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石刻的诗句

1.描写石刻的诗句

姑苏台杂句(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陆龟蒙)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2.描写石雕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石雕的诗句有: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唐 王健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渐渐之石》先秦 佚名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唐 李贺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唐 李商隐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隋 卢思道。

3.朗诵大足石刻诗句

大足石刻 北山、宝顶:祖国古冠顶上的宝珠,揭开你的面纱,全世驰名,不同肤色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欣赏你那古老美丽的面容。

你是无书的史,你是地文的诗,你是无声的歌,你是状丽的图,你是人民浇灌的花,你是艺术宝库。 你吟出了动人的声韵,你奏出了扣人心弦的笛音,你雕刻了维妙维肖的菩萨,你绘出了栩栩如生的人,你印留下古乡的风貌,你铭记了劳动者的智慧和酸辛。

你使我们漫游过去,你使人们对古代文明赞美,你使我们了解昔日的黑暗,你使我们更爱母亲,北山宝顶啊,祝愿你在文化遗产中放出的光芒更加辉煌! ------------------------ 观大足石刻有感 大足石刻久倾慕,名师巧匠夺天工。 多姿菩萨技艺绝,布衣村景韵味浓。

吹笛声和养鸡女,青牛卧对牧牛童。 莫道古今隔千载,生活清趣一脉通。

---------------- 观石刻留言 巍巍宝顶,皎皎毫光;大足石刻,寰宇无双。 偶游胜地,主人情长;开办旅游,堪话沧桑。

大足行 石刻夸棠邑,如来非我敬, 神工鬼斧迷,入境欲探奇。 返回诗词导航 看大足石刻 龙岗石刻第一流,千手观音世稀有, 宝顶艺术誉全球,心神车窟耀千秋。

赞石刻 北山首题 千年石刻显神工, 暗壁生逃映数峰。 刺史占先难掠美, 匠心还在匠人胸。

圆觉洞 人工巧手夺天工, 日月星辰移洞中; 不尽山泉何处去? 佛家盂钵自能容。 石刻赞 长相忆,最忆是宝顶。

千手观音圆觉洞,华严三圣报恩经。尊佛难观尽。

龙岗顶,北塔高耸起。媚态观音甚为佳,蔡京碑帖神州一。

观看可有益。 游宝顶 半壁危岩佛万尊,仙态神姿栩如生。

技艺精湛叹观止,锲而不舍尤可钦。 忽入仙境赏观音,媚态神笛妙趣生。

谒佛暗许心中愿,四化之日共金樽。 观宝顶(鹧鸪天) 山色晴岚谁不夸?苍松翠柏映朝霞。

香山自古密宗地,宝顶原来圣寿刹。 悬崖上,塑菩萨。

禅经变像图生花。 大士千姿称绝技,牛坪一境更精华。

大足感怀 多宝塔白云霄璘,媚态秀丽耀古今。 石刻栩栩吉年佳,蔡碑残遗万古怜。

--------------- 咏大足石刻 渔歌子·牧牛道场 昨日分袂杏花村, 今朝依依不忍分。 悄悄话, 倍相亲, 于无声处却有声。

天净沙·游宝顶 古柏苍松栖鸦, 楼阁宫殿亭茶, 龙泉飞溅菩萨。 是甚人家? 南海泛舟天涯。

游大足随感 仲春艳日游大足,应接不暇心促促。 北山宝顶心神怡,灿烂文化饱眼福。

旅社盛情胜暖春,服务周到是公仆。 青春化作沸腾血,把我中华铁壁铸。

宝顶醉游 邱斌 久闻宝顶石雕奇,今春有幸游圣地。 菩萨容颜千秋在,观音风姿百世稀。

醉迷仙境神魂倒,沉恋天国真佛迹。 宾朋惊呼匠心巧,五洲共叹佛光丽。

返回诗词导航 石刻景赞(回文诗) 山南绿化风景绵,塔白高耸遍云间, 添绣春光藏福地,石刻佛湾妙在天, 缘是蓬莱登仙境,爽心逍遥遇阳关, 贤圣古迹参佛影,壁岩悬望一弯田。 返回诗词导航 观大足石刻 千年石刻非等闲,今日登临不怕难。

宝顶北山工世绝,人人过后笑开颜。

4.形容石刻的词语

形容石刻的词语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5.哪些诗词是关于赞美古代根雕艺术的

1.《刘商观奕图石刻本》元 王冕

青霞惟见两童子,棋畔樵人斧柯烂,

神仙飘忽有无中,只宜高卧听松风,

正与刘商旧画同。休把闲心动机事。

粉默消磨雕刻在,白发吾邻四老翁,

2.根雕诗词 (主题诗一首)

腐根断枝随水流,一生辉煌至此休。

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

以下为根雕作者自赞诗

3.昆虫相争

一枝展独秀, 硕果映晚秋。

引来蜂相争, 昆虫欲强求。

4.小白鼠

台上小白鼠,不知何意思。

袋中无一物,觅来白木枯。

5.睡罗汉

台上睡罗汉,梦游天际间。

不闻凡间事,长眠何日还。

6.太公钓鱼

太公钓鱼难上钩,心静神怡梦中游。

忙里偷闲愉享乐,终日坐视水下求。

6.赞美龙门石窟的句子

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万座佛像,堪称万象生辉,佛教宝库。

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普救众生的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的磨砺,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宏伟工程的。

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着无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着能工巧匠们的青春和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

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现在石窟保存完好的部分大都在龙门山上,而香山上的石窟大部分已经被岁月毁损,虽有零星遗址,已经无法修复,唯有大名鼎鼎的香山寺虽几经沉浮,又几经修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另外白居易的白园也是香山著名的景观。

这里的山威仪,这里的水秀丽,这里的佛光万年普照,这里不仅让你游山玩水,更让你感悟人生。 伊阙距洛阳12公里,其山状如龙门,山上窟龛犹如蜂巢,排列整齐,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

在这万佛聚集的山上,时刻能够听到隐约的佛国音乐的旋律,特别是在唐代石窟的洞穴里,仿佛听到众多仙女起舞时那衣带随风飘舞的声响。我十分惊讶地发现那石壁上的舞伎,好像刚刚停止舞蹈,但她们身后那些弹筝、弹琵琶、弹箜篌的乐女还喜不自禁地摆弄手中的乐器,还在静等舞女又一轮新的群舞。

她们那潇洒的神态,一下子将我们与古代的距离缩短,好像通过神秘的时间隧道,我们与古人开始交流,开始沟通…… 这座保存了我国从北魏(494年)到北宋,其间经历隋、唐等七个朝代的人文、风俗、佛家故事的宝窟,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雕塑才能。不说别的,单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其间经历400年,王朝更迭频繁,兵荒马乱,任何一次变故,都可能造成雕塑工程的中断,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工程的进展,它仍旧长期地不折不扣地进行着,并一代代地凿山不止,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撑,多么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呵!这件恢宏的艺术工程,应该是世界少见的奇迹之一。

我站在石窟前,不禁对艺术生命的执着追求,对古代工匠无与伦比的想像能力以及他们的艺术献身精神,表示无限的崇敬。那些来自佛国印度的形象,在流传到我国之后,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以体会我国古代工匠的创造性劳动之伟大。这些造型不一、各俱特色的佛像,它们那动人姿态和个性化的特征,无一不让千年后的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特别是它们慈祥端庄的面容,使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那些近乎慈爱的女性形象,端坐在硕大的莲花座上,显出一种绝妙的人性组合—让人产生一种敬畏而又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又衍生出无限的亲和力。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

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

7.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1、龙门石窟 作者:江苏哑石 现代 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龛。

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跪拜和祈祷依然拥挤,佛的悲苦在于,用于点化的手指消失于,光阴的黑洞,另有一些石质的头颅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人的虔诚在于,坚信从佛的慈悲中,领回的自己都是崭新如初的。2、龙门石窟 作者:蜀乾尔 现代 龙门石窟,你也凿一窟,他也凿一窟,两山对峙,无奈伊水中流。

东山千疮百孔,西山爱莫能助。寒儒问,贫道说,到底谁升仙成佛。

连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一哭二哭三哭,一步三回头,是谁还在寄魂于物,梦想千秋不朽。3、龙门石窟 作者:赵仙泉 现代 战争的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的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的途径。

五百年的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的百姓祈祷幸福吉祥!4、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习吉 现代 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吗?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的阅读佛的诗章。

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

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龙门石窟。

8.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有: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

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以上诗词全文如下:(1)“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出自《七律·龙门石窟观后》: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

遥想旧时宏盛貌,堪怜今日朽残颜。何当运用高科技,一举整容同复原?(2)“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出自《五古·忆甲申年牡丹时节谒龙门石窟》: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3)“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出自《七绝·观龙门石窟》: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4)“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出自《七律·游龙门石窟有感》: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独运匠心书绝唱,巧夺神韵化青斋。

中华文化承千古,世界珍稀兴未衰。(5)“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出自《五律·咏龙门石窟》:洛阳名胜地,伊阙好风光。

照影青山俊,牵思碧水长。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参考资料:。

9.请问谁知道有关龙门石窟的古诗,赞扬龙门石窟佛像的古诗请问有谁知

百里的中岳嵩山, 跌宕起伏在河络大地。

伊河水在洛阳南冲开门阙, 滔滔北上汇入黄河的大流。 北魏王朝凭借鲜卑人的豪黠, 弯弓走马定鼎中原。

孝文帝没忘记, 云岗石窟给游牧族人带?淼囊癖印? 在伊阙的西山舒发了, 远古的‘石屋情结’。 才为世间留下了, 这永恒的世界遗产。

伊阙改称龙门,杨广, 并未守住他残溺的王朝。 武则天却凭借神权为自已开拓了, 一条通往皇权的道路…… 秀美的风光掩去了昔日的战火, 瑰丽的佛龛泛着艺术的光环。

十万尊造像沉思的神情, 还在垂悯着苍生。 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刻遍了两岸一公里的崖壁。

苦得后世的书生们, 在故纸堆里垦耕荒原。

有关赞美石刻的诗句

* ......