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都江堰”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都江堰”的诗句有哪些
1. 《都江堰》
清·黄俞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2. 《赞古堰》
现代·赵朴初
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3. 《灌县》
清·朱云骏
沃野自兹始,浮云喜乍晴。江源来绝徼,岚翠朴孤城。
庙享尊疏凿,铙歌洗甲兵。使君欣旧雨,珍重劝春耕。
4. 《都江堰》
清·吕元亮
啮山喷怒雪,垒石卧寒云。
禹绩真堪补,双流此地分。
5. 《都江堰》
清·吴文锡
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
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6. 《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宋·陆游
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闤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7. 《伏龙观》
清·何盛新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
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
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
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君。
8. 《游伏龙观随吟》
清:董湘琴
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
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2.关于都江堰的诗句有哪些
1.《灌县》——(清)朱云骏
沃野自兹始,浮云喜乍晴。江源来绝徼,岚翠朴孤城。
庙享尊疏凿,铙歌洗甲兵。使君欣旧雨,珍重劝春耕。
2. 《都江堰》——(清)吕元亮
啮山喷怒雪,垒石卧寒云。禹绩真堪补,双流此地分。
3. 宿都江堰
青城落霞渐收红,岸上黄桷唱晚风。
玉垒森森拥山月,岷江滚滚入苍溟。
4.《都江堰》——(清)吴文锡
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
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5. 《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陆游
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闤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形容都江堰的诗句
1、《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
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闤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
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
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2、《都江堰》 朝代:清代 作者:吕元亮 啮山喷怒雪,垒石卧寒云。
禹绩真堪补,双流此地分。 3、《灌县》 朝代:清代 作者:朱云骏 沃野自兹始,浮云喜乍晴。
江源来绝徼,岚翠朴孤城。 庙享尊疏凿,铙歌洗甲兵。
使君欣旧雨,珍重劝春耕。 4、《都江堰》 朝代:清代 作者:黄俞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5、《都江堰》 朝代:清代 作者:吴文锡 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
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 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4.描写都江堰青城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都江堰青城山的诗句有:1、《都江堰》朝代:清 作者:吕元亮啮山喷怒雪,垒石卧寒云。
禹绩真堪补,双流此地分。2、《都江堰》年代:清 作者:吴文锡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
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3、《青城山》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
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
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4、《青城山观》年代: 宋 作者: 释楚峦静见门庭紫气生,前山岚霭入楼青。
玉坛醮罢鬼神喜,金鼎药成鸡犬灵。岩下水光分五色,壶中人寿过千龄。
何当一日抛凡骨,骑取苍龙上杳冥。5、《客有言太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年代: 宋 作者: 陆游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夜分林采变,阳谷看浴日,九州皆片麈,盛夏犹惨栗。
我闻思一往,安得飞仙术?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
5.都江堰 青城山 相关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游青城山
年代:【宋】 作者:【白逊】 体裁:【七绝】 类别:【】
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
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
再题青城山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裁:【】 类别:【】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青城山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体裁:【】 类别:【】
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
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
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
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
6.都江堰 青城山 相关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
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
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黄俞《都江堰》诗:“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都江堰(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
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馆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撤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孪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