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的历代诗句

1.黄金台的历代诗句

黄金台陈子昂(唐)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一作“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年代: 宋 作者:陈昌时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黄金台王绂(明)黄金此地能延士,极目平川夕照斜。

水绕易城流霸业,田连督亢属农家。苍茫暝色烟中树,飘渺晴光雨外霞。

千古荒台遗旧址,西风残柳集寒鸦。燕途怀古岳正(明)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

秋风易水人何在,午夜芦沟月自明。召伯封疆经几换,荆卿事业尚虚名。

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土价轻。黄金台蒋超(清)鸡跖泉边草乱埋,荆高终不负燕台。

不知马骨埋何处,风雨蛟龙夜夜哀。 。

2."黄金台"的历代诗句

1、《咏史诗·黄金台》年代: 唐 作者: 胡曾北乘羸马到燕然,此地何人复礼贤。

若问昭王无处所,黄金台上草连天。2、《黄金台》年代: 宋 作者: 陈昌时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3、《黄金台和吴实堂韵》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把酒上金台,伤心泪落杯。

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古木巢苍鹘,残碑枕碧苔。

倚阑休北望,万里起黄埃。4、《黄金台》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昭王灵气久疏芜,今日登台吊望诸。

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5、《代放歌行》年代: 南北朝 作者: 鲍照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素带曳长飚,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3.幽州台又称黄金台请写出诗中提到黄金台的一句

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

黄金\幽州

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

4.报君黄金台上意的下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雁门太守行①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大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 之地。

②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③玉龙:指剑。

【评析】 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5.报君黄金台上意 下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燕昭北筑黄金台是什么诗

”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是描写黄金台的诗词。

“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是很特别的一个。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战国时代;二、遗址说法不一,难以确定,现在也没有留下踪影;三、虽说是“夕照”,并不以风光取胜,它的寓意却是让人长久怀念的。前人写它的诗,也往往从这里点题,最明显的两句是:“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

黄金台,就是金台,相传是燕昭王所建。《上谷图经》说:“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

与黄金台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