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何解?“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1.语出?何解?“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 (1)以诗歌抒发情怀。(2)落魄:失意潦倒。这里有漂泊之意。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载酒:携酒。(3)楚腰纤细:楚灵王好细腰,臣下都节食,饿得扶着墙才能站起来。见《墨子·兼爱》。掌中轻:相传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这里是指扬州歌女体态轻盈苗条。(4)一觉:醒悟。扬州梦:诗人三十一、二岁时在淮南节度使幕中掌书记,生活放荡,纵情声色,醒悟之后,好象是一场梦。(5)赢得:获得。一作“占得”。青楼:本指精美的楼房,这里是指妓女的住所。薄幸:薄情。

[简要评析] 杜牧本人是关心政治的,他有不少政治诗。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从此诗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自己多年放浪生活的自嘲和反思。据《苕溪渔隐丛话》载:作者南宋人胡仔读杜牧《遣怀》诗后疑诗中所载事必有所本,便阅《芝田录》得文字如下,“牛奇章(僧孺)帅维扬(扬州),牧之(杜牧)在幕中,多微服逸游。公闻之,以街子(街卒)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以纵逸为戒。牧之始犹讳之,公命取一箧,皆是街子辈报贴,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胡仔“方知牧之此诗,言当日逸游之事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杜牧在扬州期间生活上很不检点,时常出入娼家,幸有牛僧孺便将保护人所写纸条念给他听,使杜牧大为惭愧。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便有《遣怀》诗的问世。因此,本诗主旨主要写杜牧对自己放荡生活的悔恨,这是毫无疑义的。当然,杜牧这人少年即有逸才,又是高门之后,诗文兼擅,名重一时,但徒有经邦济世之志,却始终未能得以施展抱负。十年幕僚,屈身下人,心中自不是滋味,故本诗中有“落魄”、“江湖”、“载酒”、“十年”等语暗示僚属府吏之职实难遂心志。所以说杜牧此诗中包含了对事业无成的感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非为明写,而是隐括其中罢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在经历多年人生阅历之后,回过头来,犹如风吹人醒,对自己的往事与多年的生活方式有了重新的认识,不再是浮于表象的浅薄公子,而变得成熟深沉,思想感情上发生了人生观的转变。

2.在看杜枚的诗时有两种说法“楚腰肠断掌中轻”,“楚腰纤细掌中轻”,

应该是后者吧,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晕了,因为 《全唐诗》第524卷52首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诗三百首 卷八 七言绝句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实还有 落魄:一作落拓。

江南:一作江湖。 肠断:一作纤细。

占得:一作赢得。 从那么久远的年代流传下的作品,嗯,多少会有些出入的吧,呵呵,有机会问杜牧本人哦,搞不好他自己就有改过不同版本的呢。

诗句

3.赏诗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请解释此诗之

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 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 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

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 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

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

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

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

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啊!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

4.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楚王好细腰典故源流 典故总是起源于一个原始故事。

当原始故事众所周知以后,一个简单的短语即能引起人们对整个故事的回忆。这个短语用于写作或对话,就是典故。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比较象一个原始的故事。

《战国策》楚一《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

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

翻释成白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都节食减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於车轼。

谁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莫敖子华接着发挥道,臣子们总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的,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墨子》兼爱(中)篇讲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晋文公好恶衣”和 “越王好勇士”两个故事,强调说明同样的道理: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细腰”的陈述明显地浓缩自《威王》篇或《兼爱》篇。

如《韩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轻死。

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

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都类同于《兼爱》篇。这些古藉已经不再叙述 “楚王好细腰”故事的细节,而是一句话轻轻带过,不愁读者不能理解。

可见在写作这些章节时,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无须多费笔墨,就是说,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们见到 “楚士约食”,而在《兼爱》篇里,则是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都明白点出一个 “士”字。

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说“男士”,也可以说“女士”。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男性群体的专用称呼,女人没有资格称士。

阎步克先生考据了 “士”字的字形、词义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号”也。顾颉刚先生则更加详细地说明了士的定义,“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

士为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即都城中),有统驭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细腰无疑。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细腰的楚王写成为楚庄王。遍查古籍,没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据。

下面本文要引经据典,说明楚灵王有同性恋倾向,起码是个双性恋者,喜爱男士的细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决定的。此 “庄”字应为 “灵”字之误。

和其他没有性内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在其演变定型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性取向异化现象。在《晏子春秋》、《韩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语中,“士”这个专指男性的关键字消失了,即细腰的主体中性化了。

往后的演变是进一步女性化。这是在异性恋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

在《管子》七臣七主篇中,出现过 “虺鹾孟秆廊耸∈场钡亩逃铮Ã挥形١崛斯惴航邮堋=裉煺飧龅涔实谋曜妓捣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最早出自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长子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灵王死后第六百零六年,马廖在《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里,比喻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时,使用了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的句子。

他的《疏》被收入东汉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和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这两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马廖在《疏》里选用 “宫中”这个词汇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写给亲妹妹马太后看的。

当时的皇帝汉章帝由马太后从小养育长大,但不是马太后的亲生骨肉。也许是考虑到这种微妙的亲疏关系,马太后一生行事惶诚惶恐,非常小心。

她对三位国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生怕他们逾越礼仪制度,招致不测之祸。如果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国中”等词汇, 就会使人联想到汉哀帝断袖的故事。

根据非礼勿言的儒家礼仪,这是对太后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

5.杜牧《遣怀》的诗句

杜牧《遣怀》诗歌鉴赏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6.形容细腰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细腰的诗句如下:

1.唐.李商隐《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2.唐 ·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3.汉 · 汉无名氏《无题》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4.唐 · 杜牧《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5.唐 · 杜牧《新柳》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6.唐· 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7.宋· 黄庭坚 《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8.宋· 马子严 《浪淘沙·娇额尚涂黄》

娇额尚涂黄。不入时妆。

十分轻脆奈风霜。几度细腰寻得蜜,错认蜂房。

东阁久凄凉。江路悠长。

休将颜色较芬芳。无奈世间真若伪,赖有幽香。

9.宋· 陆游 《秋思》

大面山前秋笛清,细腰宫畔暮滩平。

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

万里风尘旧朝士,百年铅椠老书生。

水村渔市从今始,安用区区海内名。

10.宋· 陆游 《重阳》

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

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

细腰:亦作“细要”

词语概念:

1. 纤细的腰身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2.代指美女

唐.温庭筠《杨柳枝》诗之三:“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有关楚腰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