其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

于是,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据说他画竹有一手绝技,就是可握两支毛笔,同时画出两枝墨色深浅不同的竹子,且惟妙惟肖,后人公认他是画竹的一代宗师。

苏轼与文与可相识于陕西凤翔,后因共同爱好墨竹而结为好友。东坡师从于他,自承“湖州竹派”,俩人常讨论画竹,师生感情甚笃,直到文同去世。

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画竹技艺堪称一绝。

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咏竹画竹。郑板桥画竹作品细致观察,是郑板桥成为画竹高手的不二法门。

他一生以竹为伴,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意思是说他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有关植物坚韧不拔高洁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