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背夕阳红欲暮

1.雁背夕阳红欲暮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别之后,重游旧地,怅触前情而写下的。它用一个人所习知的仙凡恋爱故事即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头。据《幽明录》载,东汉时,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山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相爱成婚。半年以后,二人思家求归。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种由于轻易和情人分别而产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诗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来作比拟的。如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注释。温庭筠《达摩支曲》“拗莲作寸丝难绝”,是“秋藕”一句所本,不过反用其意。第一句叙述委婉,是就当时的主观感情说,这是因;第二句言辞决绝,是就今日的客观事实说,这是果。一用轻笔,一用重笔。两两相形,就将无可挽回的事态和不能自己的情怀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两句,由今追昔。“当时”,应首句;“今日”,应次句。当时在赤阑桥边,因为等候情人而更觉其风光旖旎;今日到黄叶路上,因为独寻旧梦而愈感其景色萧条。赤阑、黄叶,不但着色浓烈,而且“赤阑桥”正好衬托出青春的欢乐,“黄叶路”也正好表现出晚秋的凄清。这不只是为了点明景物因时令而有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人心因合离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调上固然是强烈的对照,在词人的情调上看同样是强烈的对照。今日的黄叶路边,也就是当时的赤阑桥畔,地同事异,物是人非。将这两句和上两句联系起来看,则相侯赤阑桥”的欢愉,正证明了“不作从容住”的错误;“独寻黄叶路”的离恨,也反映了“绝来无续处”的悲哀。这就显示出其事虽已决绝,其情仍旧缠绵。文风亦极沉郁之致。

换头两句,直承“今日”句来。明明知道此事已如瓶落井,一去不回,但还是在这里闲寻旧迹,这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我国古典文学中所谓“志诚种子”的形象。在黄叶路上徘徊之余,举头四望,所见到的只是烟雾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阳欲暮而已。这两句写得开阔辽远,而其用意,则在于借这种境界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感。如果单纯地将其当作写景佳句,以为只是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窗中列远岫”,以及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两句的袭用和发展,就不免“买椟还珠”。如果更进一步加以探索,还可以发现,上句写烟中列岫,冷碧无情,正所以暗示关山迢递;下句写雁背夕阳,微红将坠,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与头两句联系起来,又向我们指陈了桃溪一别,永隔人天,秋藕绝来,更无音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而“独寻黄叶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阳红满,色彩绚丽,又与上面的“赤阑桥”、“黄叶路”互相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

结尾两句,以两个譬喻来比拟当前情事。过去的情人,早像被风吹入江心的云彩,一去无踪;而自己的心情,始终耿耿,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两句字面对得极其工整,但用意却相衔接。这一结,词锋执拗,情感痴顽,为主题增加了千斤重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巧者,如《玉楼春》结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这一评语是中肯的。正因其对仗工巧而意思连贯,排偶中见动荡,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滞;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追求工巧,而是借以表达了非常沉挚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觉得纤弱。

这一词调的组织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来的格局就倾向于整齐。作者在这里,没有像其他词人或自己另外填这一调子时所常常采取的办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对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齐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却故意全部使用了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然而由于排偶之中,仍具动荡的笔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备流丽的风姿。这是我们读这首词时,特别值得加以思索之处。

参考资料:

2.谁知道“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是谁的诗?

满意答案旋风天使9级2008-07-04 宴词 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译文: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 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诗句

3.和溪有关的诗词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 维 《青 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 桃 源 行 》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 山 中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鸟 鸣 涧 》 月出惊山鸟,时鸣村涧中。

萁 母 潜 《春泛若耶溪》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常 建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李 白 《行 路 难》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峨眉山月歌》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越女词》 (五首其二)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五首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胜雪。

刘 尞 虚 《阙 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张 旭 《桃花溪》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清溪泛舟》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李 邴 《 汉 宫 春 》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离。

韦 应 物 《滁洲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李 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直向西。

曾 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贺 鋳 《忆秦娥》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李 清 照 《 武 陵 春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辛 弃 疾

《西江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生查子》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 莫道人间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

冯 取 洽 《自题交游风月楼: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黄 庭 坚 《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柳 宗 元 《溪 居》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

苏 轼

《虞美人》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

周 邦 彦 《西江月》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4.宴词 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小题1:“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2: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手法1分,效果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要说到三点,一是突出出景物(春水)什么特点,二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三是在语言朗读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和桃溪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