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送素纱襌衣给辛追

1.刘邦为什么要送素纱襌衣给辛追

刘邦没有送素纱襌衣给辛追,利苍和刘邦是君臣关系。利苍和韩信没有关系。辛追和韩信是爱人关系。

传说辛追十六岁出嫁,夫家是江夏王府,那时韩信率领重兵围城,辛追的丈夫自杀了。对此辛追直面质问韩信,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让韩信爱上了这个果敢的女子。

随后辛追为了跟韩信在一起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并为了保住韩信而答应刘邦进宫并怀有龙种。因为刘邦杀了韩信,所以辛追又跟着钟惺逃了,在逃亡过程中生下的孩子被刘邦的妃子骗走。

走投无路的钟惺将辛追托付给了利苍,两人成亲后,辛追为利苍生下了两个孩子,却无比想念自己的大儿子汉文帝,后来与汉文帝相认,利苍被封为长沙国丞相,辛追就是丞相夫人。

扩展资料:

辛追(前217年-前168年),出生地不详,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

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追

2.素纱襌衣的故事有谁知道

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说文解字》:衣而无里,谓之襌。

是单衣的意思。经常被误写为“禅”),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rèn)、直裾。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咏诵这诗句,以为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直至闻名于世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两件素纱襌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

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

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

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此件襌衣的组织结构为平纹交织,其透空率一般为75%左右。

制织素纱所用原料的纤度较细,表明当时的蚕桑丝品种和生丝品质都很好,缫丝织造技术也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素纱,一般为未经染色的纱织物。

这件“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3.素纱褝衣最早发现于哪里

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褝衣是在利苍夫人辛追的墓中被发现的,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素纱褝衣的出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为中外文物的研究家提供了又一次深入探索的机会。

这件素纱褝衣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衣长1.28米,通袖长1.95米,袖口宽0.29米,腰宽0.48米,下摆宽0.49米,重48克,薄如蝉翼,折叠后不盈一握。

素纱褝衣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素纱褝衣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素纱褝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褝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咏诵这诗句,似乎诗中那缥缈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

马王堆汉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两件素纱褝衣的发现,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真实的有根据的形象化的描写。

纱的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

据测定,素纱褝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旦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此件褝衣的组织结构为平纹交织,其透空率一般为75%左右。制织素纱所用原料的纤度较细,表明当时的蚕桑丝品种和生丝品质都很好,缫丝织造技术也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素纱是一般为未经染色的纱织物,这件褝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素纱褝衣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纱素褝衣轻薄而透明,但是在古代它是如何穿着呢?

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禅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

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佳的体现出了女性的柔美,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素纱褝衣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是一种性感内衣。

4.素纱襌衣的主人

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

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5.历史上的辛追夫人简介

辛追,其丈夫权威显赫的利苍,儿子是带兵守戍任将军。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

据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其疆域辽阔,为稳固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这些诸侯随着势力的发展而固隅一方,严重危及了中央集权统治,于是刘邦以种种借口除掉了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代之。然而,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迟迟未下手,原因是长沙国南边有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南越国(今广州)。为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3号墓墓主即利?的兄弟),据此推断,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6.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所有诗句

九歌·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⑴

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⑵

芳菲菲兮袭予。⑶

夫人自有兮美子,⑷

荪何以兮愁苦?⑸

秋兰兮青青,⑹

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⑺

忽独与余兮目成。⑻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

儵而来兮忽而逝。⑼

夕宿兮帝郊,

君谁须兮云之际?⑽

与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发兮阳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来,⒀

临风怳兮浩歌。⒁

孔盖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抚彗星。⒃

竦长剑兮拥幼艾,⒄

荪独宜兮为民正。⒅

7.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是单衣的意思。

经常被误写为“禅”),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襌(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

交领、右衽(rèn)、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这东东在几千年前生产的,现在的人哪知道它还有别的什么名字啊。

辛追夫人的素纱褝衣有关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